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我国金鱼产业升级策略探析

中国渔业经济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论文运用微笑曲线理论分析了我国金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结构性问题,并探讨了金鱼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路径和对策措施。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金鱼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科技创新驱动弱、产业结构水平低、市场发育程度低等问题。研究提出,我国金鱼产业需要从三个方向进行战略升级,建议加大政策扶持、构建产业联盟、加强科技投入,加强产业整合、健全营销模式和挖掘文化内涵,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关键词: 金鱼 微笑曲线 产业升级 路径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增氧方式对精养池塘溶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前对于在精养池塘中如何配制和合理使用不同机械增氧方式缺乏系统的比较研究。该文为了探讨高温季节晴好天气不同机械增氧方式对池塘溶氧全天调控的影响,试验设计如下:于夏天高温季节集中对精养池塘应用3种不同增氧方式,在晴好天气的白天和夜间进行增氧效果试验。结果发现:无论增氧机开启与否,池塘的溶氧都存在明显的昼夜起伏,且在午后出现峰值。增氧机的开启增强了上下水层交换,削减了氧差,减少了上层溶氧的逸出损失,提升了下层水体的低溶氧水平。池塘上层溶氧起伏程度大于下层,下层溶氧变化滞后于上层(下层溶氧出现峰值落后于上层约2~5h),且这种滞后性为增氧机运行所削弱。夜间增氧能向池塘补充溶氧,但仍不足以弥补鱼类和浮游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造成的溶氧损耗。单从机械增氧能力来看,叶轮式>微孔式>耕水机。综合分析节能和增氧效果,在精养池塘养殖环境下,白天开机增氧选择耕水机较为合适,而夜间应急增氧选择叶轮式更可取。试验通过对不同机械增氧方式增氧效果和能耗的系统比较,为合理选择和使用增氧方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农业机械 精养池塘 增氧方式 增氧能力 节能 溶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见植入荧光标记和编码金属标对达乌尔鳇标志效果的初步研究

淡水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年9月底至2012年5月,采用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E)和编码金属标(CWT)标志全长为(28.06±1.79)cm的达乌尔鳇(Huso dauricus),检验了VIE和CWT的标志保持率及其对达乌尔鳇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210 d实验,VIE标志达乌尔鳇吻部腹面,CWT标志达乌尔鳇背部前(第1~2块背骨板间下方肌肉)、中(第6~7块后背骨板间下方肌肉)、后(第11~12块背骨板间下方肌肉)的标志保持率分别为:95.83%、92.00%、92.59%、92.59%。实验中VIE出现破碎、脱落或迁移致使标志可识别性下降;CWT背部中这一标志部位操作最为简便。标志30 d,VIE标志组的保持率较CWT背部不同部位标志组及对照组低,且差异显著(P<0.05),此后31~210 d并无显著性差异。VIE和CWT背部不同部位标志对达乌尔鳇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VIE和CWT均可用于标志达乌尔鳇。进行短期大规模达乌尔鳇的标志放流可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VIE标志。

关键词: 达乌尔鳇(Huso dauricus) 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E) 编码金属标(CW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达氏鲟视网膜早期发育及其相关机能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对出膜后0~64 d的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视网膜结构、视觉特性及相关机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达氏鲟初孵仔鱼的视网膜没有分化,视单锥细胞在36 h出现,视杆细胞在6 d时出现,7 d时视网膜各层分化完毕。最小分辨角由8 d的13.26′下降到64 d的3.37′,仔鱼发育到13 d时表现出明显的视网膜运动反应。随着仔鱼发育,视单锥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密度不断降低,视杆细胞密度不断增加,外核层细胞核与视锥细胞及神经节细胞数量的比值均不断增大。结果表明6~12 d是达氏鲟视网膜结构快速发育和视觉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这种变化与其生态变迁、趋光性及摄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本研究旨在探明达氏鲟视网膜的发育特性及其相关机能特点,为开展规模化繁育与种群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达氏鲟 视网膜 早期发育 相关机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选育家系生长性状的因子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13

摘要:记录了2009年建立的12个牙鲆家系240日龄个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吻长、尾柄长、尾长、体高,和尾柄高等10个生长性状,对这12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至第四公因子对变异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1.36%、10.12%、5.3%,和1.31%,累积贡献率达98.1%,表明这4个公因子很好地反映了所控制的10个生长性状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贡献率最高的第一公因子包含了大多数生长性状,其因子得分排序在前两位的家系为F11和F4,与这2个家系生长性状表型值排序相一致,表明这两个家系具有结构较好的生长构成性状和较高的性状表型值,可作为培育快速生长型牙鲆新品种的候选家系,进行生产验证和推广养殖。

关键词: 牙鲆 选育家系 生长性状 因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玻璃钢渔船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渔业经济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论文结合玻璃钢渔船的船舶性能和经济性特点,介绍了美国、日本等海外地区玻璃钢渔船发展的状况,从玻璃钢渔船研发、设计、建造、配套装备以及技术规程等方面深入研究了我国玻璃钢渔船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就推动我国玻璃钢渔船发展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采取财政扶持政策、完善法规与标准以及建立供求联动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玻璃钢渔船 发展状况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酸盐碱度对青海湖裸鲤幼鱼肝和肾SOD、ACP和AKP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以下简称裸鲤)为耐盐碱鱼类。自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取裸鲤幼鱼,全长(4.42±0.02)cm,体质量(0.84±0.01)g。碳酸盐碱度暴露浓度设定为32 mmol/L(CA32)和64 mmol/L(CA64),通过测定青海湖裸鲤幼鱼肝和肾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酶活性变化规律,探索裸鲤幼鱼肝和肾中SOD、ACP和AKP对碳酸盐碱度胁迫的生理响应。在本试验范围内,裸鲤在高碱环境中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调节能力,在碳酸盐碱度胁迫下,SOD、ACP和AKP酶活性均能在发生显著变化后快速恢复到初始水平,但3种酶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1)肝SOD在CA32和CA64胁迫3 d、肾SOD在CA32胁迫4 d、CA64胁迫3 d时,酶活性均显著升高。(2)肝和肾ACP活性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肝ACP活性仅在CA64胁迫组4 d出现显著上升,而肾ACP活性在CA32胁迫0.5 d、7 d和CA64胁迫1 d时分别出现了显著性波动。(3)肝AKP在CA32胁迫1 d、CA64胁迫3 d时,酶活性显著升高,而肾AKP仅在CA32胁迫0.5 d时,酶活性显著升高。在碳酸盐碱度胁迫下,3种酶活性均能发生显著变化,说明青海湖裸鲤幼鱼通过抗氧化及去磷酸化应激调节,来更好地应对高碱环境。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碳酸盐碱度 SOD ACP AKP 青海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鲤生长性状QTL区间及其与镜鲤同源性比对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F1群体的94尾个体为材料,利用254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建鲤的遗传图谱,并对体长、体高和体厚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共检测到17个生长相关性状QTL,分布在10个连锁群上,解释表型变异为10.8%~35.2%。以相同的分子标记,构建建鲤与镜鲤(Cyprinus carpio L.)的比较图谱,分析了建鲤和镜鲤群体生长性状QTL的同源性关系。结果表明,建鲤与镜鲤图谱具有广泛的共线性或同线性关系,建鲤每个连锁群在镜鲤图谱中均找到了对应的同源连锁群,其中建鲤10个生长性状QTL与镜鲤13个相同性状QTL具有同源性,同源比例高达58.8%。同时发现,建鲤QTL置信区间相对较大,与之同源的镜鲤QTL置信区间较小,通常位于建鲤QTL子区间内,定位结果更精细。此外,建鲤与镜鲤连锁群上都存在QTL的富集区域,而这些富集区域常常存在于同源连锁群的共线性区域,可作为标记辅助选择的重点区域。鲤通用QTL的发掘,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更进一步的精细定位打下基础。

关键词: 建鲤 镜鲤 生长性状 共线性 同线性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及牛磺酸对其表达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及RACE技术首次获得总长为1667bp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α-淀粉酶(Amy)基因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1539bp,编码512个氨基酸,已录入GenBank(登录号:KC122678)。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斑点绿河豚(Tetraodon nigroviridis)、美洲拟鲽(Pseudopleuronectes americanus)等同源性较高(86%、83%)。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半滑舌鳎与点带石斑、鳜鱼等聚为一支。用分别添加0%、0.5%、1%、2%牛磺酸的微颗粒饲料投喂23日龄半滑舌鳎稚鱼28天,采用相对定量法检测Amy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组和0.5%组显著高于0%组(P<0.05),1%组与0%组差异极显著(P<0.01);2%组与0%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半滑舌鳎稚鱼Amy基因表达受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影响,1%添加量作用显著。

关键词: 半滑舌鳎 α-淀粉酶 克隆 牛磺酸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氧增氧在鲟养殖中的应用

科学养鱼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增氧方式主要包括化学增氧、生物增氧、机械增氧(充空气增氧)及纯氧增氧等。近年来,纯氧增氧技术以其节能、高效、总体成本低的特点而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智能纯氧高密度养殖系统因其诸多优点能为鲟养殖较高水体溶氧要求提供保障,因此我们开展了研究,以期探索出一套实用增氧方案,用于示范与推广,推动鲟养殖业乃至水产养殖工业化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