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抗虫棉品系对棉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就不同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个不同抗虫保铃棉品系自控区上发生的害虫与天敌种类、害虫总数与对照品种相比 ,其差异均不显著。棉铃虫发生为主的大丰棉区 ,抗虫棉上棉铃虫数量都较对照显著减少 ,其中高抗品系上减少更多。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以棉蚜发生为主的如皋棉区 ,所有抗虫棉品系上棉蚜均大量发生 ,而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则虫口下降。鉴于棉铃虫和棉蚜均为我国棉花上的重要害虫 ,抗虫棉上棉蚜的危害加重应引起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玉米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亲本的选育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转玉米 pepc基因水稻进行观察研究 ,发现玉米 pepc基因不仅在水稻中高水平表达而且能稳定遗传。转基因水稻的PEPC活性比非转基因对照提高 10倍以上 ,其单株有效穗、穗总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分别比原始亲本Kitaake提高 14 .9%、5 .7%、1.3%和 13.9%。 1998年以来 ,利用转 pepc基因水稻与杂交稻亲本杂交 ,经 5年 7代选育得出以下结果 :(1)玉米 pepc基因在新遗传背景下仍能高水平表达并能稳定遗传 ;(2 )F1的PEPC活性介于双亲之间 ,其饱和光合速率提高 5 0 % ,与双亲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利用高光效基因提高水稻杂种优势具有可行性 ;(3)PEPC活性与饱和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6 4 70 ) ,可将水稻叶片中的PEPC活性作为鉴定高光效水稻的主要生理指标 ;(4)转育成 3个较稳定的高光效水稻株系 ;(5 )建立了潮霉素催芽初选、分子标记抽检、田间表型决选和生理生化指标定量鉴定的高光效水稻筛选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自然寄生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稻螟赤眼蜂寄生率为 1 7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仅 3 5头。由于地区间卵块大小有差别 ,寄生蜂对二化螟实际控制效果以金坛西部最高。一代三化螟中 ,常熟及金坛西部的寄生率均高达 1 0 0 % ,其它地区寄生率为 46 7%~ 79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数则较少。赤眼蜂在不同代次螟虫间变动较大 ,金坛东部地区 ,一代二化螟到二代二化螟 ,每卵块寄生蜂数量由 3 8 3头下降为 0头 ,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影响。在和县 ,寄生蜂随三化螟代次增加而增加 ,但在高淳 ,寄生蜂却在二代出现最低峰 ,三代最高。寄生蜂性比也因地区、螟虫种类和代次不同而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对芜菁花叶病毒的抗病性鉴定
《中国蔬菜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1996~ 2 0 0 0年对我国 982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材料进行苗期对芜菁花叶病毒 (TuMV)的抗病性鉴定 ,试验结果表明 ,表现高抗的材料有 9份 ,占鉴定总数的 0 .92 % ;抗病材料 4 9份 ,占鉴定总数的 4 .99% ;中抗材料2 5 5份 ,占鉴定总数的 2 5 .97% ;感病材料 2 5 5份 ,占鉴定总数的 2 5 .97% ;高感材料 4 14份 ,占鉴定总数的 4 2 .15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毛对产蛋鸡免疫性的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热抽提法提取4种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毛蛋白。K88、K99、F41和987p菌毛蛋白分别制成弗氏佐剂苗;K88还制成白油佐剂苗,氢氧化铝胶苗和蜂胶佐剂苗;另将4种菌毛等比例混合制成弗氏佐剂苗。分别对产蛋鸡进行免疫,用微量凝集反应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卵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K88菌毛较其他3种菌毛免疫性好,诱导抗体效价最高而且能长时间维持;987p菌毛能快速诱导抗体的产生,但整体效价低。K88不同佐剂苗中,铝胶佐剂能较快地诱导抗体的产生,蜂胶佐剂苗抗体持续时间短,弗氏佐剂能诱导高效价的抗体产生而且能长时间持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