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s HNMF114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一株来自中华紫蛤的附生真菌HNMF114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化合物和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lavatone(1)、cyclo(L-Trp-L-Trp)(2)、2,4(1H,3H)-quinazolinedione (3)、clavatol(4)、kotanin(5)、orlandin(6)、desmethylkotanin(7)、(S)-2-(1-Hydroxy-2,2-dimethylpropyl)quinazolin-4(3H)-one(8)、(S)-2-methyl-1-(4-oxo-3,4-dihydroquinazolin-2-yl)propyl acetate(9)。新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μg/mL。化合物4、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μg/mL和4μg/mL。化合物5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8μg/mL。化合物4、5和9对李斯特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4、4和8μg/mL。
关键词: 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s 次生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牛角瓜茎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牛角瓜茎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牛角瓜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pinoresinol-4-O-[6′′-O-vanilloyl]-β-D-glucopyranoside(2)、(-)-jatrointelignan B(3)、(+)-(7R,7′R,7′′S,7′′′S,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8′-dineolignan-7′′,7′′′,9′′,9′′′-tetraol(4)、弗如糖苷(5)、(+)-dehydrovomifoliol(6)、3-吲哚甲酸(7)、2,3-二甲氧基苯甲酸(8)、对羟基苯甲酸(9)、香草酸(10)。其中化合物1、3、4和6~8为首次从牛角瓜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1~10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肺癌细胞A549和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4和5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范围分别为12.37~49.29和0.29~0.98μM。


香蕉MabZIP5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响应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获得一条全长438 bp cDNA序列,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比对之后,将其命名为MabZIP53,编码14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5.24 kD,等电点为5.22,其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MabZIP53与凤梨(XP020114228.1)、大叶藻(KMZ62676.1)的亲缘关系较近。MabZIP53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低温,干旱,盐)下均上调表达,尤其干旱胁迫下相对表达量最为显著。在接种Foc TR4后,抗病品种‘GCTCV-119’中MabZIP53表达量显著上调,而感病品种巴西蕉中MabZIP53表达量下调表达。这些研究结果表明MabZIP53可能参与香蕉响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为香蕉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火龙果采后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火龙果采收品质、耐贮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生产上应用MeJA提升火龙果采收品质和耐贮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红龙火龙果为试验材料,采用5种质量浓度(0、50、100、200和400μmol/L)的MeJA采前8 d喷施火龙果,调查采收时产量、单果重、一级果率、商品果率和病果率,观察比较采后腐烂时间和腐烂率变化,测定对照(0μmol/L)和最佳处理贮藏过程中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采前喷施MeJA对火龙果公顷产量和单果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采前喷施100μmol/L MeJA处理能明显提升火龙果采收时的商品性,其一级果率和商品果率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52.37%和104.38%(P<0.05,下同),病果率较对照降低49.47%。常温贮藏期间采前喷施100μmol/L MeJA处理较对照延迟1 d出现腐烂现象,且腐烂率始终低于对照;维持贮藏期间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等内在品质;显著提升贮藏期间果皮多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酶活性最大差值发生在果实开始腐烂前后,PPO、POD和CHT活性于贮藏第6 d差值最大,其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33.13%、140.38%和207.16%,PAL和GLU活性于贮藏第9 d差值最大,其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3.38%和25.29%。【结论】采前喷施适宜浓度的MeJA可减少生育期火龙果的感病率,提升商品果率,维持贮藏品质,提高贮藏期间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延缓果实衰老和控制贮藏期间腐烂的发生,延长贮藏期,以100μmol/L的处理效果最佳。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养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养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槟榔单作、槟榔间作香露兜和香露兜单作3种种植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露兜后,相对于单作槟榔,土壤EC值和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47.15%和25.74%,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32.32%,其中碱解氮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极显著负相关,速效磷与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体积、根数目、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显著正相关,速效磷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极显著正相关;槟榔地上部N浓度以及香露兜地上部P和K浓度分别显著增加41.56%、26.56%和25.69%;而槟榔和香露兜根系以及地上部N、P和K养分含量均高于单作,其中根系槟榔P和K含量和香露兜K含量显著增加;同时,间作后槟榔和香露兜对N的吸收效率均高于单作,香露兜的P和K的吸收效率高于单作并略高于槟榔的吸收效率,其中P和K的吸收效率与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根数目均显著正相关,氮的吸收效率与根系形态无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槟榔间作香露兜增加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促进了槟榔和香露兜对氮、磷和钾养分的吸收,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养分吸收效率的提高均与根系形态显著正相关。


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人体血浆中的百草枯残留
《农药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百草枯使用量大、毒性强,人们因意外或自杀摄入而中毒死亡的风险大。了解百草枯中毒后的血药浓度,对病人拯救和预后至关重要。[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人体血浆中百草枯残留的方法。样品先经乙腈萃取、沉淀蛋白后,以硅烷醇基完全裸露的BEH HILIC色谱柱为分离柱、经电喷雾正离子源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添加回收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5~4.00 mg/L范围内,百草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为0.01 mg/L,定量限为0.03 mg/L,在0.03~2.00 mg/L的添加水平下,百草枯的回收率在71.5%~9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8%~9.1%之间。[结论]该方法通过HILIC柱硅烷醇基对百草枯的特异性作用,解决了UPLC-MS法建立中"百草枯柱效提升"和"仪器污染"的矛盾问题,具有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人体血浆中百草枯残留测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血浆 百草枯 特异性作用力


茄子PARMS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茄子自交系WT和L6-5重测序数据设计SNP特异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积、DNA用量和引物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茄子PARMS (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SNP分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6μL,其中1μL DNA模板(10~100 ng/μL),3μL PARMS mix (2×),0.45μL引物混合物(100μmol/L),1.55μL ddH2O。利用WT和L6-5的F2群体验证该体系的稳定性,获得了较好的SNP分型结果。本研究建立的PARMS-SNP分型体系,为开展茄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指纹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同发育期及授粉方式对设施甜瓜中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的影响研究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发育期及授粉方式对设施甜瓜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EA-IRMS),测定在不同发育期和授粉方式中设施甜瓜的4种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δ18O和δ2H),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解析激素授粉和中华蜜蜂授粉对甜瓜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和环境条件下,自然分馏效应导致设施甜瓜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同位素差异。在甜瓜发育期间,不同授粉方式设施甜瓜的δ13C、δ15N和δ18O值较稳定,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发育30 d时激素授粉与蜜蜂授粉甜瓜的δ2H值分别为-43.63‰和-53.50‰,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稳定同位素在甜瓜发育过程中以及不同授粉方式下的分馏情况,其中δ2H值可作为甜瓜授粉方式的一项标识性指标,对丰富设施甜瓜溯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设施甜瓜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授粉 中华蜜蜂 氯吡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