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规模奶牛场生产用水监测分析研究
《中国奶牛 》 2023
摘要:为探明规模奶牛场污水产生来源,提出源头减量有效措施,对江苏省两家规模奶牛场生产用水情况进行了周年运行监测,结果表明:①奶牛饮水、挤奶厅用水全年占比分别为58.83%、11.52%,喷淋水在夏季占比达到20.63%;②单位产奶量的泌乳牛饮水量为(4.6±1.7)L/kg牛奶,单位产奶量的总生产用水量为(13.1±6.0)L/kg牛奶;③奶牛场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使用絮凝剂会额外消耗配制用水,进一步增加污水量.通过分析规模奶牛场生产用水构成发现,将挤奶厅地面冲洗废水、饮水槽清洗废水收集进行循环利用,传统喷淋改为红外感应喷淋等方式,千头规模奶牛场每年预计可节水减排超过3 000m3.


不同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游离氨基酸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食品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肉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的综合品质差异,以江苏兴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 大类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尾肉为研究对象,测定FAA并结合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分析各氨基酸在克氏原螯虾肉中的呈味特性,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定克氏原螯虾肉的FAA品质.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肉中均含有17 种FAAs,总量在21.80~27.11 mg/g之间.精氨酸(Arg)在所有克氏原螯虾肉中均为含量最高的FAA,远高于其他氨基酸,占总FAA含量的55.64%~67.76%,其对虾肉呈味贡献也最大.此外,还有丙氨酸(Ala)和组氨酸(His)在所有克氏原螯虾肉中的TAV都大于1,对呈味有贡献.谷氨酸(Glu)作为鲜味最强的氨基酸,只在稻虾一稻两虾模式(RC2)的克氏原螯虾肉中TAV大于1.17 种氨基酸利用PCA提取到3 个PC,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937%,可以代表氨基酸的综合信息.根据综合分析,排名最高的是一稻两虾养殖模式RC2,排名最低的是虾蟹混养模式CC1.聚类分析将所采集的克氏原螯虾虾肉分为3 类,该结果与PCA的结果相似,表明稻虾模式养殖的克氏原螯虾肉的FAA综合品质相对较好.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游离氨基酸 呈味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金莲花黄酮类成分抗菌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药学研究 》 2023
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金莲花总黄酮及其黄酮主成分荭草苷和牡荆苷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体外抗菌活性试验采用管碟法对9个菌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异链球菌、链霉菌、红酵母、黑曲霉、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圈测定;采用连续稀释法和活菌计数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采用邻苯三酚法-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测定试验、水杨酸法-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试验和DPPH清除能力试验评价3种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 在体外抗菌活性试验中,金莲花总黄酮、荭草苷、牡荆苷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无明显抑菌作用;3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强弱为荭草苷=总黄酮>牡荆苷,其中荭草苷和总黄酮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5625 mg·mL-1和0.625 mg·mL-1;3种药物对变异链球菌也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强弱为荭草苷>总黄酮>牡荆苷,其中荭草苷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5625 mg·mL-1和0.625 mg·mL-1.在抗氧化活性测定中,金莲花总黄酮对3种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结论 金莲花总黄酮、荭草苷和牡荆苷对革兰阳性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也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荭草苷的杀菌效力及抗氧化活性整体上优于牡荆苷,可能是其清热解毒的主要成分.
关键词: 金莲花总黄酮 荭草苷 牡荆苷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大豆耐密植相关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密植是提高大豆单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大豆耐密植性是大豆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大豆品种耐密植特性的生长性状主要是株型性状和抗倒伏性等,其中株型性状包括株高、分枝数、叶柄长度和叶片大小等。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遗传群体进行解析,获得了多个控制相关表型的QTL位点并提出相关的候选基因。迄今在soybase网站中汇集了238个控制株高性状的QTL和68个与株高相关的QTN,21个与分枝相关的QTL,106个与抗倒伏性或茎秆强度相关的QTL位点。本文综述了大豆耐密植性相关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以促进大豆耐密植遗传调控研究,为耐密植品种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


干旱胁迫下二氢卟吩铁对棉花光合与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二氢卟吩铁(iron chlorine e6,ICE6)提高棉花抗旱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于2021、2022年在防雨棚内进行池栽试验,以早熟棉花品种中棉所425为材料,研究初花期喷施ICE6对干旱胁迫下(连续14 d不灌水)棉花光合与抗氧化特性、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灌水相比,干旱胁迫下棉花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分别降低41.5%、37.2%、11.1%、23.1%(2021年)和17.2%、21.7%、9.4%、22.7%(2022年),干旱胁迫下喷施ICE6后则分别降低31.3%、18.6%、4.4%、15.4%(2021年)和6.6%、3.7%、4.2%、11.0%(2022年)。喷施ICE6减缓了干旱造成的棉花光合性能的降低,缩小了干旱胁迫下棉花叶片光饱和点时Pn的降幅,增大了光补偿点时Pn的降幅,显著降低了暗呼吸速率,减缓CO2饱和点时Pn的降幅。干旱胁迫下喷施ICE6能增强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最终,喷施ICE6缩小了干旱胁迫下棉花的生物量及籽棉产量的降幅,但对正常灌水处理的棉花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生物量与籽棉产量影响较小。【结论】干旱胁迫下,喷施ICE6可以显著增强棉花对弱光的利用,减轻光抑制、减弱暗呼吸,增强棉花的抗氧化能力,这是在干旱胁迫下外源ICE6维持棉花生物量、保持籽棉产量水平的生理基础。


农村汇水河浜生态修复组合工程处理效果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削减农村集中居住区汇水河浜的污染物,在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运村村新运小桥浜东北侧次级支浜构建"前置库-湿地塘-生态沟"的生态修复组合工程,并沿水流方向采集水样(平枯水期7次、丰水期7次),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包括水温、pH、溶解氧(DO)、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磷酸盐(PO3-4-P)、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计算各污染物的沿程总削减率,分析各工艺段的污染通量,估算组合工程对于该次级支浜污染负荷的年削减量.结果表明:在平枯水期,组合工程主要依靠物理沉降、透水坝拦截等作用削减颗粒态污染物;在丰水期,组合工程主要依靠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削减溶解态污染物.生活污水和分散菜地对于TN、TP污染负荷的贡献较大;生活污水对COD污染负荷的贡献最大.次级支浜水体氮素中NO-3-N含量较高,磷素中颗粒态磷(PP)含量较高.组合工程对次级支浜陆源污染中TN、TP和COD污染负荷的年削减量分别为166.23、20.07、502.66 kg·a-1.研究表明,生态修复组合工程能够削减部分污染负荷,今后仍须加强来自生产、生活的陆源污染拦截,以及汇入新运小桥浜之后的水体原位净化.


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优良秸秆降解放线菌,解析其秸秆降解特性,从森林土壤和秸秆堆肥环境中采集样品,采用富集培养方法筛选目标菌株,通过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降解菌分类地位,结合扫描电镜技术分析降解过程中菌株对秸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考察培养温度、初始pH和氮源种类等培养条件对菌株降解秸秆的影响规律,以天然纤维素为底物测定菌株胞外纤维素酶活力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本研究筛选获得的菌株ZY-2经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2)Streptomyces rochei ZY-2在7 d内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29.23%,且能同时降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组分的降解率分别为42.82%、47.05%和13.63%;3)菌株降解秸秆时,温度控制在35~45℃,初始pH控制在6.0~8.0,以有机氮为氮源生长时降解效果较好;4)菌株胞外能同时检测到内切纤维素酶和外切纤维素酶活性,生长前期内切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第4天达到峰值(0.12 U/mL),而生长后期外切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第6天达到峰值(0.23 U/mL)。本研究筛选的菌株ZY-2是一株木质纤维素多组分降解放线菌,可为秸秆快速腐解提供优良菌种资源。


稳定表达3种猪腹泻病毒嵌合抗原的CHO细胞系构建与鉴定
《畜牧与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构建稳定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主要抗原的CHO细胞系,为猪病毒性腹泻三联疫苗的研发提供基础材料,本研究将PEDV的S基因的COE区域、TGEV和PDCoV的S基因的受体结合区域(RBD),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进行融合,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LV-EF1a-IRES-Puro中,包装得到重组慢病毒。使用重组慢病毒感染CHO细胞,经过嘌呤霉素和单克隆细胞筛选,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验证,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3种猪腹泻病毒抗原融合蛋白的CHO细胞系,为进一步研制PEDV-TGEV-PDCoV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成套实用技术
《农学学报 》 2023
摘要:21世纪以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成为农业科技界的研究应用热点。笔者数十年连续不间断对江苏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亲身实践,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的农业防控措施包括选种、种子检疫、菌源清理、虫源防控、栽培控制等,生物防控措施包括天敌控虫、生物农药使用等,化学药剂防控措施包括种子处理、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破口期、抽穗期、灌浆结实期使用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制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用技术简明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提高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地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