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辣椒新品种"鄂椒香帅"的选育

北方园艺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鄂椒香帅"是以BL8为母本,CA1324-4为父本育成的鲜食长线椒辣椒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株高55 cm,开展度52 cm,叶片绿色,卵圆形,少茸毛,单叶互生,分枝性较强且分枝处有紫色斑块,始花节位8~9节,花冠白色,花萼平展;坐果力较强,果实长28~32 cm,果实横径1.3 cm,果肉厚0.2 cm,果实长羊角形,椒条顺直,果面较光滑,三心室,单果质量约26 g,果色绿色,肉质脆,味辣,适合鲜食.抗疮痂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挂果性好,产量高;适合长江流域地区春夏季露地和高山栽培.

关键词: 辣椒 鄂椒香帅 鲜食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砖茶茶汤滋味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模型建立

食品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厂家生产的青砖茶为研究对象,在对茶汤滋味进行感官审评后,测定内含成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筛选代表性内含成分,最后结合主成分回归法和逐步回归法建立茶汤滋味品质评价回归方程,并用未知样品检验回归方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出5个与茶汤滋味品质密切相关的内含成分(P<0.05),按照对茶汤滋味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总量、茶多酚、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以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茶汤滋味品质评价方程预测结果最佳(校正集决定系数0.973 5,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0.380 7;验证集决定系数0.968 1,预测均方根误差0.400 0);以逐步回归方程对未知样品的预测结果最佳(验证集决定系数0.974 6,预测均方根误差0.391 5).结果表明,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拟合方程实现对青砖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准确、可靠预测,为青砖茶茶汤滋味品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 青砖茶 茶汤 回归方程 主成分分析 相关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构树茎段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杂交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中科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杂交构树茎段的离体培养和扩繁,探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杂交构树诱导愈伤、丛生芽、壮苗和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具腋芽的构树茎段为外植体材料,75%乙醇溶液浸泡40 s后,再经0.3%HgCl2灭菌15 min,外植体的成活率可达44%;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IBA 0.5 mg/L+6-BA 2.0 mg/L+蔗糖25 g/L+琼脂7.0 g/L,pH 5.6~5.8,愈伤诱导率达90%;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IBA 1.5 mg/L+6-BA2.0 mg/L+蔗糖25 g/L+琼脂7.0 g/L,pH 5.6~5.8,丛生芽增殖系数为4.2,生长势较好;壮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IBA 0.2 mg/L+6-BA 1.5 mg/L+蔗糖25 g/L+琼脂7.0 g/L,pH 5.6~5.8,平均株高4.8 cm;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 0.8 mg/L+活性炭1.5 g/L+马铃薯50 g/L+蔗糖25 g/L+琼脂7.0 g/L,pH 5.6~5.8,生根率100%.最佳的炼苗移栽基质土为珍珠岩∶蛭石∶草炭=1∶1∶1的混合基质,幼苗生长得最好,平均株高为7.3 cm.

关键词: 杂交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丛生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保无人机结合飞防助剂施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2017年在湖北武穴开展水稻纹枯病飞防试验.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加入了飞防专用增效剂迈飞的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在分蘖末期与孕穗末期各施药1次,比较其与不加助剂的飞防处理及常规人工喷雾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结果 表明,第2次用药后14d,无人机+助剂飞防处理的防效达85.82%,显著高于常规人工喷雾处理,略高于不加助剂的飞防处理,但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无人机 飞防作业 助剂 水稻纹枯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对秸秆还田响应-Meta分析

土壤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明确稻麦轮作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基础养分的影响.以稻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土壤基础养分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短期内(<2年)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其中活性有机碳对秸秆还田的响应程度要高于总有机碳.低秸秆还田量(RS< 3750 kg hm-2和WS< 3000 kg hm-2)对土壤基础养分的提升效果不显著,而全量秸秆还田(RS 3000~6000 kg hm-2和WS 3750~ 7000 kg hm-2)能够显著提升土壤速效磷、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对于不同耕作措施而言,旋耕或翻耕措施均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此外,旋耕显著提高全氮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翻耕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稻麦轮作下秸秆全量还田配合旋耕或者翻耕措施能够增加土壤基础养分含量,达到土壤地力培育的效果.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还田年限 还田量 耕作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优良茶树品系绿茶香气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个茶树品系所制绿茶的香气成分进行系统鉴定分析.结果表明,6个茶树品系所制绿茶均具有鲜、清、高等典型的绿茶香气特征,其中01-4-7、20-2-1和03-7-1带有花香;共检出55个香气成分,以醛类、醇类、酯类化合物为主,芳樟醇、壬醛、(Z)-己酸-3-己烯酯和香叶醇含量较高,其次是(E)-己-3-烯基丁酸酯、二甲硫、水杨酸甲酯、庚醛、癸醛等;不同茶树品系所制绿茶在香气物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样品存在一些含量较高的特异性香气成分;共得到9个气味活度值相对较高的香气成分,依次为芳樟醇、癸醛、二甲硫、β-紫罗兰酮、香叶醇、壬醛、庚醛、(E)-2-壬烯醛、(Z)-己酸-3-己烯酯,对所测样品的香气形成贡献较大.多重分析表明:在香气成分上,6个茶树品系与福鼎大白茶(对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茶树品系03-7-4、01-4-7、07-7-68和03-7-1所制绿茶的香气成分较为相似,20-2-1含有较高含量的酯类化合物且香气总量高,07-7-64有高含量的醛类化合物;关键变量分析表明有19个香气成分是所测样品间的关键差异香气成分.

关键词: 茶树 香气成分 绿茶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絮凝剂合成和调控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微生物絮凝剂因其安全可靠高效受到广泛关注,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包括蛋白型生物絮凝剂和多糖型生物絮凝剂两大类型.对于蛋白型絮凝剂,主要综述了酿酒酵母的絮凝剂和地衣芽孢杆菌的γ-聚谷氨酸(γ-PGA)的合成和调控基因.对于多糖型生物絮凝剂,主要综述了地衣芽孢杆菌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絮凝剂,柠檬酸杆菌的壳多糖和谷氨酸棒状杆菌的REA-11的合成和调控基因,并对提高微生物絮凝剂产量和降低成本提出了相关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蛋白型 多糖型 合成基因 调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雄性不育类蛋白基因MSLP的克隆与分析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柑橘雄性不育类蛋白基因MSLP的功能,利用RT-PCR法在6个典型柑橘品种中克隆了MSLP cDNA全长,检测到4种不同的转录本,其中MSLP-B型(1 476 bp)在6个品种中均能克隆到。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SLP包含3个脂酰辅酶A还原酶(fatty acyl-CoA reductase,FAR) C端结构域,MSLP-B与甜橙FAR1-like蛋白和克里曼丁橘FAR3蛋白聚在一类,与蔷薇科植物如碧桃、月季、甜樱桃和梅的FAR蛋白亲缘关系最近;MSLP在柑橘基因组有5~8个拷贝数,MSLP-B作用于细胞质,在无核椪柑各时期花器官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普通有核椪柑;MSLP-B转基因烟草表型分析表明,转基因植株成熟期花柱/花丝比值高于野生型,尽管花粉活力不受影响,但不饱满的椭圆形花粉粒显著增多。

关键词: 柑橘 雄性不育 MSLP 无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下棉花苗期的生理响应和转录组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棉花品系CN01和源23(耐高温)为材料,研究高温处理对6叶1心期棉花茎尖的影响.测定了25℃(CK)和40℃(高温)处理0、2、6、10、14、24 h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H2O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25℃相比,40℃处理6 h后CN01、源23中SOD活性的增加幅度大,且源23中SOD活性的增加幅度小于CN01.与25℃相比,CN01和源23中POD的活性分别在40℃处理后14 h和10 h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且源23中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小于CN01.与25℃相比,40℃处理6 h后CN01中H2O2含量的增加幅度要高于源23.综合上述3个指标发现,40℃处理6 h棉花茎尖的生理指标变化最明显.对40℃处理6 h的6叶1心期棉花茎尖进行了RNA-seq研究,发现与25℃相比,40℃处理后CN01中差异表达的与小热激蛋白(sHSP)相关的基因为23个,在源23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3个.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后与s HSP相关的基因HS22C在CN01和源23中分别上调7.29和7.42倍.

关键词: 棉花 生理响应 转录组 基因表达 高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术化感物质存在的主要部位及其对小白菜的化感作用研究

中药材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白术地下部化感物质存在的主要部位、高效的水提方法及其对小白菜的化感作用,为建立合理的白术轮间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术的地下部块茎和须根为材料,制备不同浓度(0.01、0.05、0.10、0.20 g/mL)的水浸液和研磨液,用于化感作用研究。结果:6种类型处理中,以0.20 g/mL的块茎研磨液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抑制效果最明显,其他处理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均表现为"低促进,高抑制"的化感作用。各处理液对小白菜幼苗的形态特征没有显著影响,对其根毛的生长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效果越明显。所有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抑制小白菜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CA),0.20 g/mL的块茎研磨液和须根研磨液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其他处理化感作用较弱。结论:白术地下部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块茎中,以研磨提取的方式效率最高。总体来看,白术对小白菜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弱,表明白术可以与小白菜进行轮间作。

关键词: 白术 块茎 须根 小白菜 化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