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戊糖片球菌发酵酶解鲫鱼基料的工艺研究
《中国调味品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鲫鱼酶解基料是以去腮、去内脏的鲫鱼整鱼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酶解、浓缩制成.该实验主要开展鲫鱼酶解基料的脱腥增香工艺的研究,研究戊糖片球菌在发酵鲫鱼酶解基料中的作用,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得出戊糖片球菌发酵鲫鱼酶解基料的最佳发酵条件:戊糖片球菌发酵剂接种量为6%,加盐量为7%,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5d.与鲫鱼酶解基料对比,戊糖片球菌发酵后,鲫鱼基料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25.11%,多肽含量增加33.00%,I+G含量增加18.92%,总酸含量增加9.7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珠形绿茶色泽与滋味成分的差异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产地珠形绿茶品质差异,采用密码审评法、色差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多元统计分析,比较3个主产地样品在感官品质、色泽及滋味化学成分组成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绿宝石的容重最大,干茶和茶汤色度a值最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产地,而黄酮含量最高;涌溪火青和绿宝石的茶多酚、儿茶素含量相近,均显著高于平水日铸(P <0. 05); 3个产地绿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 0. 05).主成分分析解释了珠形绿茶特征变量62. 293%的方差信息,不同产地区分较为明显.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鉴定出关键差异性成分8种:a(干茶)、b/a(干茶)、b(茶汤)、a(茶汤)、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总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酸儿茶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复合盐胁迫下黑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α-萘乙酸钠(NAA)、赤霉素(GA_3)和6-苄氨基嘌呤(6-B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质量浓度对不同程度盐胁迫条件下黑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在盐渍地区种植黑小麦提供可能性和科学依据。【方法】以紫麦一号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纸床法分别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程度盐胁迫条件下黑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无盐胁迫条件下,NAA、GA_3、6-BA质量浓度分别为150 mg·L~(-1)、GA_3 200 mg·L~(-1)和6-BA 5 mg·L~(-1)时,黑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萌发指标均为最佳;复合盐(NaCl∶Na_2SO_4=1∶1)溶液浸种显著抑制了黑小麦种子的萌发;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复合盐胁迫对黑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中低浓度(40~80 mmol·L~(-1))复合盐胁迫条件下,GA_3 200 mg·L~(-1)和6-BA 5 mg·L~(-1)预处理均能有效缓解复合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随着复合盐浓度的增加,各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下降,当复合盐浓度为120 mmol·L~(-1)时,只有6-BA 5 mg·L~(-1)预处理对缓解胁迫有一定作用。【结论】在中低复合盐浓度胁迫条件下,采用GA_3(200 mg·L~(-1))或6-BA(5 mg·L~(-1))预处理能够缓解盐胁迫对黑小麦种子的伤害,从而显著促进在盐胁迫条件下黑小麦种子的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桑椹菌核病生防菌分离鉴定及其拮抗作用分析
《中国森林病虫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桑椹菌核病是主要由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桑椹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和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 carunculoides引起的果桑毁灭性病害.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桑椹中分离纯化获得内生细菌Wh-1,对其进行抑菌谱测定和种类鉴定;以桑实杯盘菌为靶标菌株研究Wh-1发酵滤液拮抗活性,分析拮抗机理.结果表明:Wh-1对分离自发病桑椹上的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对桑椹核地杖菌,肉阜状杯盘菌,桑实杯盘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100%,63.15%;基于形态学、Biolog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其在PDB中振荡培养48 h,发酵滤液具有较强拮抗活性;PDA平板中发酵滤液的体积分数为5%时可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且发酵滤液热稳定性好.发酵滤液对桑实杯盘菌菌丝有致畸作用,Wh-1菌株具有脂肽基因(srfAA)、芽孢菌霉素基因(bmyB)、杆菌溶素基因(bacA)、丰原素基因(fenD)和生物素基因(bioA)脂肽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菌株Wh-1可作为开发桑椹菌核病生防制剂较为理想的候选菌株.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内生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脂肽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湖北黑头羊瘤胃细菌的多样性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湖北黑头羊瘤胃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选择体重(35±2)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12月龄湖北黑头羊羯羊15只,正常饲喂20 d后采集瘤胃液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后对细菌16SrDNA序列的V4区进行PCR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对扩增子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采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表明:15个样本共获得高质量有效序列51 762条,基于97%相似性共归为851个操作分类单位(OTU);α-多样性指数表明Chao1、Ace指数分别为509.39,502.40,Shannon、Simpson指数分别为6.23,0.958 2;经过物种注释和统计,15个门、24个纲、24个目、34个科以及87个属被鉴定;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6.94%)、厚壁菌门(Firmicutes,23.41%)、柔膜菌门(Tenericutes,3.19%)为优势门,拟杆菌纲(Bacteroidia,66.09%)、梭菌纲(Clostridia,20.74%)为优势纲,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66.09%)、梭菌目(Clostridiales,20.74%)、厌氧原体目(Anaeroplasmatales,2.75%)为优势目,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c,43.88%)、理研菌科(Rikenellaceac,12.33%)、毛螺旋菌科(Lachonospiraceae,10.47%)为优势科,普雷沃代菌属1(Prevotella_1,35.37%)、普雷沃氏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17.73%)、理菌属_RC9(Rikenellaceae_RC 9_gut _group,12.00%)为优势菌属.说明湖北黑头羊瘤胃细菌多样性较低,最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次之;普雷沃氏菌属1是湖北黑头羊瘤胃中最优势细菌属.
关键词: 湖北黑头羊 瘤胃细菌 多样性 16S rDNA MiSeq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金针菇菌糠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国食用菌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发酵处理后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糠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3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个重复。试验组Ⅰ添加发酵菌糠后饲喂;试验组Ⅱ饲喂常规饲料,为对照组。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60 d。采集乳样与血样,进行乳成分分析与血液生理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菌糠发酵后粗蛋白提升208.33%,粗脂肪提升35.58%,且发酵料稳定性好。饲喂奶牛后奶牛产奶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71%(P<0.05),体细胞数显著下降55.92%(P<0.05),奶牛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综上所述,金针菇菌糠经发酵处理后蛋白含量显著提升且稳定性好,饲喂奶牛后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奶牛健康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对酸化川党参土壤的改良效果
《应用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川党参生产过程中土壤酸化的问题,研究不同用量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处理酸化土壤后川党参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土壤交换性酸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处理酸化土壤后显著提高了川党参种子的成苗率,增幅分别为147.7%~326.7%和270.1%~311.2%,川党参幼苗的株高最大增幅分别为516.7%和546.3%,根长最大增幅分别为798.0%和679.2%.生石灰和钙镁磷肥用量为1‰~4‰时,川党参幼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显著降低,土壤pH分别提高0.88~2.02个单位和0.23~1.19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分别下降53.0%~95.3%和17.6%~81.3%.生石灰和钙镁磷肥用量为2‰~4‰时,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丰度显著增加;2‰生石灰和4‰钙镁磷肥处理显著降低土壤中真菌的丰度.盆栽试验显示,生石灰和钙镁磷肥用量分别为1‰~4‰时,川党参根茎鲜重分别提高40.5%~78.5%和28.4%~78.8%.综上,生石灰和钙镁磷肥改良酸化川党参土壤(pH 4.12,土壤容重1.15 g·cm-3,耕作层厚度15 cm)的适宜施用量分别为1.73~3.45 t·hm-2和3.45~6.90 t·hm-2;酸化土壤经处理后可达到川党参幼苗生长的适宜土壤pH(5.5~6.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繁育方式对果桑光合特性和糖代谢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繁育方式对果桑光合特性和糖积累及相关酶活代谢特征的影响,选择扦插(QC)和嫁接(JJ)2种繁育方式盆栽果桑大10,测定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动态变化及桑椹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2种繁育方式果桑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但QC果桑第二个峰值高于JJ果桑,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中均为双峰曲线,Tr最大峰值QC>JJ;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均为QC>JJ,表观CO2利用效率(CUE)为JJ>QC.2种繁育方式桑椹不同发育时期糖分含量存在差异,可溶性糖(Tss)含量从红果期呈上升趋势,糖分积累以果糖(Fru)和葡萄糖(Glc)为主,桑椹为蔗糖(Can)和己糖共同积累型果实.SS和SPS活性随发育过程的变化类似.不同繁育方式桑椹NI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较前期活跃,光合生理参数与桑椹糖积累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相关性分析表明,Tss、Fru、Glc均与Pn、LUE、CUE、WUE呈正相关,QC和JJ桑椹糖含量差异表明,不同繁育方式对桑椹光合同化物运输与分配有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硅藻土附载丁香酚缓释对草莓的保鲜作用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不同质量附载丁香酚的硅藻土对草莓进行保鲜处理,在4℃条件下贮藏,研究贮藏期间草莓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1 g~7 g质量的丁香酚/硅藻土均能达到保鲜效果,但其中3 g质量的丁香酚/硅藻土效果最好,能显著抑制草莓的腐烂和质量损失,降低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速率,还能延缓果实表层及果肉硬度的下降,抑制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以及MDA积累,使其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且无不良气味产生;在贮藏9 d时,空白腐烂率达到50%,而经质量3 g的丁香酚/硅藻土缓释处理的草莓在贮藏15 d时,腐烂率仅42.51%,能延长5 d的贮藏期,此时草莓的失重率1.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45%,可滴定酸和Vc含量分别为0.91%和34.56 mg/100 g,MDA含量为29.21 nmol/g,SOD和POD活性分别为334.15 U/mL和0.67 U/mg,草莓表层硬度和果肉硬度分别为69.20%和67.17 g.由此可见,硅藻土附载丁香酚缓释处理对草莓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3 g丁香酚/硅藻土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