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二维和三维培养及培养后酪蛋白基因的表达
《动物营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二维和三维培养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形态与β-酪蛋白、κ-酪蛋白、αs1-酪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内蒙古地区3头5岁泌乳期健康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将BMEC经3代培养纯化后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培养,观察不同培养模式下细胞的生长形态,测定β-酪蛋白、κ-酪蛋白、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2种培养模式下的BMEC呈现不同的细胞形态,二维培养的BMEC呈典型铺路石样细胞形态,三维培养的BM EC则形成了类腺泡的聚集物和管腔结构。利用三维培养的BM EC的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二维培养(P<0.05),三维培养的BMEC的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二维培养(P<0.01)。结果提示,三维培养的BMEC 3种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二维培养,三维培养的BMEC在形态上呈现的特点与在体内更加接近。


大豆品种资源性状稳定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大豆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57份大豆品种资源的性状稳定性。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能较好地反映品种性状特性,在不同熟期组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生育期。通过对不同年份间品种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筛选出稳定性较强的品种10份,生育期在101~110 d的品种为嫩丰15、东农01-1234、绥农14,111~120 d的品种为吉林39、黑农48、紫花4号,121~130 d的品种为黄大粒、吉林30号、小黄豆和丰地黄。同时通过综合分析与评价,明确不同品种资源的性状特点,为大豆品种资源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赤峰地区羊狂蝇蛆病流行规律与防治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羊狂蝇蛆病(Oestriasis)是由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的羊狂蝇(Oestrus ovis)的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引起的慢性鼻炎症状的寄生虫病。本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蒙古、前苏联、印度、美国等18个国家均有报道,在我国西北、内蒙古、华北及东北等地区较为常见。赤峰地区羊狂蝇蛆病流行时间久、分布普遍,是引起羊只死亡的主要寄生虫病


显性核不育亚麻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及核心种质库的建立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核不育亚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构建了核不育亚麻核心种质库。以78份核不育亚麻资源材料为研究材料,通过10个农艺性状的形态学观察、RAPD标记和聚类分析,采用随机抽样和最大遗传距离法结合的策略,构建了由22个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库。通过各性状的均值、方差、变幅及变幅保持率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根据10个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将78份不育亚麻种质资源,可分为8个类群,其欧氏距离在0.394 0~10.709 1之间,均值为4.050 0。而根据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将其可分为3个类群,其遗传相异系数在0.013~0.897之间,均值为0.361。构建的核不育亚麻核心种质库基本上能够代表原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亚麻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向日葵芽期抗旱相关性状丙二醛含量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干旱胁迫下丙二醛含量作为抗旱性鉴定指标,对K55×K58杂交组合的亲本、F1、F2:3家系丙二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K58为强抗旱性品种,K55为弱抗旱性品种,F1为高抗,F2:3家系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进一步利用BSA法对60对SSR标记进行筛选,其中引物ORS510和ORS317在抗感基因池间表现稳定的多态性,并且在F2、F2:3家系个体中表现出抗性与多态性协同分离的趋势。采用MAPMAKER数据分析软件分析,表明ORS510、ORS317距离干旱胁迫下控制丙二醛含量的抗性基因分别为6.8cM、9.7cM。


应用奶牛群体改良体系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应用奶牛群体改良(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体系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150头不同年龄、胎次、泌乳阶段的健康泌乳奶牛,进行为期8月(2009年6月―2010年1月)的试验。第1月为第1期,不进行调整;第2~4月第2期,进行第1次调整;第5~7月为第3期,进行第2次调整;第8月为第4期,为调整后的观察期。饲粮配方和饲养管理的调整结合试验期内内蒙自治区古巴盟地区气候条件及DHI报告中的数据信息。记录产奶量,通过DHI软件计算305 d产奶量、305 d成年当量,预测最高日产奶量及其出现时间,采集的奶样测定乳脂蛋比。结果表明:应用DHI体系能够显著提高305 d产奶量和305 d成年当量(P<0.05),显著提高最高日产奶量(P<0.05),并缩短其出现时间(P<0.05),改善乳脂蛋比。结果提示,在内蒙古自治区古巴盟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应用DHI体系能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肌内脂肪含量测定技术综述
《食品科技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大理石花纹是衡量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由肌肉组织中的肌内脂肪沉积形成。传统的肌内脂肪(或大理石花纹)测定方法是以感官评定和化学分析为主。近年来,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因其快速、准确、无损、可实现在线检测等特点得到极大发展。综述了传统检测方法和无损检测技术在肌内脂肪(或大理石花纹)含量测定上的重要应用和研究进展,这些技术包括感官评定、化学分析、计算机视觉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以及活体超声波检测等。同时指出各技术的优缺点和进一步发展方向,以期对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肌内脂肪 大理石花纹 感官评定 化学分析 无损检测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