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虎杖提取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科学养鱼 2023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微卫星多重PCR的黄鳝亲子鉴定技术

南方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助力黄鳝(Monopterus albus)良种选育中的亲子鉴定和系谱管理问题,利用黄鳝全基因组预测并筛选获得的16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建立了2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并成功用于11个家系的亲子鉴定。通过Cervus 3.0软件对132尾黄鳝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5.562,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27和0.61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4。亲子鉴定结果表明,双亲基因型未知时单亲本的累积排除概率(CE-1P)为0.999 999 99,单亲基因型已知时另一亲本的累积排除概率(CE-2P)为0.999 999 91,双亲基因型未知时双亲的累积排除概率(CE-PP)为0.999 964 76。黄鳝11个家系的模拟鉴定率为99.96%,实际鉴定率为95%。模拟分析不同亲本数的结果显示,实验的16个微卫星标记在双亲性别已知的200对亲本和双亲性别未知的150对亲本的情况下,均可达到95%以上的鉴定率。利用NTSYS软件对11个家系的110尾子代个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2尾子代外其余108尾子代均可正确聚类,准确率为98.18%。实验构建的2组微卫星多重PCR亲子鉴定技术为黄鳝良种选育及种质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关键词: 黄鳝 微卫星 亲子鉴定 多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禁食和复投喂对大口黑鲈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CCK)和其受体(Cholecystokinin receptor, CCKR)基因在摄食活动中的功能,研究通过克隆得到CCK1、CCK2、CCK1R和CCK2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其长度分别为414、387、1368和1359 bp,分别编码137、128、455和452个氨基酸。荧光定量结果表明CCK1和CCK2基因均在脑组织中高表达,其次为肠道组织,而CCK1R和CCK2R基因分别在胆囊和脑组织中高表达。在摄食后24h内, CCK1、CCK2、CCK1R和CCK2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CCK1、CCK1R和CCK2R基因在摄食后3h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值,而CCK2基因在摄食后12h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值(P<0.05)。禁食过程中CCK1、CCK1R和CCK2R基因相对表达量在禁食14d时显著升高(P<0.05)。复投喂后CCK1、CCK1R和CCK2R基因的相对表达趋势与餐后表达趋势相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在禁食和复投喂过程中CCK2基因相对表达量并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研究结果推测CCK1基因可能与CCK1R、CCK2R基因结合,作为饱腹信号因子,通过抑制食欲调控大口黑鲈摄食、消化等生理过程;而CCK2基因可能作为短期食欲因子调节摄食活动。研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摄食活动调节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胆囊收缩素 胆囊收缩素受体 摄食 禁食复投喂 饱腹信号因子 食欲调控 大口黑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来入侵脊椎动物对生物多样性危害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来物种入侵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入侵脊椎动物作为食物链的上游类群,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尤为显著,但长期以来国内缺少对脊椎动物入侵危害的系统阐述.本文从直接影响(捕食危害、种间竞争和繁殖干扰、种间杂交和基因污染等)和间接影响(疾病传播、栖息地环境改变等)两个方面,分别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理格局等不同水平上,阐述外来入侵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脊椎动物类群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并以典型生物多样性脆弱区(岛屿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地)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沿线为例,探讨外来脊椎动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最后,概述我国入侵脊椎动物对生物多样性危害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生态安全的国家需求以及国际科学前沿,展望我国外来脊椎动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危害及管控对策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物入侵 脊椎动物 生态危害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保护地 全球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e@Fe3C-C的制备及对双酚A的高效吸附

分析测试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制备了铁基金属有机骨架MIL-88B(Fe)衍生磁性多孔碳材料Fe@Fe3C-C,并将其用于水中双酚A(BPA)的高效吸附。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高温作用下,MIL-88B(Fe)转化成Fe、Fe3C共掺杂碳材料(Fe@Fe3C-C)。Fe@Fe3C-C呈具有层次的炸裂状薄片结构且表面较为粗糙,比表面积为280.48 m~2/g,与MIL-88B(Fe)相比增加了17倍。吸附实验表明,与MIL-88B(Fe)相比,高温煅烧(≥600℃)可以明显提升吸附性能。0.5 g/L的Fe@Fe3C-C在10 min内对10 mg/L的BPA去除率高达95%。材料具有较广的pH值适用范围(pH 2.0~10.0)和较强的抗无机盐离子(100 mmol/L)干扰能力,并能够用于高盐环境下的BPA吸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BPA在Fe@Fe3C-C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循环实验表明,Fe@Fe3C-C易于从水体中回收,且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Fe@Fe3C-C对水中BPA的去除具有较大的潜力。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Zeta电位等表征探究吸附机理,结果显示Fe@Fe3C-C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微孔填充、静电作用及π-π作用。

关键词: MIL-88B(Fe) 碳衍生化 双酚A 吸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线粒体序列比较分析梭鲈鸭绿江和乌伦古湖群体的遗传结构

水产学杂志 2023

摘要: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和控制区(D-loop)分析了梭鲈(Sander lucioperca)鸭绿江(YL)和乌伦古湖(XJ)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变异。结果显示:Cyt b和D-loop序列的A+T含量分别为57.37%和66.64%,明显高于C+G含量(42.63%和33.36%)。Cyt b序列共检测变异位点2个,包括单变异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各1个。D-loop序列中检测到变异位点26个,其中单变异位点19个,简约信息位点7个。检测到Cyt b序列3个单倍型,YL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0.032±0.031)和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08±0.000 07)均低于XJ群体(0.467±0.043)(0.001 10±0.000 10),YL群体内遗传距离(0.000 076)小于XJ(0.001 102),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0 873;检测到D-loop序列17个单倍型,YL群体Hd(0.466±0.088)和π(0.002 41±0.000 69)略高于XJ群体(Hd=0.435±0.100,π=0.001 91±0.000 67),YL群体内遗传距离(0.002 422)大于XJ群体(0.001 919),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2 269。结果显示,两个群体Cyt b和D-loop的遗传多样性较低。D-loop序列的中性检验结果表明,乌伦古湖群体可能经历种群扩张。Cyt b和D-loop序列分子方差分析(AMOVA)分析显示:梭鲈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64.56%和97.42%),少部分来源于群体间(35.44%和2.58%)。鸭绿江梭鲈群体可能不完全来源于乌伦古湖群体。本研究结果为两个群体在人工繁育中的利用提供了参考,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监测及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梭鲈 细胞色素b基因 线粒体D-loop区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属Seriola鱼类表型特征比较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了解■属鱼类表型性状的种间差异,描述了我国养殖的黄条■(Seriola lalandi)、高体■(Seriola dumerili)和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的形态学特征,测量了群体的表型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3种■鱼共计190尾样品的形态种质特征和可量可数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除叉长/体长(FL/SL)、体长/尾柄长SL/PL)、头长/眼间距(HL/ID)和下颌长/上颌长(LJL/UJL)外,其余9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径分析显示,黄条■的体长(SL)、体高(BH)、尾柄长(PL)和尾柄高(PD)是主要影响其体质量的4个表型性状;高体■的体长(SL)、体高(BH)、眼间距(ID)、下颌长(LJL)和眼后头长(POL)是主要影响其体质量的5个表型性状;五条■的体高(BH)、下颌长(LJL)和全长(TL)是主要影响其体质量的3个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中第一项主成分贡献率为34.974%,其他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依次为23.897%、11.587%、9.489%,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9.947%.判别分析显示,3种■鱼的判别准确率P1、P2均为100%,综合判别率为100%.聚类分析显示,黄条■和五条■聚为一个分支,之后再与高体■聚为一大支.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属鱼类种类鉴别、种质标准和开展遗传育种研究提供表型参数的判别依据.

关键词: ■鱼 表型特征 通径分析 多变量形态度量学 多元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双通道自清洁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饲料中海泥比例确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3 CSCD

摘要:【目的】构建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高效清洁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并探究不同料泥质量比对刺参生长的影响,为刺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新的工艺实验数据。【方法】通过测定养殖水体中的亚硝氮和氨氮浓度、刺参生长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指标等的变化,分析确定刺参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饵料适宜的料泥质量比。【结果与结论】在120 d的养殖过程中,所构建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自清洁效果明显,养殖水质良好,NH4+-N(≤0.289 mg/L)与NO2--N(≤0.025 mg/L)质量浓度均在适合刺参生长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刺参的平均增重率达43.70%。实验初期,随饲料中料泥质量比增加,刺参生长速率降低,但60 d后,料泥质量比1∶3和1∶2的实验组刺参保持快速生长,而料泥质量比1∶4和1∶1的刺参生长相对缓慢。实验结束时,料泥质量比1∶3和1∶2组的刺参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因此,刺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有可行性,且最优料泥质量比为1∶3,此时刺参肠道内的消化酶活性较高、生长速率最快。

关键词: 刺参 自清洁附着基 循环水养殖系统 料泥质量比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日本有关拟定环氟菌胺最大残留限量》的评议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

摘要:WTO/TBT-SPS国家咨询中心农业农村部联系点《关于请对日本有关拟定环氟菌胺最大残留限量的通报提交官方评议意见的函》(农业农村部联系点[2023]329号)收悉。该通报的主要内容是日本拟修订农兽药残留标准,其中涉及水产品的是拟将环氟菌胺(Cyflufenamid)在鱼类中的限量要求由“一律标准”(0.01 mg/kg)调整至0.02 mg/kg。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通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小分子活化水技术提高河蟹养殖效益试验

科学养鱼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养鱼先养水,养水需活水。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问题是水产养殖工作者不可逾越的门槛。本养殖试验在传统活水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的理念,通过水分子、氧离子的微观活化,提升水的质量。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增氧、水源及苗种投放于微山县沿河北村养殖基地内选择3个池塘开展小分子活化水技术应用试验:对照组池塘一26亩,编号为F5;对照组池塘二20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