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TRAF2和SNED1基因敲低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复制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会导致持续性感染,感染犊牛(Bos taurus)会不断向外界排出病毒.本课题组前期使用RNA-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RNA-protein interaction detection,RaPID)技术,筛选出了与BVDV互作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2,TRAF2)和Sushi、Nidogen和EGF样结构域1(Sushi,Nidogen and EGF like domains 1,SNED1)基因.为了确定TRAF2和SNED1基因对BVD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敲低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s,MDBK)中TRAF2和SNED1基因,通过qPCR检测TRAF2和SNED1基因的敲低效率和BVDV感染TRAF2和SNED1敲低细胞的BVDV 5'UTR RNA水平变化;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VDV复制的中间产物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的积累变化;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使用Karber法计算子代病毒滴度变化.结果表明,TRAF2和SNED1的mRNA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表明成功构建了TRAF2以及SNED1敲低细胞(TRAF2 KD和SNED1 KD);BVDV感染对照组(NC)36 h开始出现明显的空斑、脱落、死亡等CPE现象,TRAF2 KD细胞和SNED1 KD细胞的CPE现象减弱;与对照组(NC)相比,在BVDV感染TRAF2 KD和SNED1 KD细胞后,BVDV 5'UTR RNA水平在24、36和48h显著下降(P<0.05);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VDV复制的中间产物dsRNA形成和累积,在TRAF2 KD和SNED1 KD细胞中36和48h绿色荧光强度明显降低;BVDV感染TRAF2 KD和SNED1 KD细胞后48h子代病毒滴度极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表明,敲低TRAF2和SNED1会抑制BVDV复制,本研究为揭示BVDV致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小干扰RNA(siRNA)技术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 Sushi、Nidogen和EGF样结构域1(SNED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采后冷链流通过程品质劣变及活性氧代谢规律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双孢蘑菇采后冷链流通过程中子实体品质劣变及其活性氧代谢的变化规律。本试验对双孢蘑菇子实体在采后预冷、冷链运输过程及模拟低温货架期的感官品质、主要生理指标及活性氧代谢情况进行动态测定,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探究品质劣变与生理指标及活性氧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冷链流通过程中,双孢蘑菇在预冷及冷链运输过程中品质变化不大,而在模拟超市低温货架期(12℃±1℃)贮藏期间出现品质逐渐劣变。在第3天出现呼吸高峰,之后其感官品质迅速下降,主要表现为萎蔫、褐变、开伞、质地软化等。同时,其生理指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下降,相对电导率(RC)、总酚(TP)、丙二醛(MDA)、O2·-和H2O2的含量及活性氧(ROS)代谢相关酶活性呈动态上升的趋势。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双孢蘑菇采后褐变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且褐变受到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其中褐变与多酚氧化酶的相关性最高(R2=0.95),失重率(WL)与丙二醛含量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R2=0.90)。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ROS不断积累,而抗氧化酶系中虽然PPO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总抗氧化能力呈下降趋势,导致其贮藏品质劣变加速。根据这些规律可更准确预测双孢蘑菇货架期,并为采后冷链流通与货架销售期间品质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冷链流通 品质劣变 相关性分析 生理变化 活性氧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施用量对和田设施'夏黑'葡萄二茬果营养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探讨设施温室内‘夏黑’葡萄的二茬果阶段合理的有机肥施用量。以和田地区设施温室一年两熟中二茬果的‘夏黑’葡萄为研究材料,设置有机肥(牛粪)15 t/hm2(A1)、30 t/hm2(A2)和45t/hm2(A3)共3个处理,研究有机肥施用量对‘夏黑’葡萄二茬果的营养生长及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3处理新梢长度、节间长度、鲜重、干重和叶面积显著高于A1处理,表现最好;经过一个生长周期,A3处理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等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种施肥水平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改善土壤p H。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施用量为45 t/hm2处理对‘夏黑’葡萄二茬果营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显著改善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亚麻籽混合油精炼前后理化品质和氧化稳定性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籽用南瓜籽为原料、新疆特色油料作物亚麻籽为辅料,采取两者先混合后压榨方式制备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油(混合压榨油)并进行精炼,以直接调和油为对照,研究两者精炼前后理化品质、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压榨油和直接调和油的精炼油较毛油在理化品质上显著改善(P<0.05),质量指标都达到食用油国家标准要求,混合压榨油毛油的理化指标与直接调和油的毛油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精炼油同样如此。精炼前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总生育酚、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变化较大,与毛油相比,精炼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直接调和油相比,混合压榨油的毛油和精炼油的总生育酚、总酚含量均更高,氧化稳定性更佳(P<0.05),这表明混合压榨油与直接调和油相比更具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南瓜籽油优质产品的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南瓜籽油 亚麻籽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 混合压榨 氧化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羔羊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调查与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阐明新疆昌吉、石河子、阿勒泰、塔城及喀什5个地区规模化羊场多杀性巴氏杆菌(Pm)、溶血性曼氏杆菌(Mh)、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流行情况,试验采集以上5个地区290份6月龄内羔羊鼻拭子样本,提取DNA后采用PCR方法检测Pm、Mh、Mo特异性基因,统计Pm、Mh、Mo的核酸个体总阳性率、单阳性率、双重阳性率和三重阳性率,对3种病原核酸个体总阳性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分别统计3种病原在不同月龄、不同地区羔羊中的流行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对有呼吸道症状和无呼吸道症状羔羊3种病原核酸的单阳性率、双重阳性率和三重阳性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90份鼻拭子样本中,Pm、Mh、Mo的核酸个体总阳性率分别为6.21%(18/290)、67.24%(195/290)、61.03%(177/290),核酸单阳性率分别为0(0/290)、14.48%(42/290)、8.97%(26/290);Pm-Mh、Pm-Mo、Mh-Mo核酸双重阳性率分别为0.68%(2/290)、0(0/290)和46.55%(135/290),Pm-Mh-Mo核酸三重阳性率为5.51%(16/290)。Pm与Mh的核酸个体总阳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m与Mo的核酸个体总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Mh与Mo的核酸个体总阳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m主要在4月龄羔羊中流行,而Mh和Mo在各月龄羔羊中均普遍流行;Pm主要在石河子市和昌吉市流行,Mh和Mo在各地区均普遍流行。有呼吸道症状的羔羊Pm、Mh核酸单阳性率及Pm-Mo、Pm-Mh核酸双重阳性率与无呼吸道症状的羔羊均差异不显著(P>0.05);有呼吸道症状的羔羊Mh-Mo核酸双重阳性率极显著高于无呼吸道症状的羔羊(P<0.01),Pm-Mh-Mo核酸三重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呼吸道症状的羔羊(P<0.05),Mo核酸单阳性率极显著低于无呼吸道症状的羔羊(P<0.01)。说明新疆地区羊群存在Pm感染,Mh和Mo呈普遍流行趋势,因此应加强对易感羊群的病原学检测,做好新疆地区羊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溶血性曼氏杆菌 绵羊肺炎支原体 核酸检测 新疆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盐胁迫对不同品种棉花苗期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小海子灌区主栽棉花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56号’、‘新陆中87号’为试验对象,采用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程度土壤盐分胁迫(S1:3 g·kg-1、S2:4.5 g·kg-1、S3:6 g·kg-1)和不同灌水上、下限,以田间持水量为标准(W1:灌水上限为60%、灌水下限为50%;W2:灌水上限为70%、灌水下限为60%;W3:灌水上限为80%、灌水下限为70%),对棉花叶绿素SPAD值、光合和荧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1处理在0~30 cm土层返盐程度最大值为27.44%,S2处理和S3处理分别为68.44%和64.39%;棉花苗期除最大电子传递产量以外,所有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品种之间的相关性都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而土壤盐分主要对Gs、Tr和ΦPSII、qP、Y(N0)、α、ETRmax、IK产生显著影响,灌水下限仅对ΦPSII、Y(N0)影响显著(P<0.05);‘塔河2号’品种在W3S1处理下的棉花Gs显著大于W3S2处理92.1%,‘新陆中56号’品种棉花P_n和Gs在W1S1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19.2%~68.2%,‘新陆中87号’品种棉花S1处理和S3处理下的W3灌水处理,其Gs和Tr较其他灌水处理显著增加39.4%~53.1%和10.6%~20.8%。因此,‘塔河2号’品种棉花对盐分处理更加敏感,‘新陆中56号’品种棉花在低盐土壤中,50%θ(田间持水量)的土壤含水率会显著降低光合参数的提升,‘新陆中87号’品种棉花在W3灌水处理下更有利于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覆盖方式下灌水定额对土壤温度变化、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产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9年在新疆阿拉尔市开展大田试验,其中,2017―2018年膜下滴灌试验以新陆中4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24 mm(M1)、30 mm(M2)和36 mm(M3)3个灌水定额;2018―2019年无膜滴灌试验以中棉619为供试材料,设置36 mm(W1)、45 mm(W2)和54 mm(W3)3个灌水定额;分析不同处理对10 cm、20 cm、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籽棉产量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种模式下棉田10 cm、20 cm和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籽棉产量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呈增加趋势。M2、M3处理的籽棉产量分别较M1处理显著增加8.82%~11.47%和14.24%~18.96%;W2、W3处理的籽棉产量分别较W1处理显著增加15.18%~22.61%和32.53%~46.29%。土壤温度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呈降低趋势。M2、M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M1处理显著降低10.82%~12.94%和20.70%~23.84%;W2、W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W1处理降低1.91%~7.85%和2.47%~11.65%。2018年灌水定额相同时,M3处理的土壤含水量、0~40 cm土层土壤温度、籽棉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高于W1处理。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的综合评价表明,膜下滴灌处理配套30 mm灌水定额,无膜滴灌处理配套54 mm灌水定额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提高灌水定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无膜种植模式引起的籽棉产量降低,但会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无膜滴灌植棉技术在当地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膜下滴灌 无膜滴灌 灌水定额 TOPSIS 籽棉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番茄果实番茄红素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加工番茄果实番茄红素与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加工番茄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近年来选育或引进的30 个加工番茄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供试加工番茄果实番茄红素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果肉厚度、pH值、a/b值、β-胡萝卜素及L值分析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在7 个加工番茄品种(系)果实品质性状中,pH值与L值呈显著正相关,番茄红素与a/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β-胡萝卜素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a/b值与番茄红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β-胡萝卜素和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β-胡萝卜素与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X5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番茄红素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L值与β-胡萝卜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番茄红素和a/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前 3 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 83.721%,可以反映所测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第一成分因子的贡献率为 45.728%,第二主成分因子和第三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18.443%和16.793%.[结论]加工番茄育种中可选择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较高的性状组合,用以培育高产优质的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定干处理对‘阿森泰克’苹果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三年生'阿森泰克'苹果幼树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短截方法,针对主干延长枝的不同粗度,研究不同短截处理对苹果树主干长度、主干粗度、主干延长枝长度及主干延长枝粗度增长率、萌芽率、成枝力等性状的影响,找出最适短截方法,以期为苹果幼树高纺锤形树形快速培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短截程度越大,枝条萌芽率和短枝率越低、成枝力和中长枝率越高;对7~10 mm(不包括10 mm)的主干延长枝而言,T1处理对其主干长度、主干粗度、主干延长枝长度及粗度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T2和T3处理出现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对10~13 mm(不包括13 mm)和13~16 mm(不包括16 mm)的主干延长枝进行短截处理后发现,T6和T9处理分别对其主干长度、主干粗度、主干延长枝长度及粗度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最强;主成分分析后的排名显示,主干延长枝粗度为7~10 mm(不包括10 mm)时,T1处理排名第1位,粗度为10~13 mm(不包括13 mm)时,T6处理排名第1位,粗度为13~16 mm(不包括16 mm)时,T9处理排名第1位.综上所述,主干延长枝粗度为7~10 mm(不包括10 mm)时,1/4短截处理效果最好,主干延长枝粗度为10~16 mm(不包括16 mm)时,1/2短截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 苹果 短截处理 主干生长 主干延长枝生长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基质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棉花产业在新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力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棉花收获、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棉花秸秆、棉渣、棉籽壳等废弃物也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加之棉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掌握不够,导致棉花废弃物焚烧或堆弃现象的频发,造成农业资源的浪费。棉花废弃物广泛用于食用菌栽培,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该研究简单回顾了棉花废弃物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棉籽壳、棉花秸秆、棉渣以及棉籽粕作为食用菌基质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应用的前景和挑战等展开综述,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