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药材黄芪的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芪具有很好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应用较为广泛。因是深根性植物,以土层深厚、透气性强的沙质土壤及石灰性壤质土壤生长较好。栽培中以育苗移栽为好。采收时以生长4~5年者为最好。因黄芪是豆科植物,易感病虫害,所以,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主要环节。


不同灌溉方式对宁南黄土丘陵区设施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典型区宁夏固原日光温室内进行了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在满足设施辣椒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通过设定不同时期不同灌水量,计算不同灌溉方式灌水总量,并测定不同处理下辣椒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辣椒株高、茎粗、产量差异明显。毛管滴灌下株高和叶绿素SPAD值最大,膜下沟灌株高最矮,茎粗最粗;膜下沟灌产量最高,相对传统沟灌节水50.3%,其次为滴头滴灌,毛管滴灌产量最低;采用毛管滴灌和滴头滴灌技术,比传统沟灌分别节水71.2%和65.8%,节水效果极显著;膜下沟灌和膜上沟灌较传统沟灌节水50%左右,节约成本达850.5~1 227元/hm2。宁南黄土丘陵区日光温室栽培辣椒从高产角度看比较适合采用膜下沟灌,从节水高效模式来看比较适合采用滴头滴灌。


苦豆子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广西植物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4种诱导培养基P1(MS+2,4-D0.5mg/L)、P2(MS+6-BA0.1mg/L+NAA0.5mg/L)、P3(MS+6-BA0.5mg/L+NAA0.5mg/L)、P4(MS+NAA1.0mg/L+KT0.5mg/L),3种分化培养基(MS+6-BA1mg/L;MS+6-BA0.5mg/L;MS+6-BA1mg/L+NAA0.2mg/L)和4种生根培养基(MS;MS+IBA1mg/L;MS+IBA1mg/L+IAA0.5mg/L;1/2MS+IAA0.2mg/L)对苦豆子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影响苦豆子组织培养的因素,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主要依靠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基中加入0.2~2mg/L的2,4-D有利于苦豆子愈伤组织生长,但使褐化发生时间提前;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对苦豆子愈伤组织褐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加入IAA对苦豆子根的分化是必需的。


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水保工程措施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入渗性能是降水向土壤水转化的关键环节。利用双环法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实施的88542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和机修水平梯田3种典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后土壤的入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水保工程措施后,土壤的入渗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土壤入渗性能改善程度表现为88542水平沟>鱼鳞坑>水平梯田,三者的入渗模型以Philip入渗公式精度最高,Horton入渗经验公式精度相对较低。土壤入渗性质的变化主要由于在实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容重和孔隙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引起的。三种工程措施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改善程度和土壤入渗性能各项指标的变化高度一致。


宁夏灌区不同氮磷组合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 2010 CSCD
摘要:依据2008年5-10月在宁夏灵武灌区的田间试验资料,探讨最优氮磷组合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氮磷组合处理的产量为7361~10680kg/hm2,比对照增产28%~85%,差异极显著(F=28.013,P=0.0001)。氮磷交互作用显示,低氮水平适量增施磷肥增产,低磷水平适量增施氮肥增产,即处理6(N15P6)、4(N15P9)、5(N15P3)、3(N10P9)增产明显,其中处理6(N15P6)投入氮肥225kg/hm2、磷肥90kg/hm2,产量构成因子为524穗/m2,93粒/穗,结实率93%,千粒重23.5g,各因子增长较均衡,产量最高,为10680kg/hm2,氮肥利用率45.5%,比当地常规施肥(氮肥300kg/hm2、磷肥45kg/hm2)增产17.4%,节约氮肥25%,增施磷肥50%,氮肥利用率提升20.7%,可消减和降低氮素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该组合值得在当地推广应用。
肉苁蓉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电子显微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是一种沙生根寄生濒危药用植物。采用石蜡切片法,利用光镜观察,对肉苁蓉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起源具异型性,发育类型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部分败育。大孢子由单个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状四分体,珠孔端3个大孢子最后退化,且退化顺序不一,大部分胚囊中的大孢子从合点端第2个开始退化,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并发育为单核胚囊,胚囊发育属蓼型。研究结果为肉苁蓉资源的保护提供细胞学依据。


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微咸水灌溉管理模式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微咸水灌溉试验的数据结果,应用SWAP模型在田间尺度上对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春玉米田间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和灌溉制度进行模拟,对拟定的各种灌溉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率定与验证的SWAP模型可用于当地微咸水灌溉管理;25%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2水(拔节水、抽雄水),灌溉定额为1200 m3/hm2;50%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2水(拔节水、抽雄水),灌溉定额为1500 m3/hm2;75%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3水(拔节水、抽雄水和灌浆水),灌溉定额为2400 m3/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