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野生和人工种植甘草害虫天敌资源、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野生和人工种植甘草田害虫天敌资源种类、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间的区别,为甘草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随机5点取样(4株/点)和网扫(10复网)对甘草田昆虫及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等群落特征指数进行群落特征分析。【结果】甘草田害虫天敌有12种,其中野生甘草田有12种,人工甘草田有6种,个体数量分别占害虫天敌总量的58.99%和41.01%。野生甘草田和人工甘草田昆虫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9.79和9.69,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1和1.90,均匀度分别为0.69和0.58;害虫天敌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67和3.50,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4和1.27,均匀度分别为0.69和0.68。野生甘草田生态系统中,天敌(优势种群为多异瓢虫、七星瓢虫)与害虫(甘草蚜)的跟随关系较人工甘草田紧密,天敌数量在时间序列上波动幅度较小,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物种平衡。【结论】人为干扰大的人工甘草生态系统害虫天敌物种及数量均明显少于人为干扰小的野生甘草生态系统。自然条件下,野生甘草田生态系统物种和数量趋于稳定平衡,变化幅度较小,昆虫及天敌的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天敌个体数量明显大于人为干扰大的人工甘草田生态系统。野生甘草田害虫数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关键词: 野生甘草 人工种植甘草 天敌 群落特征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理化特性及相关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区域-彭阳中庄示范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自然+人工恢复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并且两者都小于对照坡耕地的土壤含水量;0~100 cm土层,自然恢复的土壤容重明显小于人工+自然和坡耕地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也是自然恢复最大,人工+自然恢复的相对较小,坡耕地最小;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变化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自然>坡耕地>人工+自然;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坡耕地>自然>人工+自然,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自然>坡耕地>人工+自然,且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含量自然>坡耕地>人工+自然,且差异很显著。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方式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土壤养分 土壤容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平原灌淤土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空间变异性

干旱区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100 m间距采集耕层土样157个,利用ASI联合浸提法测定土壤养分,同时调查相应地点的作物产量。利用澳大利亚精准农业中心(ACPA)开发的Vesper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主要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均存在半方差结构,变异系数在22.85%~70.22%之间,在宏观上属于中等程度变异;②使用块段克里格法能较好地反映各变量的空间变异,利用三维表面图可直观表示之,例如氨态N含量由南向北呈条带状降低,需要重点施N肥补充;③各养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水稻产量与养分呈现出弱相关性,表明作物的养分需求可能主要由施肥供给,必须重视合理施肥,同时注意培肥地力。

关键词: 灌淤土 土壤养分 作物 产量 空间变异性 吴忠市 宁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互作效应对甘草产量影响的研究

土壤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最优混合"311"设计方法,研究人工栽培甘草的最优混合施肥,为甘草优质高产提供施肥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沙地土壤上氮、磷、钾对三年栽培甘草产量影响大小为:施磷>施氮>施钾;因子互作效应对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氮钾互作效应(正效应)大于氮磷互作效应(负效应)大于磷钾互作效应(负效应);宁夏中部干旱带沙地土壤人工栽培(三年生,干货)甘草商品草产量大于6000kghm-2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151.5~171kghm-2、施纯P2O564.5~88.5kghm-2、施纯K2O67.5~106.5kghm-2。

关键词: 甘草 肥料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追施沼肥对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用沼肥作追肥,设置10个不同施肥水平,研究其对小麦不同时期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量15000~30000 kg/hm2的处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要高于对照以及追施化肥的。追肥量大于30000 kg/hm2的会抑制小麦的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速率。沼肥施用量在27000~30000 kg/hm2,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含量比不施肥和追施化肥处理有显著的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了22.3%~70.8%,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30.1%~117.6%,产量提高了20.3%~40.6%,增产效果显著。在半干旱地区中上等肥力的麦田,沼肥作追肥的最佳施肥量应在27000~30000kg/hm2之间。

关键词: 沼肥 光合特性 冬小麦 追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苁蓉寄生对梭梭幼苗水分生理特征及生长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肉苁蓉的寄生对其寄主梭梭幼苗水分生理代谢及其生长的影响,以寄生和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同化枝的含水量、自然饱和亏、离体同化枝保水力及蒸腾速率,同时测定了2种条件下梭梭的株高、地径、冠幅,并对其当年新生枝的生长量进行定期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寄生肉苁蓉后,梭梭同化枝的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及保水力均小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水分饱和亏增大,抗旱能力减弱。寄生肉苁蓉后,梭梭的蒸腾速率下降,其树高、地径、冠幅和新生枝生长量普遍小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

关键词: 肉苁蓉 梭梭 寄生 水分生理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导入燕麦DNA的普通小麦HMW-GS及品质性状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导入燕麦DNA普通小麦后代品系为材料(11份),进行了HMW-GS组成及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1份材料的HMW-GS组成均与受体宁春4号(1、17+18、5+10)不同,产生了3种亚基组成类型,其中1、7+9、5+10组合类型的材料有7个.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后,其后代品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及硬度的平均值分别比受体宁春4号高1.35个百分点、5.73百分点、9.49mL和1.23百分点.

关键词: 小麦 燕麦 DNA导入 HMW-GS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枸杞异型绒毡层发育的超微结构特点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薄和超薄切片技术对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异型绒毡层的来源、结构及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枸杞异型绒毡层由药隔绒毡层和药壁绒毡层组成,两种绒毡层除了来源、形态及分布位置不同外,其分化、成熟和降解时间,以及细胞质组成、分泌物成分等均有差异。(2)小孢子母细胞期间,药隔绒毡层细胞电子密度大,具有很强的脂质性质,光滑内质网和脂质小泡很丰富;而药壁绒毡层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粗糙内质网较多。四分体后期,两种绒毡层细胞均含有很丰富的核糖体、粗糙内质网和分泌团。减数分裂前,两种绒毡层的细胞壁出现松散并呈絮状。之后,由于不同发育时期绒毡层细胞的不同分泌物在絮状细胞壁中的分布,致使二者的细胞壁都出现了一系列变化。(3)从小孢子早期开始,两种绒毡层细胞的质膜都发生了局部解体。分析推测,在母细胞期间药隔绒毡层具有较高的糖和脂类合成率,药壁绒毡层具有较高的蛋白质类合成率;在四分体后期,药隔绒毡层具有加强胼胝质酶合成和分泌的功能;而两种绒毡层絮状松散的细胞壁和局部解体的质膜有利于绒毡层的较大颗粒分泌物大量、顺利地分泌出绒毡层细胞。

关键词: 宁夏枸杞 异型绒毡层 超微结构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抗旱造林整地技术集流效果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南山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的典型抗旱造林整地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88542"集流造林整地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尤其在0-60cm土层表现较为明显;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随地形的变化有所不同:随坡位自上而下改变,"88542"集流水平沟比集流坡面水分的增加率总体上呈增大趋势;随着坡长增大,工程措施对水分增加率也呈增大趋势;随坡度的增大,水平沟相对集流面的水分增加率也随之增加;随坡向不同,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则无明显差异;相对于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坡长和坡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故在工程设计中,坡度越大,相应集流坡面长度就要缩短,反之坡度越缓,集流坡面长度就要增加。

关键词: 造林整地 88542 半干旱地区 径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水稻成熟胚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4个宁夏粳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N6和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基因型、激素、分化、继代对宁夏粳稻成熟胚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宁夏粳稻成熟胚培养的影响较大,参试材料中优育28的培养特性最好;诱导愈伤组织中2,4-D质量浓度以2 mg/L较好;分化培养中参试品种均表现为KT 2mg/L+NAA 1 mg/L+IAA 0.5 mg/L处理的分化效果最好;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1~2次对分化没有显著的影响,继代3次以上,其分化能力明显减弱。通过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宁夏水稻成熟胚高频再生体系。

关键词: 粳稻 成熟胚 愈伤组织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