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戊唑醇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

植物保护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苏南宜兴和淮北徐州,2%戊唑醇湿拌剂和6%戊唑醇悬浮剂按10kg麦种拌药0.3~0.4g有效成分,对小麦的出苗没有显著影响,对根系和冬前分蘖具有促进作用。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表现为冬前效果显著,病株率防效60%~100%,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冬前发病高峰。戊唑醇处理区拔节期的病情指数仍然极显著地低于对照区,亦显著低于对照药剂纹霉净,侵茎高峰明显推迟,最终的枯白穗防效突出,0.3~0.4g ai/10kg种子拌种的枯白穗防效达到85%以上。由于控病和对小麦生长调控的双重作用,保穗、保产效果明显,最终产量较对照增加10%~15%。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戊唑醇 种子处理 应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芳氧丙酸类除草剂光学异构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报道芳氧丙酸类除草剂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光学异构体的制备途径、分析方法及应用前景展望

关键词: 除草剂 旋光异构 制备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午间强光下籼粳杂种稻的叶黄素循环和CO_2交换特性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籼亚种 30 37、Palghar (对光抑制敏感 )和粳亚种 0 2 42 8、0 2 9(耐光抑制 )及其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为材料进行试验。水稻叶片中叶黄素循环 (叶黄素组分紫黄质、环氧玉米黄质、玉米黄质的含量 V、A、Z )、Pr/Pn、非光化学猝灭 (q N)、表观光合量子效率 (AQY)、PS 光化学效率 (Fv/Fm)和 D1蛋白量有明显的日变化 ,且在不同基因型水稻间有显著差异。在午间强光下 ,与籼亚种相比 ,粳亚种有较高的 AQY、Fv/Fm 和 D1蛋白量 ,较低的 (A+Z) /(A+Z+V)、Pr/Pn 和 q N 值 ,籼粳正反交 F1 杂种的上述生理指标介于双亲值之间 ,且偏向其母本。相关分析表明 ,D1蛋白量与 Fv/Fm 或 AQY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 (A+Z) /(A+Z+V)或 Pr/Pn 或 q N 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A+Z) /(A+Z+V)与 q N 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叶黄素循环抑制剂 DTT使午间强光下玉米黄质的含量明显降低 ,结果导致 D1蛋白更多地降解。上述证据证明 ,质基因编码的 D1蛋白水平、稳定性是水稻不同基因型间叶黄素循环和 CO2 交换特性差异的生理基础 ,叶黄素循环在保护光合机构避免强光破坏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叶黄素循环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光抑制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醇激活诱导小鼠孤雌胚的发育与核型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注射hCG18~19 h 后收集的小鼠卵母细胞, 85 % 以上可为乙醇所激活, 产生均质单倍体、嵌合单倍体、1 个原核的杂合二倍体和2 个原核的杂合二倍体4 种激活类型, 且它们的比率分别为81-4 % 、10-5 % 、4-6 % 和3-5 % 。单倍体胚胎体外培养后有少数可发育至囊胚期。单倍体孤雌胚在8细胞期开始出现二倍体核型, 从而形成单倍体胚胎、单倍体二倍体嵌合胚和二倍体胚胎。孤雌胚的核型中还出现较高比率的非整倍体。

关键词: 小鼠 卵母细胞 孤雌激活 孤雌胚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速特(棉丰灵)防治四代棉铃虫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猪日粮中以脱酚棉籽蛋白替代豆粕饲养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杂种优势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棉花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棉花杂种优势表达的生理生化特性作了综述。棉花杂种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光合生产力优势、内源激素代谢优势、同工酶谱表达优势。并就今后棉花杂种优势生理生化研究途径 ,提出若干可资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棉花 杂种优势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效唑和三唑酮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增效作用及机理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烯效唑、三唑酮和烯效唑 +三唑酮浸种或苗期喷施的结果表明 ,烯效唑能有效地调节水稻秧苗的生长 ,使苗高降低、分蘖增加。三唑酮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烯效唑和三唑酮协同调节秧苗生长 ,控制苗高和促进分蘖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此同时 ,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使内源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 ,GAS和 IAA含量明显降低 ,i PAs和 ABA含量显著增加。根据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调节水稻秧苗生长与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明确使内源 GAS、IAA含量降低和 i PAs、ABA含量增加是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主要机理

关键词: 烯效唑 三唑酮 内源激素 水稻 秧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围滩鱼塘中藻类生物量与水体养分关系的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大塘试验和围格试验,研究了围滩鱼塘生态系统中藻类的种群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鱼塘藻类共有7门127种,年平均(4月~10月)数量11939×106个L、平均生物量9060mgL;藻类种群数量、生物量等存在动态变化;组成、生物量都以蓝、绿、硅藻门为主;影响藻类种群的主要水环境因子是氮磷比和总磷。在本试验范围内,藻类生物量与氮磷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藻类 水环境因子 围滩鱼塘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作物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选用 17个高抗品种、 9个高感品种随机组合进行杂交 ,通过对 F1、 F2 和部分 BC1、 BC2的抗感鉴定结果以及 F3代的追踪分析 ,研究了小麦品种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 ,这一性状受多对显性基因的控制 ,不同品种含有其中的一对或两对或三对 ,大多数品种都含有一对抗性效应很强的抗病基因 .这些结果显示 ,通过对高产感病品种进行遗传改良 ,选育适应病区生产应用的高产抗病品种是完全现实有效的

关键词: 小麦梭条花叶病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