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早熟高产抗病中籼稻南京15

中国种业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以特青为母本与矮秆、优质的南京 2 157杂交选育 ,1998年 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南京 15。  产量表现  1995~ 1996年江苏省中籼稻区试 ,其中 1995年平均亩产 62 6.71kg,比对照增产5.94 % ;1996年平均亩产 583.12 kg,比对照增产5.56%。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62 .74 kg,比对照增产 2 .4 4 %。自 1995年以来先后在江苏兴化、安徽滁州等地种植 ,平均亩产60 0 kg以上 ,并表现早熟、高产、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特征特性 生育期短 ,熟期早 在江苏省作一季中稻栽培 ,由南向北全生育期变幅为 12 7~ 143天 ,平均 135天 ,比对照早熟 8~ 10天。特别适宜于沿江丘陵稻区和后期水源较紧缺的地区种植。生长稳健 ,熟相好 苗期植株较矮 ,叶色淡绿、略有扭曲。分蘖较早。中期叶片挺立 ,较紧凑。抽穗后株型适度松散 ,叶片正常转色。成熟时叶片黄里透绿 ,熟相好。穗粒协调 ,结实率高 ,抗病、抗倒 一般最高亩茎蘖数 2 5~ 2 8万 ,成穗 18万左右。穗子较大 ,一般每穗 145~ 161粒 ,实粒数 140~ 153,结实率 90 %以上。千粒重 2 5g。江苏省区试统一抗病性鉴定表明 ,它对 4个白叶枯病代表菌株 KS- 6- 6、浙 173、PX0 79、JS4 9- 6为抗至中抗 ,对 ZA4 9、ZE3、ZG1等 3个稻瘟病小种表现为抗。纹枯病轻 ,大面积种植一般不必药剂防病。同时 ,茎秆粗壮且弹性好 ,抗倒力强 ,多年种植未发生倒伏现象。稻米品质较好 谷壳较薄 ,出米率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 ,糙米率81.9% ,精米率 75.9% ,整精米率 66.1% ,粒长5.7mm,碱消值 7级 ,直链淀粉含量 2 4 .9% ,粗蛋白含量 10 .1%。 7项指标均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  栽培要点 由于它生育期短 ,穗粒结构协调 ,抗倒和抗病力强 ,所以在长江下游籼稻区均可种植。栽足基本苗 ,主攻足穗、大穗。从在高产田表现分析 ,一般秧龄不超过 30天。亩 2 .0~ 2 .5万穴 ,株行距 13.3× 2 0 cm或 15× 2 5cm,每穴 2~ 3苗 ,基本苗 8~ 10万。掌握前重、中控、后补施肥原则 ,即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早施、重施分蘖肥 ,抽穗前 7~ 10天施保花肥。亩总氮量 15kg。为确保丰产丰收 ,对螟虫、稻蓟马、稻飞虱等虫害要及时用药防治早熟高产抗病中籼稻南京15@陈志德$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 @仲维功$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 @宋小禄$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 @杨杰$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在低盐度水体中的人工繁育试验

中国水产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病毒病与籽粒褐斑率关系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我院经作所保存的 248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田间的种植表现,来研究我省夏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感染程度,再通过观察其相应品种籽粒的褐斑粒率来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花叶病发病程度与籽粒褐斑粒率的相关系数为0.1869,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在褐斑率低的品种中,一级病害的发生率明显多于三级;在褐斑率高的品种中,三级病害的明显多于一级病害的发生率。这说明病毒病的发生与褐斑率的高低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试验还选出启东八月白、苏豆 4号、南农 88-31等病害程度轻、褐斑率低的品种,可供杂交时做亲本使用。

关键词: 花叶病毒病 褐斑率 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病籼稻新品种——南京16号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氰戊菊酯和辛硫磷对大鼠背根节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观察氰戊菊酯、辛硫磷农药单用和混用对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钠通道的毒性作用。方法 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氰戊菊酯和辛硫磷对DRG河豚毒素敏感 (TTX S)和不敏感 (TTX R)型钠通道的作用。结果 氰戊菊酯明显延迟去极化时TTX R型钠通道的关闭时间 ,氰戊菊酯 10、5 0、10 0 μmol/L组和对照组钠通道峰电流失活时间常数分别为 (8 10± 2 41)ms、(11 78±2 76 )ms、(8 76± 1 94)ms和 (6 41± 1 32 )ms。氰戊菊酯还具有延长TTX R型钠通道尾电流的关闭时间 ,氰戊菊酯 10、5 0、10 0 μmol/L组和对照组尾电流失活时间常数分别为 (6 11± 0 5 2 )ms、(7 82±0 82 )ms、(7 2 3± 1 0 9)ms和 (4 91± 0 97)ms。氰戊菊酯对TTX S型钠通道的作用小于TTX R型 ,仅表现为对尾电流的关闭有延迟作用。辛硫磷对这两种亚型钠通道无明显影响 ,将氰戊菊酯和辛硫磷混配使用后 ,仅见氰戊菊酯作用的表现 ,未见氰戊菊酯和辛硫磷的联合作用。结论 氰戊菊酯影响DRG钠通道峰电流和尾电流 ,对TTX R型钠通道的作用大于TTX S型 ,未见氰戊菊酯和辛硫磷混配对钠通道的联合作用

关键词: 有机硫磷化合物 除虫菊酯 神经节,脊 钠通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评价与利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稻田土壤、纹枯菌菌核、病斑和水稻植株上共分离获得 1 4 37个细菌分离物。在离体条件下测定它们对水稻纹枯菌的拮抗能力。其中拮抗能力强的菌株 6 1个 ,占 4.8% ;没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有 486个 ,占 38.1 % ;其余 5 7%的菌株是略有拮抗作用。 2 4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的盆栽生物测定表明 ,其中有 9个菌株的防效在 6 0 %以上。挑选了 6个菌株在田间进一步测试其防效 ,结果证实了B 91 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1 994~ 1 997年连续 4年在姜堰、吴江和句容 3个基点示范推广使用B 91 6发酵液防治水稻纹枯病 ,累计面积为 2 0 0 0hm2 以上。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 ,拮抗菌B 91 6发酵液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的为害 ,防效为 5 0 .0 %~81 .9%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拮抗细菌 水稻纹枯病 枯草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部分茄子品种资源数量分类

园艺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观测了部分亚洲国家及地区的 10 2份茄子种质资源的 50个性状 ,采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观测群体进行分类。Q型分析结果表明 ,在 3个分类水平下 ,可将群体分别划分为野生种及栽培种 ;栽培种又可进一步分为半栽培类群、栽培短茄类群和栽培长茄类群 ;类群还可进一步分为 6组。在R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各性状的相关性以及类群间的进化次序

关键词: 茄子 品种资源 聚类分析 数量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菌灵对美洲狼尾草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

种子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多菌灵对美洲狼尾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0 0、5 0 0、10 0 0倍 4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溶液分别浸泡种子 10、2 0、30分钟 ,浸种以后设清水冲洗和不冲洗二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以 5 0 0倍液浸泡 10分钟且不冲洗处理的发芽率最高 ,为 5 4.5 % ,比对照提高 5 4% ,种子霉烂率仅 7.0 %。

关键词: 多菌灵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自从Watson和Crick于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以来,分了生物学取得了飞跃性发展。70年代初在重组NDA技术、细胞培养技术以及生物反应技术等深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近10多年是世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利用生物高新技术研制成功了许多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在动物疫病的控制上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拟就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的特点、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作一简要叙述。1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的特点 目前用于防制人和动物传染病的疫苗,无论是灭活苗、弱毒苗,还是亚单位苗,其研制都是以大量培养致病微生物为基础的,这不仅给疫苗的制造带来了局限性,同时在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性能、产量及保存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如病原微生物灭活不彻底,导致强毒散播;致弱的疫苗返强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为研制新的更为有效的疫苗带来了希望,已成为目前生物技术的热点之一。 基因工程疫苗就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其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或进行突变,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或突变苗,基因工程疫苗只含有病原的部分组成,而常规疫苗往往是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因此基因工程疫苗的最大优点是安全性好,对致病力强的病原更是如此。与传统疫苗相比,基因工程疫苗还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更廉价更大批地生产。第二,易于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由于基因工程苗中只含有病原的1-2种蛋白成份,或者缺失某一蛋白成份,因此通过检测野毒中含有,而基因工程疫苗中没有的病毒蛋白的抗体可以方便地从免疫动物中区分出野毒感染者。第三,利用活载体可制成多价疫苗,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 根据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技术路线和疫苗组成的不同,目前可分为四大类:①基因工程亚单位苗;②基因缺失苗或突变苗;③活载体苗;④DNA疫苗。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的性质见表1。2动物基因工程胜自的研究现状2.l基因工程工单位前基因工程亚单位苗是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在高效表达系统中表达出来的强毒病原体的某种免疫相关抗原。考虑到用作疫苗的效果和成本,这种重组亚单位疫苗不仅要有良好的保护性免疫原性,而且还必须产量高成本低。基因工程亚单位苗大常采用的表达系统为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目前比较成功的是预防幼富腹泻的大肠杆菌苗毛(ng和马)疫苗,国内外均已投产销售。此外,由南农大杜念兴教授主持的动物生长抑素基因工程苗,在大肠杆菌中获高效表达,并能明显促进动物生长,目前正在进行中试。但对于大多数病毒的保护性免疫抗原来说,“需要利用真核细胞表达系统的重组产物作为亚单位疫苗才能在动物激发良好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这是因为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的精蛋白不能粮基化,造成免疫原性大大降低。比较理想的表达系统是酵母目表达系统或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例如,将能表达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或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 VPZ、Wi和流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免疫鸡,即可产生抗 ND或 IBD的保护性免疫反应[1·2];以杆状病毒为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牛抱疹病毒糖蛋白D,其产量可达如叩乡M,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免疫原性。2.2基因缺失访或突变苗当人为地使病毒的某一基因完全缺失或发生突变而使基因产物失去活性,从而该病毒的野毒株毒力减弱,不再引起临床疾病,但仍能感染原宿主并诱发保护性免疫力。该类疫苗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糖蛋白E $因(原称9基因)缺失(伊)及胸腺核着酸激酶基因突变失活(W)株的活疫苗,东和Th基因产物的缺失,使野毒PRV的致病性显著减弱。其免疫力不仅与常规的弱毒苗相当,而且由于其叨基因的缺失,使其成为一种标记性疫苗。即该疫苗免疫的猪在产生免疫力的同时不产生抗叨抗体,而自然感染的带毒猪具有抗一抗体,有利于鉴别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13」。正是它具有这一特殊的优点,因此欧共体国家为了实施根除伪狂大病的计划,只允许采用这种少基因工程PRy活疫苗,而不再允许使用常规的PRV活疫苗[4)。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类疫苗中其它成功的例子还不多。2.3活载体苗这类疫苗以某种非致病性病毒或细菌(株)为载体来携带并表达其它强致病性病原的与保护性免疫相关的抗原基因。这是用基因工程方法,将一种病原免疫相关基因整合进另一种载体基因组DNA的复制非必需片段中构成的重组活载体苗。在被接种的动物体内,特定免疫原基因可随重组载体的复制而适量表达。现阶段研制出来的新的基因工程疫苗大多数鹰于这一类型。2.3.l活载体病毒疫苗:常作为载体的病毒有痘菌病毒、禽疽病毒(fPV)、疤疹病毒、腺病毒、反转录病毒等。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得比较成功的这类基因工程疫苗有:能表达猪瘟病毒囊膜精蛋白 EI的重组 PRV(Th)[51,能表达鸡新城疫病.毒的血凝素或融合蛋白的重组禽痘病毒[6,’1,能表达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肖痘病毒【8),能表达马立克病病毒(MDV)精蛋白 B抗原的重组尚痘病毒[91,能表达鸡新城疫病毒羹股精蛋白、I型MDV$蛋白B抗原或传染性法氏羹病病毒VFZ抗原的重组火鸡抱疹病毒(HVT)【‘0-“1,能表达狂犬病羹q$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等【13」,能表达狂犬病囊膜糖蛋的重组大疟疾病毒划中。 与前一类基因突变或基因缺失疫苗相比,重组活载体疫苗比较容易构建。当某一动体病毒的转基因载体质粒构建好了,就很容易进一步构建出能表达各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疫苗。但是,目前除能表达狂犬病病毒囊议精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在野生动物中用于预防狂犬病病毒感染外,其它重组活载体疫苗在被市场接受前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改进。2.3.2活载体细菌疫苗2.3.2.l沙门氏菌活载体苗:沙门氏菌作为理想的疫苗载体,它能通过消化道将异源抗原带到肠道的淋巴组织,并在其中繁殖,与免疫前体细胞相互作用,从而激发机体的粘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它作为疫苗载体不仅可对肠道细胞病原体产生保护性免疫,而且还可对病毒、寄生虫等其它途径感染病原体有作用。N山呷珊采用此系统成功地表达链球菌的表面抗体和M抗原。国内韩文瑜等将E、Colt殉。和LT-B抗原基因重组质粒转人弱化的猪霍乱沙门氏菌中,从而构建了猪霍乱沙门氏茵一大肠杆菌为。LT-B多价基因工程苗,口服和肌肉注射妊娠母猪,血清和乳清中均产生针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较高水平的抗体[”)。2.3.2.2大肠杆菌活动体疫苗:大肠杆菌具有与沙门氏菌同样的特点,因此也可以作为疫苗活载体。他的呼”’将合成的口蹄疫病毒VPI的10个氨基酸残基的DNA序列插入到E Colt.K-12株的外胰蛋白基因中,结果融合蛋白表达正常,用口蹄疫病毒单抗证实了完整自体表面的m抗原。苏国宫等【l’1将志贺氏毒素 B亚单位的 3个部分基因融合到 ECOlt.的另外一种外膜蛋白(fo1YID)基因的153和154 $码子之间,结果证实融合蛋白表达正常,志贺氏毒素保护性抗原表达于细胞表面,动物免疫试验证明可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2.3.2.3卡介苗活载体疫苗:卡介苗(BCG)是一种分枝杆菌,是W’HO所推荐的全世界应用足广泛的疫苗,是目前所知最强的免疫性剂之一。美国研究人员把20种病原抗原包括疟原虫和HIV的几种抗原编码基因克隆在热休克蛋白基因启动子之后,导人BCG g因组中,单剂量接种小鼠,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8]。此后,国内外学者对此领域相当重视,目前已成功地建立了三种基因转移系统,可以有效地把DNA引人分枝杆菌,随着研究的深人,重组BCG多价疫苗不久将会问世。2.4 DNA疫苗 lop年,WAf等[191发现,将外源基因DNA直接注人肌纤维细胞中也能表达,并激发相应的免疫反应。这种带有相应启动子的相应免疫抗原基因的质粒DNA在用适当方式注人体内特别是肌细胞中时,就称之为DNAat苗或基因疫苗。试验表明,在以特殊的基因枪将能表达流感病毒衣完蛋白基因的质粒DNA导人小伍回部皮内,只要少至16纳克的DNA就足以诱发很高的抗体效价及相应的细胞毒T细胞反应[to]。最近,ho。等t21]以狂犬病病毒 DNA$t免疫大和猫,均田发了较强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他们认为DNA免疫可能成为开发新型动物疫苗的有用工具。3动物甚因工租疫苗存在间回及对策3.l免疫原性基因工程亚单位苗是一种非传染性,非复制性的免疫保,通常比复制性完带病原体的免疫原性差,需要多次免疫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如何提高该类疫苗的免疫原性是研究人员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有不少方法来克服这一缺点,例如:采用真核表达系统(酵母由和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筹)可以克服原核表达系统中精蛋白基因不能精基化的问题,提高具有中和保护性的精蛋白的免疫原性。此外,开发出了颗粒动体表达系统,如徐文忠等出)在乙肝表面抗原基因3’末端第223位氨基囹处嵌入人工合成的编码14肽动物生长抑众基因,用在组症菌病毒成功地表达了乙肝表面抗原杂合颗粒,动物生长抑素抗原决定康证实暴露于颗粒表面,免疫动物刺激产生动物生长抑众抗体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滴度要高。3.2安全性对于重组活载体苗来说,有些病毒载体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如他疾病毒可在神经组织产生持续性感染和终生带毒,腺病毒可在淋巴组织产生持续感染等,反转录病毒和乳多空病毒均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而疲苗病毒由于其 宿主范围广,对人类具有浴在危险性,在人和动物中与天花病毒类似的症菌病毒在长胡应用过程中,是否有可能会产生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新病毒等。因此,重组活额体病毒疫苗能否推广应用关键在于对人类或动物的生物安全性,为了提高 重组活载体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各国科学家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l)研制出宿主持异性活载体苗,如食症病毒活部体苗,尚腺病毒活载体苗等;(2)利用现有疫苗开发活载体首:如火鸡抱疾病毒活部体苗,卡介苗活载体首单; (3)研制出非复制性活载体苗:这类会因工程疫苗的构建方法与复制性活动体疫苗相同,但选用的载体病毒不能在免疫接种动物的体内复制,是一种宿主限制性疫苗。不过,特定强毒的免疫原性基因仍能在接种动物体内少量表达,并足以刺激保护性免疫反应。例如以金丝省痘病毒(CPV)为载体表达狂犬病毒羹股精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疫苗用来预防人和哺乳动物的狂犬病。此外,这种以CPV为载体的宿主限制性重组活载体疫苗在整合进狗的大出热病毒、猫白血病病毒马日本脑炎病毒、马流感病毒的相应免疫原基因后,也已在实验室中显示良好的免疫效果。 用哺乳动物限制性的CPV #代能在哺乳动物复制的痘菌病毒动体,是考虑到痘苗病毒对人类的生物安全性,采用仅能在鸟类而不能在哺乳动物内增殖的CPV或FI,v,就不可能产生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新病毒。3.3母源抗体干扰对于活载体苗来说,免疫动物之后,就会产生对载体病毒或载体细菌的免疫反应,从而会影响同一种勤体表达的不同艺图的活出体首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研制多价疫苗,即在同一表达电体中招人多个抗原基因,构自多价活成体苗,这样,不仅可以克服用原抗体干扰的问题,而且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如将NDV精蛋白和其它座贝尚们如马立克氏们(MD)的免疫原性德因袖人到同一载体今,成将NDV的糟蛋白基因扬人到IIVTt体中,以达到同时防止几种田贝士们之目的。Mmp划列首先研制了表达NDV精面白的应组火鸡抱疹病毒疫苗,此苗能同时保护免疫鸡抵抗NDy和MD强毒攻击,但其对MD保护率嫌低,尚待进一步改进。不过,这是将来活琐体苗研究的趋势。3.4重组病毒的表达量目前丞组疫苗中,抗原的表达量不是很高,这可能与表达出体及启动于的选择有关。顺体及启动子的选择对农达量至关且要,高效农达地体如杆状病毒及强启动子如症苗们对晚期启动子等能显著拓出抗原的表达量。此外,启动于与表达基因起始密码子之间的间隔序列对高水平表达也有益尖影响。o目如用切“)用尚进病毒表达HN$因起始密码于之间的窗台GC序列谷换为AT丰宫的序列时,表达水平有所加强。对杆状们对而盲,外源基因AW附近的序列对表达量的高低似乎更为孟翼【到。因此在构建五组病毒时,应尽可能地考虑这些影响表达量的因素,以便能获得足商量的表达抗原。4M回 自刀年代末期开始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以来,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呆,目前猪狂犬病疫苗和预防的官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茵茵毛疫苗巳经投产销售。痘苗地体多价苗和兽用狂犬病等基因工程疫苗巳进行了临床试验,可望不久投放市场销售。近期有希望研制成功的还有牛囊氏血吸虫病、鸡球虫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大应热、新城疫、火鸡流感、牛白血病等基因工程疫苗。此外,动物基因工程首不仅可以防病,而且可以改进动物生产性能,如杜念兴好研制成功的生长抑索基因工程苗,以生长抑法作免疫原。使免疫动物的生长抑素水平下降,生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使动物获得显著增重效果。国内正在研制的基因工程去势疫苗,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手术去势方法,而且也可以达到改善言尚品质,提高增重的效果。因此,展区二十一世纪,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必将会取得更加瞩目的成就。 我国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经过“七五”、’‘八五”和’‘九五”前期研究的准备,现在已具备实施见点突破战略的基础,应选择可行性明显、社会经济效益大,产品优于常规疫苗的基因工程苗作为突破口,并以活地体疫苗和基因缺失苗研究为重点,如火鸡痢疾病毒活地体富、肖疽病毒活繁体苗、腺病毒活载体首及抱疾病毒基因缺失苗等。而且应以开发多价活激体苗为方向。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多价疫苗,可以克服现行疫苗的不足而保留其多价商的优点,如呆在此基础上再插人能表达增强免疫力的细胞因子基因,将会成为最理想的新型疫苗,美国和加拿大巳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X,27],一旦研制成功将会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钱建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南京210014[1] Mori , et al.,Avi. Dis., 1994,38:772 - 777. [2] Snyder, et al.,Avi. Dis., 1994,38:701 - 707. [3] Van Oirschot , et al.,J. Gen. Virol., 1986,67: 1179 - 1182. [4] Pensaert, et al., Vet. Microbiol., 1992,33:53 - 57. [5] Van Zijl, et al.,J.Virol.,1991,65:2761 - 2765. [6] Boursnell , et al.,J. Gen. Virol., 1990,71:621 - 628. [7] Boursnell, et al.,Virol., 1990, 178:297 - 300. [8] Tayler, et al., Vaccine, 1988, (6):504 - 508. [9] Nazerian , et al.,J,Virol. 1992,66: 1409 - 1413. [10] Morgan, et al., Avi. Dis., 1993,37: 1032 - 1040. [11] Ross, et al.,J. Gen. Virol., 1993,74:371 - 377. [12] Darteil, et al.,Virol., 1995,211(2):481 - 490. [13] kieny, et al., Nature, 1984,312: 163- 168. [14] Xuan, et al., Vaccine, 1998, 16(9 - 10):969 - 76. [15]陆德如 新型疫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 312-820. [16] Agterberg, etal.Gene,1987,59:145-150. [17]苏国富,等.中国科学(B辑)1993,23(1):61. [18]皇甫泳穆,等,卡介苗载体及其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北京:学 苑出版社,1992,321-333. [19] Wolff, et al., Science, 1990,247: 1465 - 1468. [20] Pertmer, et al.,Vaccine, 1995, 13: 1427 - 1430. [21] Osorio et al. Vaccine 1999, 17(9 - 10): 1109-16. [22]徐文忠,等.中国科学(B辑)1993,23(12):1272-1278. [23] Morgen, et al.,Avi. Dis., 1992,36:858 - 870. [24] Ogawa, et al.,Vaccine, 1990,8:480 -490. [25] Smith, et al., Mol. Cell Biol., 1983,3:2156 - 2165. [26] Papp, et al., Vaccine, 1999, 17(7-8):933 - 43. [27] Von Beust, et al., Vaccine, 1999, 17(4): 384 - 9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中粳早丰9号合理行株距配比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分析了不同行株距配比条件下早丰 9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冠层叶片大小以及通风透光状况。在相同密度情况下 ,改变行株距配比能显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扩大冠层叶片面积、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总颖花数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从而增加产量。在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 ,合理的行株距配比应为 2 3~ 2 7cm× 10~ 12cm ,保证每亩 2 5万穴左右 ,并着力培育多蘖壮秧 ,增加中后期施肥量

关键词: 中粳稻 行株距配比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