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一起Ⅱ型链球菌致猪急性败血症暴发流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粪便除臭及生物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农村生态环境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畜禽粪便除臭及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对生物干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以期推动我国畜禽粪便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畜禽粪便 除臭 脱水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时空变化

棉花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抗体夹心 EL ISA技术 ,对转 Bt基因抗虫棉植株中 Bt毒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Bt基因在所有检测到的器官中均有表达 ,但是不同器官中的 Bt毒蛋白含量明显不同。在苗期全展功能叶中 Bt毒蛋白含量最高 ,根、茎和叶柄中 Bt毒蛋白含量较低 ;在花铃期当日开花的子房中 Bt毒蛋白含量较高 ,雌雄蕊中 Bt毒蛋白较低 ,花瓣及苞叶 Bt毒蛋白含量最低。表明 Bt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不同生育期的功能叶中 Bt毒蛋白含量差异显著 ,Bt毒蛋白含量在苗期叶片中最高 ,蕾期次之 ,花铃期最低。随着棉花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 ,Bt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Bt基因在棉花体内的表达随着器官的不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表现出时空动态变化。这可能是人们所观察到的转 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呈时空动态变化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Bt毒蛋白 时空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戊聚糖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池接种小球藻对水体浮游生物及化学环境的影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用藻类技术调控生态结构和化学环境 ,通过在脊尾白虾 (Exopalaemoncarinicauda)池中接种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dosa)观察了水体浮游生物和和化学环境的变化 .结果表明 :接种小球藻可以明显改变水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的组成、数量、比例及生物量等 ;为虾提供藻类及动物性食物 ;同时 ,还可以降低水体的氮、磷浓度 ,增加溶解氧 ,从而调节水体的化学环境条件 .

关键词: 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浮游生物 化学环境 虾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光破坏能力与D1蛋白和叶黄素循环的关系

科学通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光抑制粳亚种品种02428,029和对光抑制敏感的籼亚种品种3037,Palghar及其正反交F1杂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籼粳亚种抗光破坏能力的差异与D1蛋白和叶黄素循环的关系.用链霉素( SM)处理证明,当 D1蛋白合成受到抑制时, PSⅡ光化学效率( Fv/Fm)降低,而叶黄素循环受到促进、非光化学猝灭(qN)增加;用二硫苏糖醇(DTT)处理证明,当叶黄素循环受到抑制时, qN下降并导致 D1蛋白更多的降解和 Fv/Fm的大幅度下降.与籼亚种相比,粳亚种的 D1蛋白维持能力较强,Fv/Fm降低的幅度较小,抗光破坏能力较强;杂种F1的上述指标在双亲值之间且偏向其母本.实验结果支持质基因编码的D1蛋白周转能力是水稻耐光抑制的重要生理基础的观点,并为选配耐光抑制杂种稻的亲本和开拓高光效育种途径提供生理依据.

关键词: D1蛋白 叶黄素循环 光合作用光抑制 非光化学猝灭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氮素肥力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十二年的耕作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苏南太湖稻麦轮作地区,长期休闲的农田0~5cm土层最高含氮量可达2.89%,休闲田结合每季耕翻,全氮含量下降,只及最高含氮量的70%,保持在2%左右。无论免耕与否,不施肥土壤(0~5cm)全氮含量为最高含氮量的50%左右,单施化肥时为52%~56%,猪粪+化肥为63%,秸秆十化肥为63%~70%。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全氮、氮素矿化势、生物量氮和矿质氮在土层中的分布及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施肥,特别是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全氮和土壤供氮容量的影响大于耕作对其的影响。固定态铵的含量不仅与土壤中的粘土矿物有关,施肥对其也有影响。

关键词: 稻麦轮作 耕作方式 培肥制度 氮素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饲喂断奶仔猪促生长作用与除臭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工艺研究

中国兽医科技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从重组抗原的表达、复性与纯化、疫苗的配制及疫苗的质量控制等 4个方面对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索。确定重组抗原表达的最佳培养液为LB磷酸盐培养液 ,诱导剂为 10 g/L乳糖 ,并根据接种量、溶解氧、罐压、发酵时间等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确定了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在重组抗原的复性与纯化方面 ,工程菌的裂解条件为先用溶菌酶感作再用超声波破菌 ,超声强度为 2 40W 5次 ;包涵体的纯化先采用低浓度的尿素洗涤 2次 ,再以 5 g/LTritonX 10 0洗涤 1遍 ,包涵体纯度可达 5 0 %以上 ;重组抗原的复性以静置缓慢透析或分步稀释法为佳 ,复性液为含 2mol/L尿素、160 μmol/LPEG 40 0 0、1.0mmol/LGSH、0 .1mmol/LGSSG的 pH 9.0 5 0mmol/LTris HCl、1mmol/LEDTA缓冲液 ;重组抗原的纯化采用分子筛凝胶层析和离子交换凝胶层析的色谱组合 ,重组抗原的纯度达 90 %以上。此外对该疫苗进行了中试生产 ,共生产 7批 ,产品全部合格 ,表明该生产工艺稳定 ,可批量化生产。

关键词: 猪囊虫病 基因工程疫苗 生产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光胁迫对水稻籼粳亚种两个品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的影响(英文)

植物学报 2000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光抑制的水稻 (OryzasativaL .)粳亚种品种“武育粳”和对光抑制敏感的籼亚种品种“汕优 6 3”的剑叶为材料 ,比较研究了高光胁迫对水稻两个亚种光合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光胁迫影响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之间的分配 ,抑制激发能向PSⅡ传递。在籼稻中激发峰和发射峰以及相关比值在受到高光胁迫后下降的幅度均比在粳稻中显著。与粳稻相比 ,高光胁迫几乎使籼稻的PSⅡ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的三聚体解体 ,使其PSⅡ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的二聚体、PSⅡ内周天线色素蛋白复合体、PSⅠ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以及PSⅠ反应中心叶绿素a蛋白复合体的含量明显降低。高光胁迫导致水稻两亚种的PSⅡ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单体含量的增加。类囊体膜多肽分析表明 ,高光胁迫使属于PSⅡ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的 2 7、2 5kD蛋白和PSⅠ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的 2 1kD蛋白含量在水稻两亚种中都降低 ,其中以 2 5kD蛋白含量降幅最大。在籼稻中高光胁迫使属于PSⅡ内周天线色素蛋白复合体的 43kD和 47kD蛋白以及外周 2 3kD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而在粳稻中则影响较小。

关键词: 高光胁迫 水稻籼粳亚种 激发能分配 色素蛋白复合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