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玉米赖氨酸合成相关基因Mucronate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Gen Bank中找到粉质胚乳突变基因Mucronate,构建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3300-Ltp2-Zm MC。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萌动胚转化法将Ltp2-Zm MC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用含5 mg/L草胺磷的筛选培养基进行筛选,共获得280株再生植株。经过PCR和RT-PCR鉴定,得到29株RT-PCR阳性植株。结果表明,Zm MC基因在玉米中得到表达。

关键词: Mucronate基因 高赖氨酸玉米 表达载体构建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能的比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大豆产量提升过程中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引发的倒伏问题,开展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状的综合比较研究.【方法】以大豆新品种吉农30和吉农40为材料,通过设定5个种植密度,研究茎秆及根系的抗倒机制.【结果和结论】种植密度改变了群体的内部结构,随着密度的增加,倒伏逐渐加重且与低密度差异显著.高密度群体结构下,节间长度增长趋势较低密度明显、低节位单位茎长鲜质量小于高节位,而低密度下则表现相反;随密度增加,低节位茎粗、节间鲜质量降低幅度较高节位明显.可见,茎秆1~5节的物质分配发生了变化,这些性状的改变削弱了植株的抗倒能力.茎秆抗倒性状表现为:茎秆压碎强度、抗倒指数、单位茎长鲜质量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与倒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株高/茎粗、重心高度、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与倒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部根系的根瘤数、根干质量和伤流量等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倒伏呈负相关,其中倒伏级数与伤流量、根干质量相关系数最高,达极显著水平.本试验得出地上部茎秆压碎强度、抗倒指数和地下部根系伤流量、根干质量与倒伏关系最为密切,用其判断大豆植株的综合抗倒伏能力是可行的;大豆群体在轻、中度茎倒伏的情况下,植株具备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

关键词: 大豆 种植密度 茎秆 根系 抗倒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磷土壤不同施磷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讨高磷土壤不同施磷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常量磷肥处理的LAI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拔节期,施高量磷肥处理SPAD值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吐丝期,施常量磷肥处理的SPAD值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和施高量磷肥处理;施高量磷肥处理的百粒重和穗行数都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而处理间地上干物质重和产量差异都不显著。

关键词: 玉米 高磷土壤 磷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新老大豆品种不同节位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吉林省1929、1941年选育的2个老大豆品种元金宝和金元1号及1999、2000年选育的两个新大豆品种吉农7号和吉林45为试材,在相同栽培管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时期育成品种不同节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育成品种在不同节位、不同时期叶片生理特性均存在差异,生殖生长阶段新选育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面积、水分利用效率(WUE)更具有优势,不同生育阶段各节位Pn也均高于老品种;新品种叶面积表现为苗期增长较慢,在生殖生长初期阶段增长加快,中后期又趋于平稳,叶面积呈"慢-快-慢"的发育特征,保障了群体结构更趋合理,继而延长了叶片功能持续期。说明叶片光合性能和叶面积发育动态协调,是新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大豆 节位 叶面积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不同品种与雄性不育系MS-GN杂交F_1代草产量和品质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与不育系MS-GN杂交的苜蓿品种,以有重点、有目标地加强优良苜蓿品种的选育。【方法】以紫花苜蓿雄性不育系MS-GN为母本,与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我国的优良紫花苜蓿品种为父本配置的15个苜蓿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第1茬牧草初花期的株高、单株分枝数、鲜干草质量等产量性状和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纤维和叶茎比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苜蓿杂交组合间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均有一定差异,组合6×M株高最高,单株分枝数以组合12×M最多,组合15×M和11×M的鲜、干草产量均较高;以俄罗斯引进资源为父本的组合在株高上表现突出,以我国苜蓿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无论干草还是鲜草产量均远远超过来自美国、俄罗斯2个国家父本的杂交组合,更具有高产潜力;组合15×M品质更优,但由于试验选取的杂交组合数量有限、聚类分散,尚未能确定出不育系MS-GN与哪国父本资源的杂交组合更有优质潜力。【结论】至少在东北地区,雄性不育系MS-GN与我国的苜蓿品种杂交具有获得优质高产组合的潜力,其次是美国的种质资源,但要据此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苜蓿杂交组合尚存在一定困难,仍需进一步的试验与研究。

关键词: 苜蓿 雄性不育系MS-GN 草产量 苜蓿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苜蓿杂交组合F_1代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

中国草地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苜蓿雄性不育系MS-GN系列与其他品种杂交后的9个苜蓿杂交组合F1代为对象,用Licor-6400光合测定仪在晴朗天气下测定苜蓿现蕾期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9个杂交组合对光强和CO2的利用能力较强,潜在光合能力很大,但各组间各参数又有显著差异;各组合的净光合速率随光强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均可用非直线双曲线模型来模拟;光合响应参数对比研究表明:组合Ⅳ、组合Ⅴ及组合Ⅱ有较大的光能利用范围,对光能的适应性较强;组合Ⅲ、组合Ⅸ、组合Ⅰ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是较耐荫组合,而组合Ⅷ和组合Ⅴ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高,属较耐阳组合;组合Ⅳ、组合Ⅴ、组合Ⅷ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最大,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组合Ⅰ、组合Ⅷ、组合Ⅲ对CO2的利用能力较强。

关键词: 苜蓿 杂交 净光合速率 光强 CO2浓度 响应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失衡对玉米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肥失衡对玉米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量氮肥处理相比,无氮肥处理的干物重受氮肥影响很大,吐丝后15 d,干物重比其低37.8%,后期相差更大;除穗行数外,其他因素及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比其低68.3%,子粒氮素累积量比其低76.5%,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减小,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活跃灌浆期缩短13 d左右;而与常量氮肥处理相比,高量氮肥处理的干物重受氮肥影响较小,可增加的干物重有限,产量仅比其高4.2%,子粒氮素累积量比其高19.5%,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有所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活跃灌浆期缩短。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产量 灌浆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氮条件下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春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等氮量投入条件下,长期使用不同有机物料替代无机肥的适宜比例对玉米氮养分累积、运移和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可以为吉林黑土区春玉米高效施肥,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公主岭)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设5个不同处理,即:不施肥(CK)、氮肥(N)、氮磷钾化肥(NPK)、粪肥+NPK(MNPK)、秸秆还田+NPK(SNPK)。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分析玉米植株不同部位的氮含量和累积量以及运移比例,计算氮肥利用效率。【结果】在玉米各生育时期,MNPK处理氮素累积量均高于NPK和SNPK处理;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氮素累积量为19.67~86.44 kg/hm2,其中MNPK氮素累积量达到86.44 kg/hm2,为氮素累积量增加最多、吸收速率最快的时期;在成熟期,MNPK、NPK、SNPK、N和CK处理植株氮素总累积量分别达到286.2、276.2、249.4、151.7和63.6 kg/hm2,SNPK处理氮素累积量略低于NPK处理,MNPK显著高于NPK和SNPK(P<0.05)。MNPK、SNPK、NPK和N处理中,叶和茎鞘总氮素转移量分别为99.0、79.7、87.2和41.8 kg/hm2,总的转移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51.0%、47.7%、47.2%和43.4%,以MNPK处理的总氮素转移量和转移氮素对籽粒贡献率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在各处理中,MNPK、NPK和SNPK三个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PFP)均大于60kg/kg,以MNPK最高,达到65.4 kg/kg。与化肥NPK处理比较,SNPK氮素偏生产力和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MNPK处理土壤无机氮的含量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一直高于化肥NPK处理,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达到最高,达到60.83 mg/kg,并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结论】长期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不仅能有效调节氮素积累和转运,还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在适宜氮用量为165 kg/hm2时,以农家肥氮替代70%,或秸秆氮替代30%化肥氮素,既减少化肥氮投入,又增加了土壤供氮能力,因此,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是吉林省黑土区春玉米氮素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有机无机配施 春玉米 氮肥利用效率 无机氮

V-L型秸秆粉碎还田刀片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秸秆粉碎还田刀片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刀片易磨损、粉碎效果不理想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刀片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V-L型秸秆粉碎还田刀片,具有延长刀片的使用寿命、提高秸秆粉碎效果和作业效率等优点。通过分析拖拉机前进速度、刀辊转速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对秸秆粉碎率的影响,确定了刀片工作参数的最佳组合:拖拉机进速度为1 m/s,刀辊转速为1 400 r/min。通过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刀片结构参数的最佳组合:刀片前倾角为10°,刃线与地面夹角为14°。对安装V-L型刀片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整机作业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该研究可为秸秆粉碎还田刀片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秸秆 耕作 秸秆粉碎还田机 刀片 设计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间耕播机弹性可覆土镇压轮性能有限元仿真分析及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播种机的播种及镇压性能,解决播种作业中覆土后即时镇压的难题,结合橡胶类材料的变形理论与轮胎力学的研究基础,建立基于种沟沟型的理论模型,并设计出一种具有覆土功能的弹性镇压轮,镇压轮横截面由顶端连通的两个腔室组成,通过镇压轮侧缘与种沟接触产生的挤压力以同时实现覆土和镇压作业。利用ABAQUS软件对镇压轮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考察其覆土及镇压性能,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证实该模型可行有效。通过与双圆盘覆土器和传统橡胶镇压轮的田间对比试验测得,该文所设计的弹性可覆土镇压轮作业后种子平均覆土深度为34 mm,变异系数为15.68%,镇压后种子上方距离地表5 cm的土壤紧实度为33.5 k Pa,变异系数为13.97%,应用双圆盘覆土器和传统橡胶镇压轮作业后种子平均覆土深度为35.3 mm,变异系数为17.51%,镇压后种子上方距离地表5 cm的土壤紧实度为26.5 k Pa,变异系数为15.32%,田间对比试验证实弹性可覆土镇压轮和双圆盘覆土器均可满足玉米播种作业对覆土深度的要求,但弹性可覆土镇压轮对土壤的镇压强度大于传统橡胶镇压轮,同时由覆土深度变异系数和镇压强度变异系数可以看出,弹性可覆土镇压轮在作业过程中的覆土深度稳定性和镇压强度稳定性均优于双圆盘覆土器和传统橡胶镇压轮。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模型 试验 弹性镇压轮 理论模型 覆土 仿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