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玉米Lancaster种质改良系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个Lancaster自交系PHB1M及其改良系为父本,5个常用自交系为母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设计3种不同密度:6.0,7.5,9.0万株/hm2,对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密度条件下玉米单株产量普遍存在杂种优势,分别为117.4%、76.1%和50.6%,并且随着密度的增加杂种优势呈现降低的趋势;自选系J1624在3种密度下均有较高一般配合力效应,分别为6.39,2.24和12.83,稳产性较好;组合J1448×J1635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7.57,12.32和17.92,说明其更适于密植环境下种植。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玉米种衣剂活性成分选择及其应用发展趋势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衣剂的活性成分依据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模式特点、不同区域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和气候变化特征,选择一种或多种进行复配,达到对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未来的新型种衣剂还需要操作简单、精准施药、缓释成膜性好、使用安全,同时还要适应市场需求。

关键词: 种衣剂 土传病害 精准施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子幼苗水分亏缺下新梢生长与致死时间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晚红、晚黄、长李15号、吉红、吉胜幼苗为试材,人工模拟水分亏缺,开展了不同时期新梢生长速率对水分亏缺敏感性、断水后致死时间等研究。结果表明:新梢生长速率与植株给水量间存在线性相关性,晚红、长李15号、吉胜3份资源对水分亏缺敏感,晚黄、吉红对水分亏缺不敏感;晚红、吉胜、长李15号不同时期断水后,致死时间较长,晚黄、吉红较短,即晚红、吉胜、长李15号抵抗极端干旱能力强于晚黄、吉红。

关键词: 李子 资源 水分亏缺 新梢生长速率 致死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玉米螟化性遗传规律研究

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CSCD

摘要:亚洲玉米螟Ostniniafurnacalis(Guenee)是我国玉米上的主要害虫。具有不同化性遗传规律的生态型玉米螟种群发生规律也不同。一化和二化玉米螟对光周期和温度的反应不同,导致滞育和解滞育的时间不同,表现在春季羽化的时间不同,从而在越冬代出现不同的羽化峰期。近年来,随着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处于同域中的不同化性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也发生改变。例如,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的公主岭地区,由一年一代区转变为一年二代区。然而短的生长季有利于一化玉米螟种群繁殖,而高温且长生长季会增加一化玉米螟的死亡率。这样对一化和二化玉米螟的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所以,本研究在环境平均温度升高情况下,在一化性玉米螟和二...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化性 单倍型 线粒体基因 遗传规律研究 遗传多态性 系统发育树 峰期 滞育 全球平均气温

胡瓜钝绥螨与海氏桨角蚜小蜂对烟粉虱联防控效研究

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CSCD

摘要: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nadius)属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小粉虱属(Bemisia),起源于北非、中东地区,目前,广泛分布于全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热带、亚热带及相邻温带地区的一种为害十分严重的世界性入侵害虫。烟粉虱MEAM1凭其寄主范围广、扩散能力强、繁殖速度快、耐高温及抗药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境内迅速扩散,逐渐取代本地隐种成为优势种,成为我国农作物的一种重要的农业入侵害虫。近年来,以多种天敌对烟粉虱进行防控逐渐成为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胡瓜钝绥螨(NeoseiuluscucumerisOudemans)...

关键词: 胡瓜钝绥螨 海氏桨角蚜小蜂 烟粉虱 联防控效

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国家(公主岭)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用中子仪和土壤温度自动监测系统,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分与温度变化特征,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cm土温为例,不同施肥方式农田土壤日温度的变化均近似呈正弦函数变化,在整个生育期间,休闲区(Fallow)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低于其它处理;自拔节期后,CK处理土壤日最高温度高于其它处理,并最先达到温度最高值;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2NPK和SNPK)土壤日最高温度显著低于化肥NPK处理(P<0.05),尤其秸秆还田(SNPK)土壤日最低温度和日温变化幅度也小于化肥NPK处理。CK处理0—20cm表层土壤含水量低于其它处理,但30—90cm层次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P<0.05);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2NPK和SNPK)较化肥NPK处理能显著增加剖面30—90cm层次土壤含水量。自拔节期后,在0—40cm和0—120cm土层,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2NPK和SNPK)土壤储水量显著高于化肥NPK处理;有机无机配施M2NPK处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化肥NPK处理(P<0.05),表明有机无机配施不仅对表层土壤具有降低温度的效应,还可明显增加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施肥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春玉米

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3414"实验设计,研究长春地区氮、磷、钾肥对田间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有一定幅度增产,增产率在0.92%~138.03%之间,其中,施氮肥增产率在1.09%~24.21%,施磷肥增产率在57.39%~135.86%,施钾肥增产率在20.44%~62.61%。缺磷、缺钾、缺氮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37.53%、54.69%、71.58%,土壤速效磷、速效钾、速效氮的丰缺状况依次为极缺、中等和丰富。根据肥料效应函数得出,氮(N)、磷(P205)和钾肥(K2O)推荐施肥量分别为9.32 kg/hm~2、103.92 kg/hm~2和34.56 kg/hm~2。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氮、磷、钾肥 干草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多抗大豆新品种“吉农40”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新品种"吉农40"是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以"SY05-9"为母本、"SY05-8"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吉林省中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81.2 kg/hm2,比对照"九农21/吉农18"平均增产2.3%,最高产量达3 853.0 kg/hm2。2013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88.6 kg/hm2,比"吉农18"增产8.9%,最高产量达3 824.0 kg/hm2。子粒蛋白质含量36.60%,脂肪含量21.85%。该品种符合高油大豆新品种审定条件,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是高产、髙油、抗倒伏,同时具备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吉农40"适于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辽源、松原、延边等中熟区种植。

关键词: 大豆 吉农40 高产 高油 多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蚜茧蜂多分DNA病毒的形态特征与生理效应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PDV)是一类共生于膜翅目姬蜂科、茧蜂科和蚜茧蜂科寄生蜂体内的昆虫病毒。在寄生过程中,伴随着蜂卵的产出,寄生蜂将PDV注入寄主体内,通过病毒基因的表达,破坏寄主的免疫,以保障后代的存活。本文首次在烟蚜茧蜂和蚜虫模式体系内发现多分DNA病毒,初步明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效应。

关键词: 烟蚜茧蜂 多分DNA病毒 形态特征 生理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逆大豆新品种“吉农39”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新品种"吉农39"是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以"九交9638-7"为母本、"吉农9128-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342.8 kg/hm2,比对照品种"吉育72"平均增产10.6%。2013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82.2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2.1%。子粒蛋白质含量39.43%,脂肪含量19.72%。该品种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是高产、抗逆性强,适宜吉林省的四平、长春、吉林、通化、辽源、松原、延边等中晚熟区种植。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吉农39 高产 抗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