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46条记录
茶树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71A26与CYP71B34的克隆及差异表达特征分析

茶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NCBI茶树转录组数据库,以铁观音芽叶为材料,克隆了茶树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71A26与CYP71B34的cDNA全长。CYP71A26与CYP71B34的cDNA全长分别为1 879 bp和1 764 bp,分别含有1 539 bp(编码513个氨基酸)和1 533 bp(编码511个氨基酸)的完整开发阅读框。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YP71A26与CYP71B34的同源性为42.47%,为2个亚家族基因。氨基酸结构分析表明,2个基因均具有植物P450的螺旋C(Helix C)、螺线I(Helix I)、螺线K(Helix K)、"Meander"区域序列和血红素结合域(Heme binding domain)的典型结构。进化树分析显示,CYP71A26与CYP71B34在分子进化树上分属两大分支,2个基因与其他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三级结构模拟与功能域分析显示,CYP71A26与CYP71B34主要由N端的β折叠和C端的α螺旋结构组成,且2个基因均具有一个P450蛋白结构域(Pfamdomain)。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YP71A26与CYP71B34基因在不同茶树害虫为害的叶片中,分别表现出上调和下调表达的现象。而在冷热环境下,CYP71A26与CYP71B34基因分别表现出下调和上调表达的现象。表明茶树CYP71A26与CYP71B34基因均参与了生物(害虫)与非生物(温度)的胁迫响应,但两个基因表达相反,参与环节可能相反。

关键词: 茶树 细胞色素P450 克隆 亚家族基因 胁迫 表达相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知识图谱视角下我国农业政策研究的演化发展及热点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1987~2016年我国农业政策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为研究者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数据源,通过检索获得1987~2016年有关我国农业政策研究文献信息,运用Citespace Ⅲ进行关键词的突现、共现及聚类等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解析30年间我国农业政策研究演化发展及其研究热点。【结果】1987~2016年我国农业政策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关注的研究主题不同,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演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至2016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财政支农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金融政策、农村土地政策等4个方面;未来我国农业政策研究将进一步围绕土地流转政策、农业财政补助政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开展研究。【建议】要拓展农业政策研究范围,注重农业政策与非农政策相互关系的研究,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以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业政策 Citespace Ⅲ 演化发展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秋葵番茄红素β-环化酶LCYB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cDNA全长1797 bp的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 L.)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LCYB,开放阅读框(ORF)包含1509个碱基;预测编码50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Mw)为56.288 kD,等电点(p I)为4.577;编码的蛋白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和可可(Theobroma cacao L.)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在88%以上,显示其高度的保守性,将基因命名为HeLCYB,GenBank登录号为:KX257998。Motif Scan分析显示,蛋白氨基酸序列88~481位为HeLCYB保守结构域,并在88~113位含有1个FAD结合域。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HeLCYB基因在黄秋葵根、茎、叶、花和果荚中均有表达;叶片生长中以成熟叶中表达最高,果实发育中以花后7d高表达。建立与优化了黄秋葵类胡萝卜素超高效液相检测体系,结果显示黄秋葵中主要含有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β-胡萝卜素在成熟叶中含量最高,果实以花后7 d含量最高,与HeLCYB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本研究揭示了HeLCYB基因表达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的特性,为开展黄秋葵类胡萝卜素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黄秋葵 番茄红素β-环化酶LCYB基因 类胡萝卜素 U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土壤类型对铁观音茶叶稀土元素分布和组成的影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铁观音茶的质量安全状况,追溯隐患来源,对福建安溪县不同土壤茶园的铁观音茶叶进行稀土元素的分布、组成、迁移和富集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溪县红壤、黄红壤、黄壤茶园稀土组成均以镧、铈、钕、钇为主,但具体组成特征各异。3种类型土壤茶园铁观音茶叶片、叶柄稀土元素组成均以钇、镧、铈、钕4种元素为主,且含量均以第3叶>第2叶>第1叶>叶柄。同种土壤类型茶园铁观音茶树不同部位叶片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类似,但叶与叶柄对稀土元素的吸收能力不同。土壤类型对茶叶稀土元素的累积有显著影响,黄红壤茶园的茶叶稀土元素含量要显著低于红壤、黄壤茶园的(P<0.05)。土壤与茶叶中稀土元素组成的相关系数为0.886~0.985,P <0.001,表明二者稀土元素组成密切相关。因此,铁观音茶叶中稀土元素累积、分布与茶园土壤类型有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铁观音茶 土壤 稀土元素 积累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宏基因组的茉莉花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茉莉花(Jasminum sambac)的内生菌多样性,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内生细菌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茉莉花的内生细菌有38门78纲150目257科434属,其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壁厚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物种丰度较高。变形菌门在6-10月的丰度均最高(70.3%~85.7%)。7月份植株的细菌Shannon指数最高(3.14)、Simpson指数最小(0.13),表明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且高温有利于提高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7和8月、9和10月的植株内生细菌群落构成相似度高,6月与其他月份的差异大。冗余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土壤营养成分影响植株内生群落组成,以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为主要。这为挖掘利用茉莉花有益的内生菌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 茉莉花 内生细菌 多样性 土壤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时检测水禽3种常见病原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同时检测大肠杆菌、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鸭疫里默氏菌等水禽常见病原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根据大肠杆菌的gapA基因、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KMT1基因、鸭疫里默氏菌的Omp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标记于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两端,制备不同细菌的捕获探针;将捕获探针与待检测菌的基因组杂交、补平缺口、环化。采用1对引物反向扩增捕获探针,建立检测水禽3种常见病原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328,422和504bp。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鹅瘟病毒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方法能检测出100pg的细菌基因组DNA,与常规PCR的符合性为100%。该方法可用于水禽3种常见病原菌的同时检测,是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快速病原学诊断方法。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鸭疫里默氏菌 环介导间接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稍绿汁发酵液对菌糠发酵品质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菌糠有效的保存方法,本试验采用甘蔗稍绿汁发酵液为添加剂,研究不同的开封时间及甘蔗稍绿汁发酵液对菌糠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2%绿汁发酵液组和对照组(等量蒸馏水),采用青贮袋抽真空密封贮存,放置室温。分别在发酵第1,3,7,15,30和60d开封,测定发酵品质。每个处理5个重复。结果表明,甘蔗梢绿汁发酵液能够显著(P<0.05)降低的菌糠青贮饲料的pH值和显著(P<0.05)提高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有效的促进菌糠发酵进程,保存其营养物质。菌糠青贮发酵饲料最佳的开封时间是15d,最迟不宜超过30d。

关键词: 菌糠 绿汁发酵液 甘蔗梢 发酵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秋葵花和果荚转录组测序及类黄酮代谢差异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构建黄秋葵花和果荚转录组文库,并利用测序评估、差异基因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分别获得黄秋葵花和果荚有效数据7.12Gb和8.14Gb,碱基百分比(Q30)均达到91.0%以上。(2)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1 336个,其中上调基因319个,下调基因1 017个。(3)获得功能注释的基因有1 131个,GO将455注释基因归成41个功能小类,主要涉及代谢过程、催化活性、单一生物过程和细胞过程等过程;KOG注释了472个DEGs,涉及23个功能分类,其中与次生代谢直接相关过程O和Q类别获得111个注释结果;KEGG将372个DEGs注释到80条代谢通路中,获得F3H、F3′5′H、DFR、ANR、ANS、GT、LAR共10个关键差异基因,其中F3H、DFR在黄秋葵花中表现上调效应,F3′5′H、ANR、LAR在黄秋葵果荚中表现显著上调效应,ANS、GT则分别在花和果荚中均有上调或下调效应。(4)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其中7个差异表达基因得到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表达谱分析趋势完全一致。(5)类黄酮代谢途径分析表明,黄秋葵花通过F3H、DFR、ANS、GT途径将NAR催化为生成花青素苷;果荚则将NAR通过F3′5′H将催化为DHM,后在FLS催化下生成黄酮醇类物质等;部分NAR在F3H、DFR催化下,生成无色飞燕草素苷元,再分别在ANS、LAR作用下,进入花青素苷元和原花青素合成途径。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黄秋葵转录组信息,为黄秋葵类黄酮物质纯化和功能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黄秋葵 转录组 功能注释 差异表达基因 黄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lHOS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对植物抗寒重要调控因子HOS1(DlHOS1)进行克隆,并进行密码子使用偏爱性、生物信息学和低温胁迫下表达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DlHOS1基因序列全长3 577 bp,包含ORF 3 000 bp,编码999个氨基酸,5’UTR和3’UTR分别162 bp和415 bp(GenBank登录号:KY990404);密码子使用偏爱性分析表明,DlHOS1密码子的选择偏爱性较弱,偏爱以A/T结尾;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DlHOS1编码的蛋白属于不稳定的疏水性跨膜蛋白,不含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二级结构富含α螺旋,与柑橘的亲缘关系较近;qPCR结果发现,DlHOS1能够响应低温胁迫诱导,总体上低温下其表达水平上升。研究结果认为,DlHOS1参与龙眼抗寒和低温胁迫过程。

关键词: 龙眼 DlHOS1 基因克隆 密码子使用偏爱性 q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和N融合双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构建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M和N双基因融合质粒,并分析表达蛋白免疫原性。通过扩增变异PEDV FJFQ2014毒株(GenBank登陆号KJ646580)的M基因和N基因,将M基因克隆至pEASY-Blunt E2(pE2)表达载体,构建出pE2-M质粒。利用同源重组原理,采用无缝拼接试剂盒将N基因克隆至E2-M片段,转化到Trans 1-T1感受态细胞中,构建出pE2-M-N融合双基因质粒并转化Transetta(DE3),表达出相应的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蛋白的表达情况。将纯化的M-N融合蛋白皮下接种BLAB/c小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扩增出M和N基因,成功构建了pE2-M质粒,并将E2-M基因与N基因进行有效连接,构建出pE2-M-N融合双基因质粒,表达出了具有免疫原性的M-N融合蛋白,该蛋白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变异PEDV的pE2-M-N双基因融合质粒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变异PEDV的诊断技术和免疫学等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M基因 N基因 双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