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丝瓜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丝瓜基因组DNA为模板,对ISSR反应中主要5个影响因素Mg~(2+)浓度、dNTP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和DNA模板浓度,建立丝瓜ISSR-PCR反应的体系。根据实验确定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 ISSR体系:50 ng DNA,0.2 mmol/L dNTP,1 U Taq酶,0.4μmol/L的单条引物,2.5μL 10×Buffer,2.0 mmol/L Mg~(2+)。在此基础上,对12个引物的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最终选用60份丝瓜品种对所确定的扩增体系及扩增程序进行验证,检测结果表现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亮度高和重复性好,表明本试验所确定的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适用于丝瓜的ISSR分子标记为丝瓜种质资源的鉴定、分类和丝瓜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杏鲍菇秋葵咀嚼片直接压片工艺的优化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选杏鲍菇秋葵咀嚼片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加工杏鲍菇秋葵咀嚼片,以杏鲍菇粗多糖、杏鲍菇超细粉、黄秋葵超细粉为原料,选取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及脆碎度的综合评定值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充填压力、充填深度、转台速度和原料粒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杏鲍菇秋葵咀嚼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充填压力20k N、充填深度12 mm、转台速度20 r·min~(-1)、原料粒度260目。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综合利用杏鲍菇及黄秋葵资源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促进了我国片剂产业的工艺创新。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细菌多样性分析
《环境科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明确发酵程度对垫料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发酵床3个发酵等级垫料的细菌群落特征.测序共获得1198467条序列,包括33个门、73纲、272科,600属的细菌,发酵床垫料细菌多样性与发酵等级相关.其中中度发酵垫料细菌数量最多,深度发酵垫料细菌种类最多.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是优势菌类群.随着发酵等级的增加,垫料中的葡萄球菌科和皮杆菌科细菌含量减少,说明发酵床可以抑制致病菌,保护养殖健康.在3个发酵阶段,微生物发酵床中起主要降解作用的细菌不同.在轻度发酵时期,黄单胞杆菌科和间孢囊菌科细菌是主要的降解菌群;在中度发酵时期,变形菌门的腐螺旋菌科、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科、放线菌门的棒状杆菌科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的特吕珀菌科起主要降解作用;在深度发酵时期,厚壁菌门梭菌目瘤胃菌科、拟杆菌门的紫单胞杆菌科、变形菌门的产碱菌科和假单胞菌科起降解作用.随着垫料等级的增加,粪便中的指示菌-瘤胃菌含量增加,可作为垫料更换的信号.PICRUSt分析显示随着发酵等级增加,细菌代谢水平下降.本研究可为发酵床猪粪的生物降解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发酵床垫料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参考.


茶树被茶跗线螨取食后重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茶树Camellia sinensis被茶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为害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采用室内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受害程度茶树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活性氧代谢酶和鲜叶挥发物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茶树叶片中的初生代谢产物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受害程度的加深呈降低趋势,均较对照显著降低;次生代谢产物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在不同受害程度下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丝氨酸、谷氨酸、茶氨酸、脯氨酸、瓜氨酸和γ-氨基丁酸6种氨基酸含量均在重度受害时达到最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52.00%、48.67%、63.16%、500.00%、107.41%和100.0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受害叶片中的含量均较健康叶片显著增加,在轻度受害时含量最高,表儿茶素在受害叶中的含量均低于健康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活性均随着受害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轻度受害叶片中活性最高,为对照的1.24倍。茶跗线螨可诱导茶树叶片释放大量挥发物,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4种物质,挥发物总量随着受害程度加深而增加。
关键词: 茶跗线螨 茶树 初生代谢产物 次生代谢产物 活性氧代谢酶 挥发物


黄秋葵果实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黄秋葵果实转录组中功能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NA-Seq技术对3份黄秋葵果实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3份测序材料组装后共获得了77 476个Unigene序列,有61 891个Unigene在4大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占79.88%;以KEGG代谢途径数据库为依据,可将13 336个黄秋葵果实的Unigene分成128个代谢途径;在黄秋葵果实转录组中发现3 830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位点,分布在3 569条Unigenes中,发生频率为4.61%。


菜用大豆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18 CSCD
摘要:蔗糖是高等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长距离运输的主要甚至唯一的形式,蔗糖转运蛋白在蔗糖转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从菜用大豆闽豆6号中克隆到9个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分别命名为Gm SUT-1~GmSUT-9,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系统发育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GmSUTs属于MFS超家族,根据SUT系统进化分析法将GmSUTs划分为SUT1、SUT2和SUT4三个亚族,其中GmSUT-1、GmSUT-2、GmSUT-4、GmSUT-5、GmSUT-6、GmSUT-7和GmSUT-8属于SUT1亚族, GmSUT-9属于SUT2亚族, GmSUT-3属于SUT4亚族。SUTs各亚族成员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性可能导致它们在蔗糖的跨膜转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其表达模式和生理功能也不同。大豆SUT1亚族中7个基因总的表达趋势相似,花中表达量相对来说最高,而籽粒、叶片、茎和根等组织中表达量则相对较低; SUT2亚族中的GmSUT-9和SUT4亚族中的GmSUT-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来说都较低。该研究初步阐明了菜用大豆蔗糖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的结构及组织表达特点,为进一步开展蔗糖转运蛋白基因调控菜用大豆籽粒发育中蔗糖的积累和分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漳州地区产紫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中药材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在漳州地区栽培的紫苏叶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鲜叶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技术进行测定,并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经GC-MS分析得知,从紫苏叶挥发油分析鉴定得到88种化学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62.05%,倍半萜类化合物占22.82%,二萜类化合物占0.06%.含量较多的为左旋紫苏醛(31.92%)、D-柠檬烯(21.46%)、石竹烯(13.57%)、(Z,E)-α-金合欢烯(2.85%)及芳樟醇(2.56%)等.结论:漳州地区产的紫苏叶挥发油与其他产区的紫苏叶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紫苏叶挥发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植物疫苗鄂鲁冷特对番茄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植物疫苗鄂鲁冷特对番茄育苗及其田间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在番茄育苗基质中添加植物疫苗,测定处理后种苗株高、根系长度及出苗率;在田间种植共设疫苗袋装、沟施、浇灌及生防菌剂、化学农药和清水对照6个处理,对根系土壤的养分含量、植株的生物学性状及青枯病发病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疫苗处理分别能使番茄植株株高、根系长度和出苗率提高13.71%、68.20%和56.66%;疫苗袋装和沟施处理的番茄根系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疫苗袋装、沟施和浇灌均能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的株高、花数和产量,其中疫苗袋装处理效果最好,番茄产量最高为99.55 t/hm~2,对不同生育期的平均防治效果最高为93.47%。表明植物疫苗鄂鲁冷特的应用能育出壮苗,降低青枯发病率,提高产量。


紫背天葵MBW相关调控因子转录组测序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取紫背天葵(Cynura bicolor)花青素合成相关转录调控因子MBW家族基因,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全转录功能基因组测序后组装,再通过Pfam、Swiss Prot和Nr数据库搜索,共获得138个MBW相关Unigene,分别有42个MYB、67个b HLH、15个b HLH-MYB和14个WD40,其中目前已报道与花青素合成代谢相关的MYB、b HLH、b HLH-MYB和WD40分别为11、33、6和3个。这为进一步研究紫背天葵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理和相关基因克隆等奠定基础。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SYBR GreenⅠq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是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 pleuropneumonia,CCPP)的病原。本研究根据GenBank公布的Mccp F38株(No.LN515398.1)arcD(MCCPF38_00114)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针对Mccp的SYBR GreenⅠ q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Mccp,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capri,Mmc)、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绵羊肺炎支原体(Myplasma ovipenumoniae,Mo)、羊传染性脓疱毒(Orf virus,ORFV)、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等羊常见病原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279 copies/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本研究建立的检测Mccp arcD基因的SYBR GreenⅠ qRT-PCR方法为CCPP的临床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Mccp感染水平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
关键词: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 SYBR GreenⅠ qRT-P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