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光温对叶菜型甘薯叶片花青素合成及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光照和温度对紫叶甘薯叶片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以福菜薯23号为材料,分别用不同的温度和光质处理后测定叶片花青素含量及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叶片花青素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结构基因不呈线性正相关;高温对福菜薯23号叶片花青素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主要是下游基因DFR和F3H的表达受到抑制;与白光相比,蓝光促进福菜薯23号叶片花青素的合成,红光抑制花青素合成,混合光差异不大,尽管老叶的花青素含量高于新叶,但新叶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4CL、CHS、DFR和F3H表达量高于老叶片。本研究结果对提高叶菜型甘薯花青素含量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光照 温度 甘薯 花青素合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瓜过氧化氢酶CAT2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7 CSCD

摘要:该研究对普通丝瓜品种‘WL-3’的褐变果肉开展转录组测序,对高质量片段进行拼接和组装后获得58 073条unigenes序列,其中,27 301条unigenes在褐变前后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从差异表达的基因中筛选得到1条功能注释为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基因全长序列(unigene0033876)。分析发现,该序列全长1 690 bp,包含1个1 479 bp的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预测编码492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为56.94 k Da,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 I)为7.31,编码的蛋白质与葫芦科作物南瓜、西葫芦和黄瓜中同源蛋白质的相似性均在97%以上,显示其高度的保守性,基因命名为Lc CAT2,Gen Bank登录号为KR184674。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Lc CAT2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丝瓜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花中表达量最低。Lc CAT2基因在所选的6个丝瓜品种中的表达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通丝瓜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有棱丝瓜。Lc CAT2基因在普通丝瓜品种‘WL-3’采后储藏条件下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呈上调表达趋势。初步推测,Lc CAT2基因在丝瓜果肉褐变过程中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该研究旨在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挖掘与丝瓜果肉褐变相关的基因,为今后丝瓜品种的选育及进一步揭示其酶促褐变产生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丝瓜 转录组测序 Lc CAT2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RRSV N与GP5蛋白抗原表位的串联表达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N与GP5蛋白抗原表位串联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抗体ELISA检测方法,为开发准确、廉价的PRRSV抗体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将PRRSV的N蛋白和GP5蛋白抗原表位串联优化后进行原核表达,以表达的目的蛋白为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PRRSV抗体的ELISA方法,对其特异性、重复性进行检测。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和商品化IDEXX试剂盒同时对临床送检的45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计算其符合率。【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4.7ku,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且为可溶性表达。目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抗原包被ELISA平板,建立检测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优化后的ELISA条件为:抗原(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包被量为5μg/mL、一抗(猪血清)1∶80稀释、酶标二抗1∶5 000稀释,以含50g/L脱脂奶粉的PBST作为封闭液,37℃孵育60min,抗体(一抗和酶标二抗)于37℃孵育90min,TMB避光显色8min;间接ELISA的判定标准为:OD450≥0.345 2为阳性,OD450<0.345 2为阴性。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强,对猪常见病原,如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高免血清检测均为阴性;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02%~3.94%和1.38%~4.83%。用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临床送检45份猪血清样品的检测阳性率为84.44%(38/45),商品化IDEXX试剂盒检测的阳性率为80%(36/45),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4.73%(36/38)。【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N与GP5蛋白抗原表位串联的PRRSV抗体ELISA检测方法。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蛋白 GP5蛋白 抗原表位 串联表达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对茶园土壤尿素态氮转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几种常用茶园除草剂对土壤尿素态氮转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CK(未施尿素和除草剂)、单施尿素、尿素+草甘膦钾盐、尿素+草甘膦异丙胺盐、尿素+草铵膦、尿素+百草枯共6个处理,尿素用量为200 mg N·kg~(-1)干土,除草剂用量为10 mg有效成分·kg~(-1)干土。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均在前期(5 d)显著抑制了尿素的水解作用(P<0.05),此后促进尿素水解,并延长了尿素水解时间,百草枯施用效果较为显著,其他3种除草剂施用效果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施用除草剂均显著抑制土壤硝化作用(P<0.05),硝化抑制率为38.42%~58.08%。茶园土壤单施尿素显著促进温室气体CO_2和N_2O的排放(P<0.05)。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4种除草剂均促进了茶园土壤CO_2的排放,累积排放量增幅为6.05%~65.46%,其中草甘膦异丙胺和百草枯处理CO_2排放量显著增加(P<0.05);4种除草剂显著抑制N_2O排放(P<0.05),累积排放量降幅为46.21%~63.58%,百草枯处理抑制效果最显著(P<0.05);4种除草剂不同程度抑制了CH_4的排放,累积排放量降幅为13.71%~32.09%,草甘膦异丙胺和百草枯处理CH_4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P<0.05),但4种除草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不同除草剂对不同微生物生理代谢影响的复杂性,其对氮素转化和温室气体的影响还需长期田间试验研究。

关键词: 除草剂 茶园土壤 尿素 氮素转化 温室气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汀县循环农业产业联盟模式能值分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施种养结合,将农牧生产废弃物利用并回流坡耕地和开展地力恢复是长汀县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应用能值分析法分析2014年长汀县循环农业产业联盟和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对照)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循环农业模式能量流动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循环农业产业联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7.12、49.35、0.44和16.26。同期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20、3.29、0.23和5.17。循环农业产业联盟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高于当地农业生态系统5.92和11.09个单位,对当地农业发展具明显带动作用。提出了有关优化循环农业产业联盟的建议:1)控制牧业生产规模;2)扩大有机肥厂生产规模;3)引进更多的种植企业,参与循环产业联盟,利用沼液;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沼气和沼液利用率。通过项目引导构建循环农业产业联盟模式,分析循环农业模式能量流动特征,不仅有助于说明循环农业模式实施效果,也可为循环农业模式自身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循环农业 能值分析 长汀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化"三型"农技协建设提升科技扶贫能力

科技导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是一种灾难性的病害,可使番茄产量损失达100%,严重地影响了番茄产业的发展。其病原为单链环状DNA的双生病毒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或TY),目前尚无可靠药物能防治,对其进行防治就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该病毒的特点。因此开展本研究作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相关文章,从病原病毒的类型,发病特征,病毒寄主,传播途径及其防治方法等方面总结出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研究动态。本研究内容既可以为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生产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番茄 TYLCD 防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方要深入开展红壤丘陵生态脆弱区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研究

科技导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红壤丘陵生态脆弱区涉及浙、闽、赣、湘、鄂、苏等六省。该区域人均拥有土地面积4906.67 m~2,仅为全国平均量的1/2;人均耕地面积仅有620 m~2,明显小于全国平均值~([1])。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日益增强,引发了大面积的坡地被开发成园地及坡耕地,使许多原先地貌结构相对合理、稳定性较强、生物资源多样性丰富的山地自然生态系统被人为破坏,加上人为开发坡地工程质量低以及不合理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秆生物质炭对烟草根际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对植烟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施入烟秆生物质炭提升了酸性土壤pH,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积累,随着生物质炭用量的加大,土壤pH、有机质含量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土壤速效钾释放速率也得到提高。施用烟秆生物质炭后,烟草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种类(OTU数)提高了26.4%。优势菌种中,变形菌门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7.19%~54.32%。生物质炭施用下,部分有利植物生长的促生菌呈增长趋势。将烟秆生物质炭用于烟田土壤改良,既可提升土壤肥力,又可缓解烟秆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烟秆生物质炭推广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烟秆生物质炭 根际土壤 土壤养分 促生菌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拷贝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影响遗传稳定性和基因表达水平,因此鉴定和筛选单拷贝纯合的植株对于子代材料的功能分析是十分必须的。为了快速、准确的对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潮霉素磷酸转移酶II(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II,hpt II)的转基因水稻材料进行拷贝数鉴定,本研究选用了稳定的组成型基因水稻转录剪切因子U2af(Oryza sativa splicing factor U2af,Os SFu2a)作为内参基因,构建基于Taqman的多重荧光定量PCR(Multiplex q RT-PCR)的拷贝数鉴定体系。通过不同引物组合进行扩增效率比较,确定了hpt II-1和Os SFu2a-2为最佳引物组合。利用该体系对10个转基因克隆进行了拷贝数鉴定,结果其中7个克隆为单拷贝植株,3个克隆为双拷贝植株。随后,通过Southern blot和转基因子代分离比统计,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并通过与传统的单重荧光定量PCR(Singlex q RT-PC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该方法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准确,高通量的鉴定水稻外源基因拷贝数与纯合体植株。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拷贝数 多重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