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山茱萸营养枣片配方优化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山茱萸营养枣片的配方工艺,以山茱萸、红枣为主要原料,经过调配、打浆、熬制、烘干、切片等步骤,制备山茱萸营养枣片.以山茱萸营养枣片的质构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山茱萸营养枣片的最佳配方:红枣100 g、山茱萸16.7 g、淀粉5.0 g、柠檬酸0.6 g和白砂糖25 g.在此条件下,山茱萸营养枣片风味独特、酸甜可口、软硬适中,感官评分达到92.63分,与市售红枣枣片的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相近,具有一定的市场接受度.

关键词: 山茱萸 枣片 配方 质构 感官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玉米自交系浚313的选育及应用

中国种业 2022

摘要:浚313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具有高配合力、高产、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利用浚313作为亲本或亲本改良系相继育成玉米杂交种浚单29、浚单3136、浚单658、浚单996,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玉米自交系浚313在玉米杂交种选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浚313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枯萎病防治及生长的影响

中国果菜 2022

摘要:为探明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穴盘育苗过程中幼苗抗枯萎病及壮苗的影响,以'博杰605'黄瓜品种为材料,在育苗基质中添加不同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菌Gm3-2孢子,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枯萎病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有效减少幼苗发病率.接种菌剂处理幼苗的PAL、POD和PPO等保护性酶皆高于未接种菌剂处理幼苗的,MDA则低于未接种菌剂处理幼苗的;各处理不仅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株高、茎粗、侧根长及根体积和叶绿素含量,而且提高了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活力.处理A2根系活力与CK1、CK2相比显著提高46.30%和102.56%,各接种菌剂处理壮苗指数比对照提高24.3%~87.5%,综上所述,丛枝菌根真菌能够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抑制枯萎病的发生,促进壮苗,浓度以106孢子/g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 枯萎病;丛枝菌根真菌;穴盘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香菇子实体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不同香菇品种的营养特征与口感风味,以河南省常规栽培的14个香菇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并系统比较了 14个香菇品种的游离氨基酸组分比例及呈味特征.结果表明,14个香菇品种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多数含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0.91~20.57 mg/g,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14个香菇品种中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接近4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接近或大于60%,是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呈味氨基酸中,豫香1号甜味、苦味及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均最高.谷氨酸对香菇风味的影响最大,其味道强度值(TAV)在9.29~20.06.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14个香菇品种被显著分为4类(欧氏距离=2.5),其中,豫香1号综合品质最好,为第1类;农香1号、南山1号和香1024综合品质次之,聚成第2类;香25、香LS、香28、雨花3号、L18、香808、香9608、香931、韩香1号聚成第3类;农香3号综合品质最差,为第4类.该结果较好地反映出香菇不同种质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 香菇 游离氨基酸 呈味特征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7型菌株毒力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地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血清7型流行菌株的毒力及耐药情况.[方法]以Hps血清7型参考菌株为对照,对6株Hps血清7型临床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序列分析、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16S rRNA基因测序及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菌株1436与参考菌株0007相似性为100%,菌株1565、1624与参考菌株0007相似性均为98.6%.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1436与参考菌株0007亲缘关系最近;菌株1624与参考菌株0007亲缘关系最远.6株临床菌株与参考菌株表现为2种毒力基因型,菌株均携带有vta1、vta2、vta3、wza、nanH、cdtA、cdtB、cdtC和esp P2毒力基因,其中5株临床菌株还携带omp P2 毒力基因.豚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临床菌株毒力较参考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强,参考菌株不能感染豚鼠发病,未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临床菌株可感染豚鼠发病,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为0.参考菌株和临床菌株均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呋敏感,对强力霉素、氟苯尼考中介,对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红霉素、替米考星等耐药,且均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结论]Hps血清7型临床菌株有一定的致病性,但毒力较弱,对头孢类药物敏感,有明显的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注意对该血清型的防控.本研究为Hps血清7型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为Hps血清7型的临床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Hps) 血清7型 分型鉴定 毒力基因 致病性试验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挤压转速对全麦挂面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分析

粮食与油脂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挤压转速处理的麸胚所制得的全麦挂面样品煮制前后的挥发性化合物。通过阈值和相对含量计算相对气味活性值,以确定关键风味化合物。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探究挤压转速对全麦挂面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总体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转速的增加,生全麦挂面风味差异明显,熟全麦挂面风味相似。经过转速325 r/min处理的生全麦挂面(生325)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较多,共有67种,其中风味贡献程度最高的是(Z)-2,4-癸二烯醛,其次是(E)-2-壬烯醛,与其他3组生全麦挂面样品风味有明显差异。生175、生225、生275样品中风味贡献程度最高的化合物均为(E)-2-壬烯醛,总体风味差异较小。对熟全麦挂面贡献程度最高的化合物为(Z)-2,4-癸二烯醛,且整体风味相似。

关键词: 全麦挂面 挥发性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外源物质和低温诱导对小麦光合能力及抗逆能力相关的酶活性的变化,以郑麦1860和郑麦369为材料,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对不同温度(0、15℃)及不同处理(清水、水杨酸)下小麦幼苗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相关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个品种小麦J点上升、P点下降、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ABS)、单位面积内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m)、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均显著下降,而水杨酸处理显著减轻了Fv/Fm、PIABS、RC/CSm、φEo的下降幅度;水杨酸处理能够提高植株逆境防御能力,与15℃处理相比,0℃低温逆境下,经水杨酸处理的郑麦1860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6 h显著提高122.17%,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4 h提高10.64%,丙二醛(MDA)含量在6、24 h分别降低34.11%、21.73%;郑麦369的CAT活性在24 h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OD活性在6 h升高17.12%,SOD活性在6 h提高3.25%,MDA含量在6、24 h分别降低2.80%、23.62%.外源水杨酸及温度对不同品种小麦酶活性及MDA含量影响不同.

关键词: 水杨酸 温度 小麦 叶绿素荧光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干扰素α2亚型的表达纯化及抗病毒活性测定

畜牧与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重组猪干扰素α2亚型(porcine interferon α2,poIFN-α2)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抑制作用,试验构建了 pCSMH-poIFN-α2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采用温度诱导poIFN-α2表达后,收集包涵体并复性后,采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对poIFN-α2进行纯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纯化后蛋白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用不同浓度的重组poIFN-α2处理MARC-145和PAM细胞24h后,接种PRRSV(1 000 TCID50).24h后收集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PRRSV ORF7的核酸水平,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RRSV的TCID50.结果证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poIFN-α2可以有效抑制PRRSV的增殖.进一步检测重组poIFN-α2在PAM细胞上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ISG)的水平,结果证明重组poIFN-α2可有效诱导PAM细胞内ISG的上调.本研究为研发新一代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干扰素α2;抗病毒活性;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干扰素刺激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烟草对氯离子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差异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烟草氯离子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筛选出氯高吸收和低吸收基因型的烟草种质,采用盆栽试验,选取9个烤烟品种为试材,设置3个施氯水平处理(0、50、100 mg/kg),分析烟草成熟期不同部位氯离子吸收、积累、转运、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氯量增加,烟草各部位氯离子含量上升,烟草各部位氯离子含量表现为脚叶>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茎>根,其中,K326叶片总体氯离子含量和积累量均较高,分别为206.4 mg/kg和16.58 mg;渝金香1号中、上部叶氯离子含量较低,分别为150.09mg/kg和95.00 mg/kg,脚叶(1.35 mg)和下部叶(4.63 mg)氯离子积累较高;在50、100 mg/kg氯处理下,辽烟17叶片氯离子含量、积累量和转运系数较CK分别增长59.62%、95.67%,37.04%、52.49%和39.88%、89.43%,渝金香1号氯离子转运系数仅增长7.88%和12.90%,秦烟96氯离子积累量和分配率仅增长1.73%、2.04%和0.05%、0.07%,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总体上,在参试9个烟草品种中,秦烟96、渝金香1号烟株氯离子吸收、积累量较小,中、上部叶氯离子转运分配较少,可在土壤氯离子含量较高的烟区种植;K326、辽烟17对氯离子吸收量较大,烟株各部位氯离子含量较高,在生产上应采取相应控氯措施。

关键词: 烟草 基因型 氯离子含量 吸收积累 转运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烟田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烟田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适宜施用配比和优质烟叶品质形成的作用机理,为植烟土壤改良及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5个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比处理(T1:对照,纯施无机肥;T2:有机肥∶无机肥=30%∶70%;T3:有机肥∶无机肥=50%∶50%;T4:有机肥∶无机肥=70%∶30%;T5:纯施有机肥),分析不同处理烟田土壤主要养分、烟叶干物质积累和烟叶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的差异.[结果]与对照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烟株团棵期和旺长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有机碳含量升高,成熟期烟株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调制后烟叶总氮含量下降,烟碱、总糖、还原糖和钾氯含量升高.烟叶经济效益以T2最高,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分别较对照提高22.00%、28.42%、5.42%和18.98%.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烟叶总氮、烟碱、钾氯含量密切相关.[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并提高烟叶产质量,适宜的配比为有机肥∶无机肥=30%∶70%.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养分 烟叶 干物质积累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