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牙鲆抗菌肽hepcidin基因在成鱼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中的表达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菌肽hepcidin是由hepcidin基因编码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因子。本文利用RT-PCR的方法分析表明,抗菌肽hepcidin基因在牙鲆成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中普遍表达,但是表达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牙鲆 抗菌肽hepcidin基因 RT-PCR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江豚和瓶鼻海豚的血清转铁蛋白

兽类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长江江豚 瓶鼻海豚 血清转铁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海蜇横裂生殖和早期生长的影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温度下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Kishinouye)螅状体的累计分裂数量变化以及不同温度下海蜇每日伞径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与螅状体的累计分裂数量呈S曲线相关,在海水盐度为30.5,pH值为8.2,DO在6 mg/L的条件下,17℃、20℃、23℃三个温度下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e5.764-4.194/x(R2=0.983,F=1 240.536>F1,21,0.01=8.016 6),Y=e6.039-6.295/x(R2=0.987,F=1 933.560>F1,25,0.01=7.769 8),Y=e6.213-2.899/x(R2=0.989,F=2 382.114>F1,26,0.01=7.712 3);时间与海蜇每日伞径大小呈直线相关,在17℃、20℃、23℃三个温度下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0.745x+2.145(R2=0.994,F=3 523.418>F1,23,0.01=7.881 1),Y=0.807x+2.475(R2=0.977,F=975.339>F1,23,0.01=7.881 1),Y=1.096x+1.123(R2=0.989,F=2 152.260>F1,23,0.01=7.881 1);海蜇螅状体分裂的最低温度在14℃~16℃之间。

关键词: 海蜇 横裂生殖 生长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假单胞杆菌QD80低温碱性蛋白酶的化学修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假单胞杆菌QD80低温碱性蛋白酶(QDAPr)具有良好的低温适应性,且与常见的增稠剂及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因此该蛋白酶在日用化学领域,尤其是低温洗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用EDC、PMSF、N-AI、2,3-丁二酮等8种化学修饰剂修饰该低温碱性蛋白酶,然后检测残余酶活力,借以研究酶分子中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酶活性中心的关系.结果表明,羧基、丝氨酸、ε-氨基、巯基等残基与酶活性无关;而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残基侧链的化学修饰引起酶活性的大幅度下降,说明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残基是酶活力所必需的基团.精氨酸残基侧链的化学修饰引起酶活性的轻微下降,说明精氨酸对酶活性具有一定贡献,但不处于活性中心.图5表2参18

关键词: 海洋假单胞杆菌 低温碱性蛋白酶 化学修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池塘养殖的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1500尾斑节对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0×10-5×L~(2.9498);♀:W=2·0×10-5×L~(2·9633);(2)同大多数对虾种类一样,斑节对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59·6d后,雌虾体长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44·5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95·3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78.9(1-e-0·0093(t-28·2)),Wt=87·97(1-e~(-0·0093(t-28·2)))2·9498;♀∶Lt=233·7(1-e~(-0·0065(t-28·2))),Wt=208·96(1-e~(-0·0065(t-28·2)))2·9633。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斑节对虾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2个群体杂交子一代生长和存活率比较

科学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地理群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对中国对虾黄渤海水域乳山湾群体和朝鲜半岛南海群体及其杂交子一代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存活率进行了研究,测量了4月龄和5月龄中国对虾的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2和3腹节高、第2和3腹节宽、体重和存活率共7个指标,计算了各项指标的杂种优势率,并对各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4月龄的杂交子一代在各项指标都表现出一定范围的杂种优势(0.514%~14.95%),YP♀×KN♂杂交子一代在这7个指标中都高于KN♀×YP♂杂交子一代.5月龄杂交子一代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其范围在?9.000%~19.090%之间,但头胸甲长、第2和3腹节处高和存活率3个指标出现杂种劣势.不同杂交组合各个阶段生长发育情况和存活率在杂种优势表现出一定的规律.随着月龄的增加,KN♀×YP♂杂交子一代杂种优势率有所增加,而YP♀×KN♂杂交子一代的却有所降低.ANOVA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一代在存活率指标上与双亲差异不显著.4月龄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F1子一代在第2和3腹节处宽和体重2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YP♀×KN♂杂交子一代在体重指标上与2个亲本存在显著差异,在第2、3腹节处宽与其他3个组合的子一代差异显著.5月龄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F1子一代除体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KN♀×YP♂杂交子一代体重与其亲本KN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2个群体杂交子一代在生长指标和存活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群体 杂交 生长发育 存活率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芽孢杆菌调控虾池微生态的初步研究

海洋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监测了施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后的养虾池水体和底泥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以及水体浮游微藻数量的变化,分析了应用芽孢杆菌对养殖环境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对虾池水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底泥异养菌和弧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促进浮游微藻的平稳繁殖。芽胞杆菌通过这些作用抑制了水体中条件致病菌的繁殖,促进了虾池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有利于虾池的自我净化。

关键词: 芽孢杆菌(Bacillus sp.) 异养细菌 弧菌 浮游微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陕西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策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对陕西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分析研究,结合本省渔业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渔业 水产品质量 对策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刺参的精子发生过程,揭示其从精原细胞到精子的一系列超微结构变化。根据顶体发育的特点,将刺参精细胞发育分为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细胞等3个发育时期。精原细胞体积最大,有明显核仁,出现前顶体颗粒。初级精母细胞略小,染色质开始凝集,次级精母细胞开始出现尾部。精细胞时期顶体颗粒形成,线粒体明显的融合成一巨型线粒体。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精子结构,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部、尾部组成。头部圆形,直径约3μm,围绕头的中部有一环形凹陷沟,尾部长约50~60μm。核染色质凝集成团块状,中部不发达,线粒体融合成1个环绕中部。尾部鞭毛横切面为简单的“9+2”型结构。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精子发生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秋季典型站位沉降颗粒物通量

海洋与湖沼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2年9月在东海的长江口、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三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在对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和总颗粒碳(PC)元素分析基础上,采用颗粒物通量模型对沉降通量进行了研究。镜检发现细小无机颗粒物和大颗粒聚合体是三个站位沉降颗粒物的主要形式。大颗粒聚合体有住囊类、粪球聚合体、硅藻聚合体和混杂聚合体四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东海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沉降颗粒物中POC、PON和PC的百分含量均呈现随水深增加明显降低的趋势,但在长江口,这些成分的含量低且上下均匀。长江口观测到的是大风后的一个实例,存在强烈的再悬浮,各水层颗粒物沉降通量平均(±SE)高达(319.02±65.33)g/(m2.d),尽管如此,沉降颗粒物有机态C/N值却很高(18.0±0.9),明显受陆源颗粒物的影响。POC净沉降通量在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为961mg/(m2.d)(水深55m),在东海中陆架区为123mg/(m2.d)(水深88m),可见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是POC向海底转移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垂直转移能力明显高于东海中陆架区。在上升流区域和中陆架区,POC的输出比率大约分别为48%—77%和15%—21%。浙江近岸上升流区和东海中陆架区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分别为66.50%和88.52%。研究显示,浙江近岸上升流区的水体底层颗粒物受底部平流的影响比东海中陆架区相对较强。

关键词: 沉降颗粒物 聚合体 颗粒有机物 沉降通量 再悬浮比率 东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