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CAS19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克隆了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CAS19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并对cepR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同源性分析表明,CAS19的cepR核苷酸序列与Burkholderia cepacia LMG1222cepR基因的同源性为99%;cepR基因全长768bp,包含一个完整的231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239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6.59kD,理论的等电点为5.55,含有一个LuxR型HTH结构域,在氨基酸残基的不同区域分布有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N-肉豆蔻酰化位点和N-糖基化位点,还有一个明显的跨膜结构。本研究结果将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嗜铁素合成相关研究提供调控基因信息和参考依据,并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cepR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义4CL基因转化桉树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以桉树主栽品种尾叶桉U6(Eucalyptus uroplrylla)为试材,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4-eoumarate:CoA ligase)导入尾叶桉U6叶盘,经卡那抗性筛选共获得了6株转化植株,其中3株转化植株的RT-PCR和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内源4CL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

关键词: 桉树 木质素 反义4CL基因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ebGIS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

热带农业科学 2010

摘要:在分析各类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的基础上,以WebGIS作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采用B/S分布式网络结构模式,构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共享,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合理保护、创新和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WebGIS 热带作物 种质资源 信息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查耳酮类化合物对斜纹夜蛾的杀虫活性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在室内测定了查耳酮、二氢查耳酮和4-甲氧基查耳酮3种查耳酮类似物对斜纹夜蛾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3种查耳酮类似物对斜纹夜蛾幼虫拒食活性大小依次为:4-甲氧基查耳酮>查耳酮>二氢查耳酮,处理后24 hAFC50值分别为0.452、0.524、1.072 mg/mL;对斜纹夜蛾幼虫还有一定的胃毒作用,在2 mg/mL的供试浓度下,处理后12 d的死亡率分别为67.78%、57.41%和53.33%;此外,查耳酮类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幼虫还具有一定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幼虫体重、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

关键词: 查耳酮 二氢查耳酮 4-甲氧基查耳酮 斜纹夜蛾 杀虫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新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上对油棕新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为这些新选育油棕种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技术对海南和云南的22份油棕新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23个引物共扩增得到201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41.8%。聚类分析可将22个品种明显的划分为2大类:采自海南的R1~R12新种质材料与采自云南的V20新种质材料聚为一类;采自云南的其余新种质材料聚为一类。[结论]海南与云南新选育的油棕种质材料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关键词: 油棕种质 遗传多样性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芒果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10

摘要:在全面分析海南芒果的区域分布及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探讨海南省芒果产业化情况。分析海南省芒果的供需情况,并利用季节指数趋势法对2010年海南省芒果的价格进行预测分析。

关键词: 芒果 产业发展 季节指数趋势法 海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和光照条件各不相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适pH值在7.0~11.0,乳糖和山梨醇为最佳碳源,酵母浸膏为最佳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30℃左右,最佳碳源为麦芽糖、乳糖、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浸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杂交竹 枯萎病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桐子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中国园艺文摘 2010

摘要:分别以小桐子的叶柄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不同的BA和NAA浓度配比试验。结果发现:小桐子易于诱导愈伤组织。其中MS+6-BA1.0mg/L+NAA0.05mg/L效果最佳。最佳的生根配方为1/2MS+IBA0.2mg/L。用白糖和自来水代替对应的材料对试验结果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小桐子 叶片 离体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Aβ_(15)基因在毕赤氏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初步纯化

生命科学研究 2010 CSCD

摘要:以pQE4Aβ15为模板,PCR扩增4Aβ15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以之进一步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4Aβ15.通过电转化,重组质粒pPICZα4Aβ15被整合到毕赤氏酵母GS115基因组中.甲醇诱导GS115/pPICZα4Aβ15表达,得到重组蛋白.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8 kD,而4Aβ15的分子质量理论值为8 kD,经Western blot和质谱分析证实重组蛋白为4Aβ15.毕赤氏酵母GS115/pPICZα4Aβ15工程菌发酵上清经60%饱和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获得纯度为80%的重组4Aβ15.

关键词: 4Aβ15基因 毕赤氏酵母表达 质谱分析 饱和硫酸铵沉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

微生物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4株分离自长春花、海南粗榧和见血封喉的内生菌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有19株内生菌的发酵液至少对一种指示瘤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4株菌的发酵液对S180的抑制率较强,均在70%以上。研究表明菌株PA09006和PA09009发酵液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酸碱耐受性,并且对温度和紫外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关键词: 长春花 海南粗榧 见血封喉 内生菌 细胞毒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