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种灯光诱测工具对粘虫种群的监测效果
《应用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价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诱捕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种群动态和迁飞状态,为粘虫迁飞规律的研究和测报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逐日检查并统计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下不同季节诱蛾量和高峰期,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和交尾率。【结果】2015-2017年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下粘虫年度间第1到第4代诱蛾量无显著差别,高空探照灯在越冬代诱蛾量极显著地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高峰期有明显的不同;越冬代雌蛾的卵巢发育2级以下的比率分别为20%和0、第4代为90%和100%,卡方测验无显著差异;高空探照灯诱捕到的第1至第3代雌蛾,卵巢发育2级以下的比率总是显著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交尾率有类似的结果。【结论】两种诱测工具均表明漯河地区粘虫处于春季迁入和秋季第4代迁出状态;高空探照灯监测到的第1代到第3代粘虫更多处于过境和迁飞状态。


施肥处理对春季冻融期灰漠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洲灰漠土冻融交替明显,但缺乏该时期气体通量及动态变化方面的研究。选取NPK(氮磷钾肥)、NPKS(0.9NPK+0.1秸秆氮)、NPKM(1/3NPK+2/3羊粪氮)和NPKM+(1.5倍NPKM)处理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2013—2014年春季冻融期温室气体排放观测试验。结果显示,春季冻融期间,有机肥添加处理CO_2排放量较高,其中NPKM+和NPKM处理CO_2平均排放量分别为C 113 mg m~(-2) h~(-1)和85 mg m~(-2) h~(-1),其次为NPKS(72 mg m~(-2) h~(-1))、NPK(75 mg m~(-2) h~(-1))和CK(35 mg m~(-2) h~(-1))。同样,NPKM+和NPKM处理有相对更高的N_2O排放,春冻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N 73μg m~(-2) h~(-1)和42μg m~(-2) h~(-1),显著高于NPKS(22μg m~(-2) h~(-1))和NPK(17μg m~(-2) h~(-1))处理(p<0.05)。CH_4排放量相对较低,各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发现,N_2O在冻融期呈现先增加后急剧减少的趋势,CO_2变幅不明显。与全年总排放量相比,冻融期(27 d)N_2O的排放量占全年的9%~18%,CH_4冻融期间排放比重占全年排放量的6%~14%。所以,冻融交替期是灰漠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对高发时期,估算温室气体排放时应充分考虑。
关键词: 灰漠土 绿洲农田 施肥 N2O、CO2和CH4 冻融交替


甜瓜种质资源芽苗期和幼苗期耐NO_3~-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耐盐性甜瓜材料和提供早期鉴定指标,利用150 mmol/L NO_3~-对23份甜瓜种质芽苗期和幼苗期进行胁迫处理,以多项指标盐害系数隶属函数值和总隶属函数值为依据,比较了2个时期不同种质的耐盐性,并进行了耐盐性鉴定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甜瓜种质对NO_3~-胁迫处理的响应有明显差异,芽苗期和幼苗期耐盐性材料有4份相同,分别占芽苗期和幼苗期耐盐材料的57.14%和25.00%,耐盐和中等耐盐材料相同率为90.00%;并筛选出胚根干质量、主胚根长可作为芽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茎粗、根干质量、壮苗指数、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地上部干质量可作为幼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
关键词: 甜瓜种质 芽苗期 幼苗期 耐NO_3~-性 鉴定指标


玉米抗病相关基因ZmEDS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玉米中克隆ZmEDS1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2 164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1 860 bp,编码61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等电点为6.05,分子量为68.74 kDa,内部无信号肽结构,N端有一个酯酶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玉米ZmEDS1蛋白和高粱EDS1L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病毒侵染下该基因在感性材料郑58和抗性材料D863F中的表达模式,在两种材料中,ZmEDS1基因均在病毒侵染48 h的表达量最高,分别达到0 h对照组感、抗材料的1.56、3.47倍,在抗病材料D863F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感病材料郑58。初步判断,ZmEDS1基因应答病毒的侵染过程,且在感病材料和抗病材料中的响应模式存在差异。


神农架高山水稻冷水红退化原因及提纯材料选择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神农架高山水稻冷水红的种植特点,分析其产生退化的原因,并对其3种类型材料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确定适合神农架冷水红种质提纯复壮的类型,为冷水红种质保存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品质保证。结果表明,种植户常年留种、机械收割混杂及不同水稻品种混种是造成冷水红退化的原因;大粒短芒型材料的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及千粒质量等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材料,分别较小粒无芒型和大粒长芒型材料提高0.70 cm、2.00个、3.70个、31.00粒、3.00 g和1.20 cm、3.00个、7.50个、35.00粒、0.20 g;大粒短芒类型的脂肪含量和17种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分别较小粒无芒型、大粒长芒型提高2.79%、2.84%和7.27%、4.13%;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介于其他2种类型材料之间。综合分析,大粒短芒型是神农架冷水红理想的提纯材料。


花生籽仁外观和营养品质特征及食用型花生育种利用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籽仁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是评价食用花生品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285个不同类型或来源的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籽仁外观和营养品质性状的检测和分析,旨在为食用型花生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按照植物学类型分析了各类型的8个外观性状和5个营养品质性状的分布。结果表明,我国花生种质资源包含丰富的外观性状变异类型,能够满足不同加工用途对原料的需求,但总体上高油酸、高蛋白和低脂肪资源类型偏少。借鉴美国等烤制花生仁和糖果花生的外观和营养品质特征及我国煮食和烤制花生的生产消费市场,提出了食用型品种选育亲本的策略和备选品种类型,烤制和糖果用途花生育种亲本选配应以普通型、中间型或珍珠豆型中粒农家品种或育成品种为骨干亲本,进一步改良高油酸、高蛋白和低脂肪等品质性状。


改良倒伏指数法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初步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小麦茎秆基部弹性容易测定,因而本研究用其替换茎秆基部机械强度,对王勇等(1997)提出的倒伏指数进行改进。为验证这种方法的应用效果,以47个河南省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系及自育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小麦茎秆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多试点抗倒性验证,应用改良倒伏指数法对小麦抗倒伏能力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灌浆中期到灌浆后期,小麦基部茎秆弹性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但仍有22.3%的品系基部茎秆弹性呈上升趋势,72.3%的品系倒伏指数有所下降,说明大部分小麦品系在灌浆后期的抗倒伏能力相对于灌浆中期有所上升。经相关性分析,节间充实度、长度、干重、重心高度、地上部鲜重、茎秆基部节间弹性等特性均与小麦抗倒性有关,其中,茎秆基部第一、第二节间充实度、长度、基部茎秆弹性与抗到性关系最为密切。在灌浆中后期,倒伏指数与倒伏点率、严重倒伏点率、平均相对倒伏面积、平均倒伏级及乔春贵等(1988)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倒伏指数均呈正相关,以灌浆中期相关性较高。说明应用改良的倒伏指数衡量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是可行的,且在灌浆中期准确度更高。


黄瓜枯萎病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防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黄瓜根际土壤和根、茎中分离出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7株,这些细菌在平板上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高可达46%。经济福平抗生素诱导抗性后,这7株菌株共得到具有抗性的菌株4株:GJ-9、NH-1、P_7、XX_2J_7。检测有利福平标记的菌株在黄瓜苗根系和植株内的定殖能力,结果显示菌株在黄瓜苗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并且能通过根部运输进入茎中,从而显著提高黄瓜苗的PAL、POD和PPO防御酶活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将筛选到的7株拮抗菌的发酵液对黄瓜苗进行处理,其中拮抗菌NH-1的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6.00,防治效果达到66.03%。根据其生长形态特征及对其进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适配体在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物中毒是一类重要的食源性疾病,近年来由生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频繁出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于食品中生物毒素的快速、高效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众多快速检测技术中,基于适配体的检测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新型识别工具,适配体具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制备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已被应用于食品中危害物质的识别检测。对适配体及其在各类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基于适配体的检测方法在生物毒素快速检测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龙须菜对异育银鲫生长、体组成及营养代谢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龙须菜藻粉作为饲料原料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菜粕的可行性,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饲料饲喂对照组,以含3%(D1)、6%(D2)、9%(D3)、12%(D4)、15%(D5)的龙须菜替代菜粕配制成的饲料饲喂试验组,所有饲料均等氮等脂,异育银鲫幼鱼规格一致[体质量(8.21±0.12)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鱼,饲喂8周后,测定试验鱼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鱼体成分、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1组试验鱼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7.41%(P<0.05)、8.48%(P<0.05)、11.34%(P<0.05);D1、D2组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升高3.94%(P<0.05)、3.78%(P<0.05);D2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9.84%(P<0.05);D4、D5组异育银鲫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2.58%(P<0.05)、2.69%(P<0.05),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下降18.67%(P<0.05)、11.20%(P<0.05);D5组异育银鲫的脏体比、血清总蛋白含量和全鱼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8.43%(P<0.05)、8.26%(P<0.05)和5.72%(P<0.05),摄食率、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3.74%(P<0.05)、5.30%(P<0.05)和7.82%(P<0.05).回归分析表明,随着龙须菜替代量的增加,试验鱼全鱼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综上,饲料中适量添加龙须菜能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用龙须菜藻粉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的菜粕是可行的,以添加3%的量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