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季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
《水产学杂志 》 2013
摘要:大辽河口地处辽东湾北岸,在辽宁省营口市汇入渤海。2013年春季对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昼夜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共计8门76种属,数量、生物量均值总计分别为373.83×104ind·L-1、2.5753mg·L-1。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绿藻的种类组成、数量为主(硅藻34种属,167.45×104ind·L-1;绿藻22种属,137.36×104ind·L-1),生物量以硅藻为主(73.7%)。优势种主要是硅藻门的种类,优势种中除普生性种类、中盐性种类外,广温、广盐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扁藻Platymonas sp.也占优势。春季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的昼夜变化高峰出现在12:00和0:00,生物量高峰出现在16:00。浮游植物的种类数(P=0.013)、数量(P=0.002)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9)。


丹江陕西段春季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2012年4~5月对丹江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种类为3门17种(属),密度为10~160ind/L,平均密度为100 ind/L。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0.001 6~17.5 mg/L,平均生物量为9.023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魁蚶4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多态性好的2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日照、黄岛、蓬莱和韩国的4个魁蚶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0个位点在4个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为3~1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3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230 6;观测杂合度(Ho)为0.466 7~0.966 7;期望杂合度(He)为0.619 8~0.931 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30 1~0.909 3,表现出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4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在0.013 2~0.031 4之间,呈现出较低的遗传分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125 5~0.245 8之间;通过构建UPGMA聚类树,显示日照群体和黄岛群体最先聚类,再与蓬莱群体聚类,最后与韩国群体聚类,说明中国群体与韩国群体亲缘关系较远。


添加碳源对松浦镜鲤养殖池塘鱼体生长及水质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生物絮团形成原理基础上,在两个养殖密度池塘中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分别研究添加两种碳源对松浦镜鲤主养池塘鱼体生长及池塘水质理化因子影响。结果表明,①两个养殖密度池塘中,添加糖蜜和复合碳源均能显著促进水体生物絮团形成(P<0.05);②在两个养殖密度池塘中,添加两种碳源均能明显促进池塘中鳙和鲤生长,而对鲢和草鱼促生长效果并不明显;③低密度池塘中,糖蜜组和复合碳源组池塘总饲料系数分别较对照组低8.94%和7.32%,而高密度池塘中,两个碳源组总饲料系数分别较对照组低10.43%和6.96%;④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糖蜜和复合碳源均能显著降低池塘水体氨态氮、亚硝酸态氮和正磷酸盐含量(P<0.05),而对水体总氮和总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scFv抗体库筛选技术的建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NlpA前导肽诱导抗体锚定细菌内膜建立筛选scFv抗体库的展示技术,为高亲和力抗体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从pNAD质粒中克隆出NlpA前导肽基因序列,酶切后将该序列克隆进pHEN1表达载体中。以PEAI质粒为模板,利用PCR的方法克隆得到抗-hIL-1β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然后利用重叠PCR的方法构建得到抗-hIL-1βscFv抗体。将scFv抗体插入到NlpA leader-pHEN1表达载体中构建成展示scFv的重组质粒pBSD-scFv。将pBSD-scFv转入到E.coli DH5α中诱导表达,原生质球制备后,采用梯度浓度的抗原进行孵育,最后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抗体展示情况并且分选阳性群体,利用质粒提取的方法来替代PCR方法拯救阳性基因,转化E.coli DH5α,利用FCM再次检测该群体展示的抗体与抗原结合情况。结果所展示的抗-hIL-1βscFv抗体依次与抗原和FITC标记的抗原特异性抗体孵育后,用FCM实时检测,结果显示出很强的荧光信号并且表现出抗原浓度依赖性。拯救出的pBSD-scFv-原生质球的FCM检测结果与首次展示的FCM结果一致,该系统能够稳定的展示抗体。结论经过该细菌展示系统展示的scFv抗体能够有效的折叠,与相应的抗原具有很好的特异结合能力。


罗非鱼养殖系统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罗非鱼养殖系统(水体、底泥和肠道)的优势菌中筛选到了15株产淀粉酶的菌株,其中9株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活力(>50.0U/mL),分别为D17、D11、D38、D41、D45、D47、D51、D52和D55,D51和D52的产淀粉酶活力最强,其最高酶活力分别可达267.86(±29.41)U/mL和190.52±(42.33)U/mL。对以上9株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结果显示,菌株D17和D11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D45、D51、D41、D47和D52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菌株D55为气单孢菌(Aeromonas sp.),菌株D38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


中草药与复方对鲁氏耶尔森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水产学杂志 》 2013
摘要: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单方及5种复方制剂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芩(Radix Scutellariae)和诃子(Fructus Chebulae)对鲁氏耶尔森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均为0.028g·mL-1,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耶尔森菌病害的主要备选中草药;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的抑菌作用较强,其MIC值为0.227g·mL-1,也可作为候选药物;青蒿(Herba Artemisiae)、金樱子(Fructus Rosae Laevigatae)、连翘(Fructus Forsythiae)、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五倍子(Galla Chinensis)及金银花(Flos Lonicerae)的抑菌作用较弱,其MIC值均为0.455g·mL-1。5种复方制剂中,大黄、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和黄芩3种中草药以5:3:2的比例配伍对鲁氏耶尔森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其MIC值为0.057g·mL-1,抑菌效果弱于黄芩,但远强于大黄单独使用,可为该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复方配伍参考。


草鱼鱼种免疫操作流程简述
《科学养鱼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现在正是草鱼下塘注射疫苗免疫的季节,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草鱼"四病"(即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和防治草鱼细菌性暴发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确保免疫效果,结合大宗淡水鱼流行病学与免疫防控岗位在去年疫苗注射示范中的经验,我们总结了草鱼鱼种免疫操作注意事项,并对疫苗注射操作流程进行了图解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