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基因产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及转基因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病、抗虫、耐除草剂、抗逆境和高产优质等转基因产品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转基因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性问题的争议。为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发展转基因产品成分检测技术尤为重要。目前,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外源核酸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定性PCR技术、定量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等;二是基于外源蛋白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技术、Western blot检测技术和试纸条技术等。每种检测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根据检测的需要并结合转基因产品的类型和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检测技术或组合来满足检测的目的。就两类方法中主要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就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促进我国转基因检测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前转基因领域的发展。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生物保鲜剂延长冷鲜牛肉货架期的效果
《肉类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延长冷鲜牛肉的货架期,保证其贮藏期间的食用品质及安全性,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筛选一组复配生物保鲜剂(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和ε-聚赖氨酸),并研究其对冷鲜牛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复配生物保鲜剂中3种保鲜剂的最佳配比为乳酸链球菌素2.5 g/L、纳他霉素1.5 g/L、ε-聚赖氨酸3.0 g/L;冷鲜牛肉在(4±1)℃条件下贮藏8 d后,其挥发性盐基氮值为19.84 mg N/100 g,属于二级鲜肉;菌落总数较对照组降低2个数量级,表明复配生物保鲜剂能够有效抑制腐败菌的增长;贮藏后期,处理组冷鲜牛肉的汁液流失率较对照组减少1.73%。复配生物保鲜剂可以将冷鲜牛肉的货架期有效延长4 d。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天津地区2型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天津地区2型猪链球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本研究收集该地区部分规模化养猪场疑似猪链球菌病病料317份,通过病原分离培养、染色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及药敏试验。结果从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1株2型猪链球菌。对小鼠的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应用0.5×10~8 CFU/mL的细菌攻击小鼠,11株2型猪链球菌分离株中有6株具有致死性,其中1株致死率较强,5株致死率较弱。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1株分离菌对9种临床常见药物均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其中对阿米卡星、四环素和强力霉素耐药性最强,耐药率达到100.00%;且所有分离株均呈多重耐药,其中4个分离株为9重耐药,占36.36%(4/11)。本试验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存在2型猪链球菌感染情况,且对多种抗菌药均产生了耐药性,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在防制猪链球菌病时,应有针对性地合理、科学、规范用药和交替用药。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品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果桑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进程中果实重量、纵横径、糖酸、硬度、总酚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伴随着果实成熟进程,单果重、纵横径不断增大,但不同品种横纵径生长速度变化并不一致;硬度持续下降,且在全红期以后硬度下降显著;果实糖含量持续升高,到黑熟期骤然升高达到峰值;酸含量持续下降直至成熟;总酚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随果实成熟不断升高,但合成进程并不同步。研究明确了果桑果实成熟过程中特有的变化规律,中桑5801品质、功能营养成分优于其他品种,831A果实成熟时硬度高于其他品种,更有利于贮藏保鲜、延长货架期。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农产品微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保鲜与加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设计了一款将农产品微环境监测领域所用到的温度、湿度、氧气及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集成到一起的多功能一体化传感器系统,并且可以通过Si4463无线模块将测得的数据发送给远端服务器,为后续的环境参数预警、保鲜期预测等提供原始的数据信息,利用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测量结果。该多功能一体化传感器系统解决了传统传感器测量类型单一,且测量数据不能远程传输的问题。经实际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为农产品的仓储、物流等环节环境参数的监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 农产品环境监测 多功能一体化传感器系统 Si4463无线模块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病毒PCR-LFD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将PCR技术与可视化的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相结合,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PCR-LFD快速检测技术。依据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2条特异性引物和对应的特异性探针,其中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标记了荧光素(FITC)和生物素(Biotin)。通过对PCR退火温度、引物浓度、探针杂交温度的筛选,确定PCR-LFD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与猪伪狂犬病病毒Bartha-K61株、6种对照病毒和3种对照细菌均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限为100TCID50/100μL。该方法对同批次和不同批次猪伪狂犬病病毒DNA分别进行5次重复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该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PCR-LFD方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法检测出16份阳性样品,常规PCR检测出14份阳性样品,PCR-LFD方法的敏感性高于PCR,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且不需要琼脂糖凝胶电泳可直接判读结果,适合养殖场、基层实验室的现场检测。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棉隆与生物有机肥协同防治芹菜根腐病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本研究测定土壤消毒剂棉隆熏蒸与生物有机肥协同处理芹菜根腐病高发的芹菜地后,芹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结果表明:未经过土壤处理的芹菜地栽培60天后,芹菜根腐病发病率为29.03%,经过棉隆和生物菌肥协同处理后,对芹菜根腐病防效高达95.14%。土壤处理后不同时间采样测定发现土壤真菌、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显著低于未处理土壤,随着定植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生物得到复壮,微生物群落数量和未处理土壤相近。因此,说明棉隆对芹菜根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与生物有机肥协同应用,可以维持土壤微生物结构,对土传病害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超声预处理双酶分步水解制备滑菇抗氧化肽
《食品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超声预处理双酶分步水解滑菇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为滑菇蛋白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研究功率、温度、时间等超声预处理参数对碱性蛋白酶水解效果的影响。从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等4种酶中筛选第二步水解的最适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水解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功率300 W、温度40℃、时间20 min,碱性蛋白酶水解产物的·OH清除率最高,为86.15%。风味蛋白酶作为第二步水解的最适酶,各因素对·OH清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水解时间>酶浓度>p H>温度,其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酶浓度3 000 U/g、p H 7.0、温度55℃、水解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水解产物·OH清除率为93.17%。超声波预处理双酶分步水解滑菇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可行。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