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滴灌条件下减量施钾对香蕉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香蕉生长快,需要及时充足的水肥供应,特别是钾素的供应.研究滴灌条件下减量施钾对香蕉产量品质、钾肥利用率、钾素平衡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为制定适合香蕉生产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福建漳州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基础上,以不施钾肥(K0)和常规灌溉施钾1400 kg/hm2(K1)为对照,在滴灌条件下,设置施用常规施钾量的40%(K0.4)、60%(K0.6)和80%(K0.8)3个减施钾肥处理.在收获期测定香蕉产量和品质,计算土壤钾素平衡.[结果]与K1处理相比,K0.4处理香蕉植株茎围、果指围、每梳果数、产量均显著降低,但不影响口感品质;K0.6处理对香蕉生长、结果数和果实外形、每梳果数、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果实品质没有下降;K0.8处理促进了香蕉生长、结果性状和产量,并提高了果指围和单株果重,没有降低营养品质.4个施钾处理的净收益依次为K0.8(54179.4元/hm2)>K0.6(46663.7元/hm2)>K1(42538.1 元/hm2)>K0.4(36808.1 元/hm2),K0.8处理净收益显著高于K1和K0.6处理,K06处理显著高于K,处理,K0.4处理则显著低于K1处理(P<0.05).连续种植3年香蕉后,K0.8处理与常规K1处理的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量钾素含量未达显著差异水平,K0.4处理的土壤钾素亏缺93.3 kg/hm2,K1、K0.6和K0.8处理的土壤钾素分别盈余了501.9、8.9和220.4 kg/hm2.[结论]综合考虑滴灌条件下增产效应、经济效益和土壤钾素养分平衡,福建香蕉果园采用滴灌及减少常规钾肥用量的20%较为适宜.
关键词: 香蕉 水肥一体化 减量施钾 钾肥利用率 土壤钾素平衡


猪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
《福建畜牧兽医 》 2021
摘要:自从1986年我国首次自主成功克隆猪,克隆技术在猪的研究获得较大推进,国内陆续报道了地方品种猪的成功克隆。然而,对于克隆猪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暂时未见有较多报道。本文从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克隆技术在生猪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难点和缺点进行阐述,进一步推动猪克隆技术在猪生产中应用。


瘤菌根菌对铁皮石斛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瘤菌根菌与铁皮石斛建立共生关系后对植株地上部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液体培养瘤菌根菌属菌株,浇灌无菌盆栽铁皮石斛苗的根部共培养,观察铁皮石斛植株的农艺性状的变化,并比较不同年限铁皮石斛鲜条的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接菌处理的铁皮石斛盆栽苗比未接菌的对照生长旺盛,叶色浓绿,植株健壮,1年条和2年条的有效茎杆数分别增加了65.67%和74.25%,单茎重分别增加了55.29%和51.45%,差异显著(P<0.05),提高了铁皮石斛的产量。接菌后还提高了粗多糖、石斛碱、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其中接菌后1年条的粗多糖和粗蛋白含量较未接菌的对照分别提高了30.39%和18.7%,差异显著(P<0.05);接菌后1年条和2年条的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7%和30.25%;粗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在接菌后减少,分别减少了17.76%和36.36%,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入瘤菌根菌能够显著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说明增加产量与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并不矛盾,这对铁皮石斛的有机菌肥的开发应用、人工栽培有机种植以及鲜条采收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短短芽胞杆菌多态性分析及产挥发性物质生防菌株筛选
《福建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为研究不同地区分离的短短芽胞杆菌菌株的多样性特征,并筛选产挥发性物质生防菌株,采用REP-PCR、BOX-PCR和ERIC-PCR对短短芽胞杆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采用二分隔平板进行产挥发性物质生防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采用BOX、ERIC和REP引物可以扩增出11~15条较亮、较稳定的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达到85.71%、93.33%和90.91%,表明不同地区分离的菌株基因组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λ=4.02时,可将20株短短芽胞杆菌菌株分为3个类群,其中来源青海的75%菌株都聚集在类群Ⅱ;来源西藏的75%菌株都聚集在类群Ⅲ中的第1个亚群;来源福建漳州的菌株都聚集在类群Ⅲ中的第2个亚群。采用二分隔平板筛选到5株短短芽胞杆菌,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龙眼焦腐病菌FJAT-3586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FJAT-18569和FJAT-18570的抑菌率分别为62.80%和59.85%。本试验为研究短短芽胞杆菌多态性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为扩充采后水果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 短短芽胞杆菌 REP-PCR 挥发性物质 遗传多样性


?李新品种'晚黄金'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晚黄金’油?是普通油?特晚熟芽变优系。果实心脏形,空腔小;果皮绿黄色,部分着黄色;果肉橙黄色;平均单果质量125.0 g,最大果质量168.0 g;可溶性总糖含量10.5%,可滴定酸0.7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可食率98.1%;成熟期8月下旬。4年生树株产86.24 kg,抗裂果、抗落果。


低糖紫薯杂粮复合粉的研制
《食品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紫薯为原料,搭配苦荞、藜麦等杂粮,研制一种低糖紫薯杂粮复合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适合紫薯的干燥方式为热风干燥。紫薯磨粉时间为3~4 min。紫薯复合杂粮粉配方的最优组合为苦荞添加量5 g、藜麦添加量15 g、甜菊糖添加量0.1%、糖粉添加量1%,紫薯粉添加量80 g。此配方得到的紫薯复合杂粮粉营养丰富、口感适中。


基于牛粪垫料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橘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橘柚生长期追肥配施有机肥的可行性,根据橘柚膨果期需肥特性调配2种有机无机复混肥,采用大田实验,并设置多个施肥量,探讨有机无机复混肥用作追肥时不同施肥量对橘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1和配方2均对橘柚产量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单果重、果皮重和果皮厚度,但增加了果肉比例,其中配方1施肥量为6.0 kg/株时果肉比例最高,达68.18%。配方1的5个施肥量均显著降低了橘柚果实总可溶性酸含量,显著增加了总可溶性糖、还原糖及抗坏血酸含量,提高糖酸比。而配方2的5个施肥量显著提高了橘柚的糖酸比,部分施肥量增加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其中配方1施肥量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关系可用三次回归方程和幂函数方程拟合。综上所述,橘柚生长期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是可行的,其中配方1的肥效优于配方2,配方1推荐施肥量为4.8~6.0 kg/株为佳,而配方2推荐施肥量为3.6~4.5 kg/株为佳。


基于Pd/MWCNTs/玻碳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水样中的羟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1
摘要:目的采用Pd/MWCNTs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水样中羟胺(NH2OH)的含量。方法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Pd纳米颗粒负载于碳纳米管上制备Pd/MWCNTs纳米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对材料进行表征,构建基于Pd/MWCNTs/GCE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羟胺。结果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Pd/MWCNTs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检测羟胺线性检测范围2.0μmol/L~1.4mmol/L,检出限达0.60μmmol/L (S/N=3),灵敏度为55.43μA mmol/L,是MWCNTs修饰电极检测灵敏度的7.5倍左右。结论本方法制备的传感器检测羟胺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的特点,适用于抗氧化剂羟胺的检测。


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马齿苋根茎叶中类黄酮代谢
《西北植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取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类黄酮相关成分及其合成酶基因信息,该实验以马齿苋根、茎和叶为材料,进行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并从中选取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分析。结果显示:(1)代谢组分析发现,在马齿苋根、茎和叶中共获得32个类黄酮相关化合物,包括3个异黄酮、8个黄酮醇、11个黄酮、3个黄烷酮、5个黄烷醇和2个花青素,其中20种类黄酮化合物在马齿苋根、茎和叶部含量接近,而另外12种在不同部位含量差异明显。(2)转录组分析发现,在马齿苋根、茎和叶中共获得93条类黄酮主要合成酶基因簇信息,包括20条CHS、3条CHI、7条F3H、2条ANS、11条IFS、21条F3′H、2条F3′5′H、2条DFR、2条ANR、1条LAR和22条UF3GT。(3)qRT-PCR结果显示,所获取的6个参与类黄酮合成的酶基因,在马齿苋根、茎和叶中上下调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但不同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倍数不完全相同。研究表明,在马齿苋根、茎和叶中存在大量的类黄酮化合物及其合成酶基因,但不同类黄酮成分在不同部位含量不同,其合成代谢相关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


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检测方法研究
《茶叶学报 》 2021
摘要:儿茶素是茶叶的主要功能成分,本试验探讨了乙醇浸提、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法检测绿茶面包中儿茶素含量的可行性。选择95%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法检测绿茶面包中儿茶素含量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检测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1),70℃水浴浸提45 min;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方法为:取0.5 mL浸提液,加入2.5 mL1%的香荚兰素/乙醇溶液和2.5 mL3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20℃下反应10~30 min,取反应液在500 nm处测定吸光度。本方法中儿茶素浓度在0.025~0.3 m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同一样品重复测定6次的RSD为1.31%,儿茶素高、中、低浓度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8.75%~103.25%,本方法满足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的检测分析,儿茶素含量可作为标定绿茶面包中茶叶添加量的评价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