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
《西北植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间偃麦草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 ,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品种烟农 15杂种后代 BC2 F4 中选育的小麦种质系山农 0 0 95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 ,结果表明 :山农 0 0 95株高 78cm,穗长 17.3cm,旗叶长 36 .3cm,旗叶宽 3.0 3cm,茎杆粗壮 ,繁茂性好 ,既长又宽的旗叶、长圆锥型穗是其显著的形态学特征 ;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 n=4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PMC M 染色体构型为 2 n=2 1 ;它与普通小麦的杂种 F1 PMC M 绝大多数细胞出现 2个单价体 ,没有观察到多价体 ,平均染色体构型为 2 n=2 0 .0 8 +1.84 .以上结果表明 ,山农 0 0 95是一个小麦 -中间偃麦草的双体异代换系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CR技术在胚胎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家畜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对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扼要介绍了胚胎分割技术和采用PCR技术鉴别牛、羊等家畜胚胎性别的操作程序,对影响该技术雌雄判定率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这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各种技术细节的主要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介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山羊草D组染色体对小麦若干产量性状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粗山羊草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对四倍体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合成的双二倍体Am6-1和普通小麦品种Ph85-16的回交一代进行产量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利用从130对D基因组SSR引物中筛选出的60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对粗山羊草中几个产量性状相关的QTL位点进行了定位,发现粗山羊草的D组染色体对小麦的穗长、千粒重、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初步寻找到6个主效QTL,它们分别为与穗长相关的QSl.sdau-5D,与单株穗数相关的QSnp。sdau-4D、QSnp.sdau-7D,与千粒重相关的QT-gw.sdau-3D,与单株穗数、单株产量相关的Q.sdau-2D-1、Q.sdau-2D-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发展方向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从目前我国农作物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了农业技术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形态的动态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接种不同外源微生物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试验,研究在堆肥过程中不同形态有机态氮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全氮与酸水解性氮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外源微生物处理能加速全氮与酸水解性氮含量的降低,但至堆肥结束时,与不加外源微生物处理相比,并没有引起氮素的损失。氨基酸态氮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堆肥结束时,外源微生物处理氨基酸态氮含量明显高于不加微生物处理,表明外源微生物处理可促进氨基酸态的形成;酰胺态氮与氨基糖态氮含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各处理都是在堆肥的升温期、高温期增加,随着堆肥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在堆肥的腐熟阶段,则呈现较为平稳的走势。但相对于堆肥的不同时期,由于处理不同,酰胺态氮与氨基糖态氮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外源微生物处理酰胺态氮含量明显低于不加微生物处理,而氨基糖态氮则相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前进中的《黑龙江农业科学》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05
摘要:面对期刊市场的激烈竞争,《黑龙江农业科学》能够依据自身特点,通过运用创新手段、规范编辑工作、提高学术水平、调整版面和精美印刷等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使之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