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复合侵染‘心香’甘薯的病毒种类鉴定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心香’是中国选育的一种优质鲜食早熟甘薯品种。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和RT-PCR方法,对采集于海南省东方市1例表现为明显花叶斑驳及叶严重卷曲皱缩症状的‘心香’甘薯叶片进行感染病毒种类鉴定,发现样本中含有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和甘薯病毒C (sweet potato virus C, SPVC)和乙型线形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 SPCFV)。进一步基于病毒CP基因全长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病毒分离物分属于SPFMV RC株系、SPVCII株系和SPCFV非洲-秘鲁株系组。本研究鉴定出的复合侵染‘心香’甘薯的这三种病毒,将为该品种的病毒防控及脱毒种苗繁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 病毒检测 Small RNA RT-PCR 复合侵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柠檬皮多酚对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
《食品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载体,建立最佳胰岛素抵抗模型,探究柠檬皮多酚(Limon Peel Polyphenols,LPP)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利用含有1×10-5,1×10-6,1×10-7,1×10-8和1×10-9 mol/L胰岛素的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12,24,36和48小时,从胰岛素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两方面探究Hep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适条件;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0.05mg/mL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以及柠檬皮多酚样品组(2.5,2,1.5,1,0.5和0.1 mg/mL),利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测定葡萄糖含量,同时采用MTT法评价柠檬皮多酚对IR-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用1×10-6 mol/L的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24 h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佳方案.与IR模型组相比,0.1~2 mg/mL的柠檬皮多酚可以显著(P 0.05)提高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当0.5 mg/mL的LPP作用于IR-HepG2细胞24 h时,葡萄糖消耗量达到峰值(4.78±0.13 mmol/L),比模型组的葡萄糖消耗率高了 15.1%.在最佳建模条件下,柠檬皮多酚可以显著提高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为后续深入探究其降血糖作用机制奠定了试验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的花序和花组织形态解剖结构观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油棕花序和雌雄花结构特点,分别取油棕雌雄花序,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雌雄花的形态特点;并利用冷冻和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雌雄花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油棕雌雄同株异序,花序腋生,肉穗花序(佛焰花序),雌雄花序均由2层苞片包裹,花序由众多小穗组成。雌花有6片花瓣,内含1枚雌蕊,湿型柱头,开放型花柱,三心皮三室,每个子房室中有1枚胚珠,花柄中散布大量维管束。雄花有3片萼片3片花瓣,内含6枚雄蕊,每个花药含4个花粉囊,中间被药隔相分,花粉形态近似三角形或椭圆形,花柄主要包含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其中遍布大量维管束和纤维,为花发育提供养分和发挥支撑作用。因此,油棕花序和花的形态特征符合棕榈科植物的基本特征,但在花序性别和花解剖结构上与椰子、槟榔和椰枣等棕榈科植物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种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草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抗旱性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在生产应用中的生态价值及适应性差异,本研究测定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对9种莎草科植物种子相对萌发率、相对萌发速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胚芽长和相对胚根长5个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9种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期各指标均呈降低趋势,种质间差异较大.其中,PEG浓度≤10%时,羽状穗砖子苗(Mariscus javanicus)、毛轴莎草(Cyperus pilosus)、高秆莎草(Cyperus exaltatus)和两歧飘拂草(Fimbristylis dichotoma)的种子萌发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低浓度(5%?PEG浓度)的干旱胁迫能促进羽状穗砖子苗、毛轴莎草和两歧飘拂草胚根的生长.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显示,9种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表现为毛轴莎草?>?碎米莎草(Cyperus iria)?>?高秆莎草?>?蕨状薹草(Carex filicina)?>?羽状穗砖子苗?>?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球穗扁莎(Pycreus flavidus)?>?两歧飘拂草?>?十字薹草(Carex cruciata).
关键词: 莎草科 PEG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抗旱指标 萌发指数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PEPC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C4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酶,而木薯是C3-C4型植物,MePEPC在栽培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迄今尚未有人对MePEPC进行过系统研究.为了解木薯中MePEPC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本文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木薯全基因组中确认了5个MePEPC基因家族成员,并对MePEPC基因家族进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亚细胞定位预测、进化树分析、染色体定位、二级结构预测、基因结构域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表明,鉴定到5个MePEPC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其中分布在3号染色体的MePEPC2发生可变剪切,序列提前终止,发生功能缺失.系统进化树表明,MePEPC可分为2个亚家族(植物型和细菌型),同组成员基因结构和功能域相似.MePEPC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含有不同数量的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及胁迫响应元件,表明MePEPC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参与不同的生长发育调节过程.表达谱显示,MePEPC1、MePEPC4和MePEPC5具有较高表达,且在不同光照时间、不同发育时期、干旱及ABA胁迫下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而MePEPC2和MePEPC3表达量极低,几乎不表达.以上研究为深入研究MePEPC基因家族在木薯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木薯高光效育种提供候选基因.
关键词: 木薯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表达谱 干旱 ABA 昼夜节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海南省木生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菌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于2010至2021年对海南省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植物园内的木生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2 212份,经形态和分子系统研究,发现木生大型真菌702个种,根据最新分类系统隶属于19个目、68个科、256个属.其中多孔菌科、锈革菌科、炭角菌科、炭团菌科和丝齿菌科等16个科为优势科,共529个种,约占总数的75%;炭角菌属、锈革菌属、木层孔菌属、环纹炭团菌属、褐孔菌属、多年卧孔菌属、栓菌属和灵芝菌属等32个属为优势属,共357个种,约占总数的51%.此外,共有3个新属和92个新种是本研究根据采自海南省的模式标本发现发表的.这些物种中22种为食用菌,71种是药用菌,6种是有毒菌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胆木木质部中一个新的酚酸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胆木(Nauclea offcinalis)木质部正丁醇组分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分析包括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采用pNPG法和MTT法测试了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肿瘤细胞毒活性。从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胆木酚苷A(1)、4-O-β-D-香草酸-6-O-香草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saccharumoside B(3)、1-O-香草酸-6-(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4)、獐牙菜苷(5)、phoenixoside A(6)、杜仲树脂酚(7)、rel-5-(1R,5S-dimethyl-3R,4R,8S-trihydroxy-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 (8)、3,4-二甲氧基-肉桂酸(9)、反式肉桂酸(10)、3,4-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3,4,5-三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2)、苯甲酸(13)、原儿茶酸(14)和1,3,5-三甲氧苯(15)。其中胆木酚苷A(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和6~8均为首次从胆木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3、7、8、13和14显示出弱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所有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无细胞毒活性。
关键词: 胆木 茜草科 酚酸 胆木酚苷A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胶孢炭疽病菌对土槿皮乙酸抗性突变菌株的诱导及其生物适合度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是一个结构独特的天然二萜酸,前期发现该化合物对芒果胶孢炭疽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但其杀菌作用机制未知.本研究以芒果胶孢炭疽菌菌株JB-Q为供试对象,采用药剂驯化、紫外照射和钴辐射等方法诱导产生抗PAB的突变体,并分析抗性菌株的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仅药剂驯化法得到了18株不同抗性水平且可稳定遗传的抗PAB的胶孢炭疽菌,抗性频率为1.69×10?7.适合度研究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15~35℃范围内均能生长,且在25℃时菌丝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而不同抗性水平的突变菌株的生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低抗菌株>亲本菌株>中抗菌株>高抗菌株;渗透压测试结果表明,亲本菌株对0.02%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表现更为敏感,其抑制率高达70%;在金属离子(NaCl、KCl和CaCl2)胁迫下,抗性突变菌株则表现更为敏感.因此,研究认为PAB不易导致胶孢炭疽菌的抗性产生,但诱导产生的抗性突变菌株的生存竞争力与敏感菌株相当.此外,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土槿皮乙酸与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和戊唑醇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但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存在正交互抗性,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729(P<0.01),这表明PAB可能与微管抑制剂多菌灵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份木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的表型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木薯资源本底不清的问题,对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的30份木薯种质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进行表型评价,发掘优良骨干亲本,为木薯育种提供资源基础.从鲜薯产量、干物率、淀粉含量、地上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6个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对30份国内外收集的木薯种质资源进行表型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30份木薯种质在6个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地上生物量与鲜薯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鲜薯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综合表现较好的木薯种质有'13C004'、'R72'、'FB-4'和'SC14',而这4个木薯种质排序不同的原因是主成分1的"产量因子"、主成分2的"营养因子"、主成分3的"叶片颜色因子"占比和排序不同,从而说明这3个指标在木薯种质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30份木薯种质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表型具有显著差异,其中'13C004'作为高产高淀粉的优良资源,可推荐选育作为淀粉工业生产所用的品种和育种骨干亲本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品质特性 鉴定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