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矮牵牛同源多倍体诱导及其初期表型差异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获得并鉴定矮牵牛多倍体,采用5%NaClO消毒灭菌后,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处理矮牵牛野生品种(P.axillaris)种子,后转入MS培养基中萌发成苗,并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通过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秋水仙素对多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诱导方法.通过不同倍性矮牵牛初期表型差异的分析、气孔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统计不同倍性矮牵牛的形态指标差异.结果表明,获得了纯合率较高的矮牵牛四倍体和八倍体.在保证存活率的同时,0.10%秋水仙素处理24 h后获得最高比例的4x(47.37%)和8x(21.05%)变异植株;适当延长处理时间(36 h)可增加8x倍性的诱导材料比例(33.33%).不同倍性矮牵牛植株的形态、气孔和保卫细胞等方面存在以下规律:4x较2x变异植株的第1~2片真叶变圆,>第3片真叶后叶片形态相似;8x较4x和2x变异植株形态差异显著,表现为节间短、叶柄短、叶片肥厚多毛、叶色深绿和生长缓慢等特征;不同倍性矮牵牛的气孔和保卫细胞长度随着倍性的增加而近倍数增加,2x和4x气孔组织近圆形,但8x气孔和保卫细胞的宽度未按倍数增加而呈椭圆形.


gdo基因RNAi对小麦全蚀病菌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可利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靶基因,利用RNA干涉(RNAi)技术探讨了编码龙胆酸1,2-双加氧酶(Gentisate 1,2-dioxygenase,GDO)的gdo基因沉默对小麦全蚀病菌KX-7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gdo基因沉默明显抑制全蚀病菌的生长速率,参试30个转化子在PDA平板上的相对生长速率只有野生型对照的20.00%~87.00%.gdo基因沉默转化子使小麦致病力下降,但转化子之间有明显差异.侵染小麦28 d后,L-4转化子的小麦病情指数为39.29,明显低于野生型对照病情指数(75.93).离体培养结果表明,菌丝相对生长速率和致病能力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4个转化子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相对生长速率为S-6(59.00%)=L-2(59.00%)>L-4(42.00%)>M-5(30.00%),受其侵染小麦的病情指数为S-6(84.00)>M-5(77.08)>L-2(62.07)>L-4(39.29).初步证实gdo基因可以作为HIGS技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候选靶基因.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1,2-双加氧酶基因 遗传转化 RNA干涉 菌丝相对生长速率 致病力


基于新梢直径和果粒投影面积变化确定‘巨峰’葡萄果实发育期的灌溉阈值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巨峰’葡萄果实发育期适宜的灌溉阈值,为鲜食葡萄的精准灌溉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8 a(年)生盆栽‘巨峰’葡萄植株为试材,通过器官的连续摄像测量、根域土壤水势的实时监测和叶片日光合速率(Pn)的测定,建模分析果实发育期新梢、果实生长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土壤水势下降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和转色期,新梢日最大收缩量(MDS)显著增大时对应的土壤水势分别为-8.89 kPa和-9.21kPa。当土壤水势分别低于-17.34 kPa和-16.46 kPa时,新梢日最大值生长量(MXDG)和日最小值生长量(MNDG)均开始负增长。果粒随着土壤水势下降,其生长过程可分为急速膨大、快速膨大、缓慢膨大和收缩四个阶段。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各阶段对应的土壤水势范围依次为>-9.37 kPa、-9.37~-21.14 kPa、-21.14~-27.86 kPa和<-27.86 kPa;转色期则分别为>-10.31 kPa、-10.31~-22.05 kPa、-22.05~-32.83 kPa和<-32.83 kPa。叶片Pn日最大值在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土壤水势为0~-27.3 kPa无显著降低,而在转色期土壤水势降至-36.8kPa时显著降低。【结论】确定出既促进果实膨大、又防止新梢旺长且不会显著抑制叶片P_n的指导‘巨峰’葡萄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和转色期灌溉阈值为-12.83~-15.67kPa和-16.46~-22.05 kPa。
关键词: ‘巨峰’葡萄 植株生长 土壤水势 三次样条插值法 净光合速率


猪PAANCR组织表达谱分析及其对脂质生成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去势和非去势猪皮下脂肪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差异,筛选到一个表达差异极显著的novel lncRNA-PAANCR,本试验旨在研究PAANCR在猪育肥不同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脂质生成的关系.选用10头健康长*大二元杂交仔猪,在90和210 d各随机选取3头屠宰取样,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AANCR的表达谱,同时在3T3-L1细胞中使用siRNA干扰PAANCR的同源体lncRNAB130024G19Rik,通过油红O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对脂肪沉积的作用.结果发现,PAANCR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发育特异性,其在肺脏、子宫、脾脏、肾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而在肝脏、小肠和脑中的表达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肌肉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同时,通过siRNA介导的干扰能够显著抑制PAANCR同源体的表达量,PAANCR同源体表达量降低后,关键成脂分化和脂质沉积调控基因表达量也随之减少.提示PAANCR可以作为调控猪脂质生成的候选因子,对于深入研究lncRNA参与调控猪脂质生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猪 lncRNA 组织表达谱 RNA干扰 脂质生成


基于Android的作物表型性状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农业试验表型性状数据采集效率,充分调研了不同农作物、不同试验类型数据采集过程,设计开发了通用型作物表型性状数据采集系统(移动端APP)。移动端APP基于C/S结构开发,以Android Studio为开发平台,采用JSON数据格式,通过Android技术实现Web api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移动端APP主要功能包括模板选择、扫码定位、手动录入、数据录入、数据上传和指标字典6个模块,功能设计灵活,数据录入迅捷,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以玉米试验为例,结合作物表型性状管理系统,介绍了移动端APP的具体应用。移动端APP的开发与应用,改变了手工记录的传统数据采集方式,省去了数据二次录入过程,提高数据获取效率70%以上。


新型板栗饮料稳定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新型板栗饮料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沉淀的问题,寻找最适合板栗饮料稳定所需要的稳定剂和乳化剂。研究了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单硬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PGA)等稳定剂和乳化剂对新型板栗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黄原胶、CMC、PGA和单硬脂肪酸甘油酯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复合稳定剂质量浓度为:黄原胶1 g/L,CMC 4 g/L,PGA 2 g/L,单硬脂肪酸甘油酯1 g/L,新型板栗饮料稳定性达到71. 107%,根据极差分析得出影响板栗饮料稳定性的因子主次顺序依次为黄原胶> PGA> CMC>单硬脂肪酸甘油酯。该研究为解决板栗饮料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高产稳产抗赤霉病冬小麦新品种—郑麦136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郑麦13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室以矮抗58作为母本、济麦22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地耐寒抗倒、高产稳产、抗赤霉病突出的冬小麦新品种。201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底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同时进入2018-2019年湖北省鄂北组生产试验,有望2019年通过湖北省审定。


一个辣椒胞质雄性不育SCAR标记的KASP转化及其应用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辣椒三系杂交育种研究中缩小群体筛选范围,减小工作量,提高不育系和保持系选择效率,根据细胞质育性标记SCAR130的序列多态性位点设计KASP标记引物,使其转化为KASP130分子标记,并以辣椒三系材料的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F1杂交种为试验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仪LC480和LGC公司的SNPline这两种检测平台将KASP130标记应用于辣椒细胞质类型检测,并对该标记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KASP130标记同SCAR130标记一样可以把待试辣椒材料准确地分为可育细胞质(N)和不育细胞质(S),并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成功应用到辣椒细胞质育性的早期鉴定以及辣椒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的回交育种研究.综上,细胞质育性标记SCAR130已经被成功转化为KASP130分子标记,该标记可以明确鉴定辣椒的细胞质类型,这为其在辣椒三系杂交育种上的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辣椒 胞质雄性不育 三系配套 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低剂量棉隆熏蒸联合生物菌肥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应用效果
《植物保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土壤熏蒸联合生物菌肥对根结线虫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采用低剂量棉隆熏蒸处理后沟施YB-04菌肥的方法在日光大棚进行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棉隆熏蒸联合YB-04菌肥沟施处理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数和黄瓜植株根系的根结指数均比单独使用棉隆或YB-04菌肥的处理及对照显著降低,黄瓜移栽后90 d时线虫减退率为89.1%,根结指数为0.5,防治效果达87.8%。棉隆熏蒸联合YB-04菌肥沟施处理也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黄瓜的产量、株高、鲜重以及有效叶数均比对照显著提高了46.4%、18.8%、63.0%和17.7%。另外,棉隆单独熏蒸处理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细菌/真菌比值及土壤酶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棉隆熏蒸联合YB-04菌肥沟施处理土壤中的细菌数量、细菌/真菌比值及土壤酶活性均较棉隆单独熏蒸处理显著增加,其中,细菌数量及细菌/真菌比值分别达28.4×106CFU/g和201.2,蔗糖酶活性达86.0 mg·g~(-1)·24 h~(-1)。表明低剂量棉隆熏蒸联合YB-04菌肥沟施可以安全高效地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