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晋芝8号新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芝8号是用晋芝1号和豫芝8号杂交,经多代多元病圃定向选育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在品系比较、多点生产试验中,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干旱、高产优质等特性。2010~2011年2年山西省芝麻生产试验8个试点总平均产量1 183.5kg/hm2,比对照晋芝1号平均增产12.23%,籽粒含油量55.0%,粗蛋白(换算系数5.3)23.8%,油酸含量43.0%、亚油酸42.9%,201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芝(认)2012002,适于在山西省及相同生态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芝麻 晋芝8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气健脾中药颗粒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颗粒剂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28日龄断奶仔猪54头,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Ⅰ组抗生素治疗组、Ⅱ组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Ⅲ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后第14天时,每组随机抽取1头屠宰,无菌采集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各肠段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结果Ⅰ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均显著小于Ⅲ组(P<0.05);Ⅱ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大于Ⅲ组(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小于Ⅲ组(P<0.05);Ⅱ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极显著大于Ⅰ组(P<0.01),Ⅱ组与Ⅰ组大肠埃希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中药复方颗粒剂具有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减少腹泻频率的作用。

关键词: 中药 断奶仔猪 大肠埃希菌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腹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品种资源果实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葡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丰富数量化、规范化的葡萄种质资源描述系统内涵,对国家果树种质太谷葡萄圃114份鲜食有核葡萄品种的果实主要数量性状(果穗长度、果穗宽度、果穗重量、果粒纵径、果粒横径、果粒重量、果穗大小、果粒大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7%以上,果粒重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8.05%;果穗宽度变异系数最小为17.58%;果穗重量的变异幅度最大,为100.0~1030.0 g,变异系数为41.28%;果粒横径的变异幅度最小,为1.3~3.5 cm,变异系数为20.82%。K-S检验表明,8个数量性状的Sig值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4个点分级,1~5级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本研究为葡萄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鲜食葡萄 果实 数量性状 概率分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低温下核桃枝条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快山西省核桃抗寒育种的进程,深入挖掘核桃抗寒资源,为核桃生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主要推广的核桃品种‘礼品1号’、‘礼品2号’、‘中林1号’、‘中林5号’、‘辽核1号’、‘辽核3号’和‘晋龙1号’7个品种为试材,对其被迫休眠期1年生枝条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等部分抗寒性生理生化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所测指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酶活性呈现"降—升—降"的变化。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的变化幅度不大。‘礼品1号’和‘礼品2号’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综合分析各品种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可推测其抗寒性强弱顺序:‘礼品2号’最强,‘礼品1号’次之,‘辽核3号’和‘中林5号’抗寒性居中,‘晋龙1号’、‘中林1号’、‘辽核1号’依次降低。

关键词: 核桃 不同品种 生理生化指标 抗寒性 低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倍体小偃麦营养品质及主要品质特性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5个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2、中3、中4、中5和高蛋白优质小麦品种晋麦67的营养品质与几个主要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均显著高于对照晋麦67,并且其加工品质较好,例如中2面团稳定时间达到17.2 min时,面包评分达90.5分,可制作优质面包,克服了营养品质提高,加工品质下降的矛盾。中1和中2具有1,7+8,5+10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中3、中4、中5具有2*,7+9,5+10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营养品质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加工品质

春大白菜新品种‘晋春2号’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春 2 号’为早中熟春大白菜一代杂交种。生育期 70~75 d,叶球合抱,中桩,炮弹形,商品性好,品质佳,单株质量 2.0~2.5 kg,净菜产量 72000~78000 kg · hm-2,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在山西省中南部及全国同生态类型地区均可种植。

关键词: 大白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砀山酥梨'花柱可授性及蜜蜂授粉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CSCD

摘要:采用半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研究了'砀山酥梨'花粉萌发特性和柱头可授性.通过对'酥梨'的最适授粉时间以及7种授粉处理坐果率的研究,探讨其授粉特性.结果表明:开花后每天酥梨柱头活性最佳的时间是11时至15时,柱头最佳授粉时间为开花后第4~5天;'酥梨'花粉最适萌发温度为25℃,花粉管生长最有利的温度为22~25℃,在相同温度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7种授粉处理'酥梨'的花朵坐果率中,没有昆虫授粉的'酥梨'坐果率为0.48%和0.44%,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坐果率分别为2.83%和13.05%,'酥梨'*'雪花梨'组蜜蜂授粉的坐果率为32.95%,新鲜花粉和商品花粉坐果率分别为70.2%和13.05%.由此可见,'酥梨'是异花虫媒果树,蜜蜂可以在'酥梨'柱头活性最高时进行授粉,从而提高'酥梨'的坐果率,同时通过对'酥梨'花器官生理活性和坐果习性的研究,为'酥梨'的授粉和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砀山酥梨' 柱头活性 花粉活性 授粉处理 坐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植物生长抑制剂对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矮壮素、脱落酸、山梨醇、丁酰肼等4种植物生长抑制剂对马铃薯"晋薯16号"进行离体保存研究,选出能够延长其保存时间的抑制剂种类和浓度水平,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4种抑制剂均对马铃薯离体保存有显著的影响,最适宜常温下马铃薯离体保存的抑制剂为矮壮素400mg/L,其次为山梨醇20mg/L。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没有发生遗传变异。

关键词: 马铃薯 植物生长抑制剂 种质 离体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北方果树栽培种类日益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要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为害大幅回升、危害逐年增加。针对这一情况,在西北、东北和华北3个北方果树生产代表区域建立50余个监测示范点,开展了梨小食心虫的生物生态学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对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有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梨小食心虫年发生世代呈增加趋势;在果树混栽区域,晚熟桃为梨小食心虫的主要越冬场所。防治技术方面,在对梨小食心虫常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技术组装配套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高效节水诱捕器、国产迷向产品研发及标准化应用技术、优势天敌饲养及释放技术、专用农药研发及农药减量化技术等研究工作。前瞻性地研发了植物源诱捕剂及迷向新剂型等贮备技术。最后针对当前梨小食心虫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全球气候变暖对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的影响;(2)梨小食心虫成虫不同寄主间的转移规律;(3)梨小食心虫的抗性监测技术和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制;(4)梨小食心虫的抗性分子机理与抗性治理技术。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不同矮生型西葫芦品种冠层源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内西葫芦品种有矮生和半矮生两类,半矮生品种是目前保护地主要栽培类型。试验分别以2个半矮生"东葫4号"和"冬玉"及2个矮生品种"长青王3号"和"早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棚西葫芦群体冠层、源库特征的影响,以揭示大棚西葫芦高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从低密度到高密度,半矮生西葫芦品种冠层指标的变化高于矮生品种,叶面积指数(LAI)、源供应能力、库容量的变化呈二次曲线,透光率的变化与LAI趋势相反,源库比随密度由低到高呈线性变化,最适源库比下产量最高。低密度下,LAI较低,漏光损失大,源供应能力、库容量、源库比都较低,库容量小是其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中密度下,不同生育期LAI较高,半矮生品种最大为4.4,矮生品种最大为3.3,冠层底部的透光率较小,半矮生品种平均为12.4%,矮生品种为13.2%,源足、库大且接近最大值,半矮生品种与矮生品种最大源供应能力分别为1 169.8 g.m 2、736.9g.m 2,最大库容量分别为422.4 g.m 2、333.0 g.m 2,源库比接近最适值(半矮生与矮生品种分别为2.62、1.96)是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高密度下,结果前期LAI上升最快,达到峰值后群体底部透光率更低,结果后期下部叶片早衰,LAI下降较快,漏光损失大,源的供应能力成为高密度下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半矮生品种较矮生品种产量高,其冠层有较高较稳的源供应能力是主要因素(半矮生品种的最大源供应能力是矮生品种的1.6倍),保护地生产应选用半矮生品种。

关键词: 西葫芦 密度 冠层特征 源库比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