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响应面法优化萌发荞麦γ-氨基丁酸含量的工艺
《中国食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萌发处理可提高荞麦籽粒中γ-氨基丁酸含量水平。将荞麦萌发60 h,用乙醇和谷氨酸钠混合溶液浸泡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荞麦中GABA含量。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混合溶液的浓度、处理时间等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谷氨酸钠1.3%,乙醇0.9%,处理时间61.3 h,此时萌发荞麦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达127.96 mg/100 g,是萌发前的12.7倍。ANOVA分析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和度(R2=0.9665)。本研究为开发高GABA含量的荞麦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粒形性状主效QTL、环境互作和上位性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定位大豆粒形性状的主效QTL、环境互作和QTL间上位性。【方法】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所衍生的447个RIL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及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对3年大豆粒形性状进行主效QTL、环境互作和QTL间上位性检测。【结果】共检测到7个与粒长、粒宽、粒厚以及长宽比、长厚比和宽厚比相关的QTL,分别位于D2、C2、J_2和O连锁群上,其中粒长、长厚比和宽厚比均表现为遗传正效应,说明增加其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3对影响粒宽和宽厚比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QTL。【结论】主效QTL对粒形性状遗传产生的影响最大,上位性次之,环境互作最小,说明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是大豆粒形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
关键词: 大豆 粒形 QTL与环境互作 上位性 混合线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寒核桃新品种‘金薄香6号’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薄香6号’核桃是80年代初从新疆引入的薄壳核桃品种中实生选育出的新品种。丰产性好,抗寒性强。坚果长卵圆形,缝合线明显,平均单果质量17.12g,果仁质量8.97g,果仁饱满,壳厚1.18mm,质地致密,出仁率52.4%。果仁乳白色,颜色亮,肉乳白,肉质细腻,香味浓,商品性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黍子为材料,以喷清水不除草作为对照,研究在糜子4~5叶期喷施56%二甲四氯钠盐可湿性粉剂、72%2,4-D丁酯乳油及人工除草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为筛选适宜糜子田的除草剂种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二甲四氯钠盐可湿性粉剂和2,4-D丁酯乳油对糜子田阔叶杂草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平均株防效分别为69.33%、39.62%;与人工除草相比,两种除草剂导致糜子产量分别下降10.27%、12.47%,但与喷清水不除草对照相比,两种除草剂处理下的糜子产量分别高193.6%、186.4%;与2,4-D丁酯乳油相比,二甲四氯钠盐可湿性粉剂对糜子田阔叶杂草的平均株防效较高,地上部积累干物质较多,叶绿素和单株绿叶面积较大,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二甲四氯钠盐可湿性粉剂对糜子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较优于2,4-D丁酯乳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离子体注入技术对枣树接穗的诱变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和掌握等离子体注入对枣树接穗的诱变技术,寻找选育综合性状良好的红枣抗裂果材料的新途径,利用等离子体注入诱变的新技术手段,对山西名枣‘骏枣’和‘壶瓶枣’分别用氮、氩离子进行等离子体注入诱变处理,并嫁接调查。结果显示:用氮、氩2种离子注入枣树接穗都能引起变异。在注入剂量相同的情况下,氩离子处理的样品变异率明显高于氮离子,有利变异大多出现在氩离子处理的样品中,综合处理嫁接后的成活率和变异率因素,确定了氮、氩2种气体对枣树接穗的最适处理剂量为(6×1016~8×1016)/cm2(每平方厘米离子数),注入速率为10mA×28kV,脉冲间歇最佳占空比为60%。调查发现,诱变处理后的接穗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异,可归纳为生长速度、开花座果、叶形、果形、生育期(成熟期)5个方面。经4年的连续试验,筛选出成果率高、裂果率低的丰产型材料1个,生育期推迟10~15天,且明显抗裂果的材料2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及复配研究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浸虫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并对不同药剂进行复配,测定复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和复配效果。结果表明:苹果黄蚜对啶虫脒最敏感,其次是吡虫啉、联苯菊酯、阿维菌素,对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敏感度较低,对马拉硫磷基本无敏感性。不同药剂复配以啶虫脒与阿维菌素配合效果最好,5种不同比例配合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啶虫脒与阿维菌素质量配比为2∶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余依次为啶虫脒与阿维菌素(1∶4)和(4∶1)、啶虫脒与高效氯氰菊酯(1∶4)、啶虫脒与氰戊菊酯(1∶4)、啶虫脒与联苯菊酯(1∶2),其共毒系数均高于400。田间试验同样表明:啶虫脒与阿维菌素(2∶1)桶混处理效果明显好于单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提升区域农业发展层次,根据山西省优势农产品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提出了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目标,确定了国家级重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重点产区发展区域以及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发展与区域布局的五项对策与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