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亚麻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亚麻籽经筛选除杂后,送入脱皮机分离为亚麻籽仁和亚麻籽皮,取一定量的亚麻籽仁加入料液比1∶5的石油醚脱脂,在20℃的水浴振荡器中提取3 h,经抽滤固液分离,干燥固相,得脱皮脱脂亚麻籽。以脱皮脱脂亚麻籽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亚麻分离蛋白的工艺研究表明,亚麻分离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液pH值为9.5、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165 min。最佳工艺条件时蛋白提取率达52.71%,提取的分离蛋白的蛋白质量分数为95.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甲醇利用菌的分离及其在甲醇测定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能够利用甲醇的微生物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甲醇测定的初步研究中。【方法】采用富集培养及固体平板分离法分离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以固定化细胞和溶氧仪组合成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含量甲醇的响应时间以及溶氧变化与甲醇含量的关系。【结果】从山西清徐农用沼气池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甲醇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M21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嗜有机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organophilium)。传感系统在0.02%-1%(V/V)甲醇含量范围内测定,响应时间小于20 min,检出限为0.27 mg/L,溶氧消耗量同甲醇含量呈线性关系,拟合系数(R2)为0.9986。该测定体系不易受其它干扰物质影响,检测结果与实际样品浓度一致。【结论】该测定体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及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CBL基因鉴定及其在干旱、高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BL/CIPK信号网络系统在植物对逆境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谷子基因组中鉴定出7个候选CBL基因,命名为SiCBL1~SiCBL7。分析表明谷子CBL基因在蛋白质序列和结构上非常保守,所有预测SiCBL基因都含有7~8个内含子,而且其外显子序列同源性很高并且大部分外显子含有相同的碱基数目。预测SiCBL基因均含有4个EF-Hand功能域而且相邻EF-Hand功能域之间的氨基酸数目非常保守。进化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BL基因在陆生植物早期的进化过程中就已经存在,所有CBL基因被分为4个亚组。7个候选SiCBL基因中,4个基因(SiCBL1、SiCBL2、SiCBL3和SiCBL5)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3个(SiCBL1、SiCBL3和SiCBL7)受高盐胁迫诱导表达。SiCBL3基因在干旱胁迫下被强烈诱导可能意味着其在干旱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报道的谷子CBL基因丰富和完善了植物CBL成员,为进一步研究CBL/CIPK网络系统在抗逆作物谷子逆境响应中的功能、机制奠定了基础。
番茄采后红粉病病原鉴定及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番茄采后红粉病病原菌,通过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n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该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以粉红单端孢霉为靶标,研究百里香精油、肉豆寇精油、丁香精油、月桂精油对该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4种植物精油对粉红单端孢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丁香精油、百里香精油和肉豆寇精油抑制活性较强,月桂精油较弱。在2μL/plate,体外熏蒸条件下,前3种植物精油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率在55%以上;而在培养基接触条件下,要达到相同的抑制率,精油的浓度约为400μL/L。在相同浓度下熏蒸法较培养基接触法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更强。Na2SiO3可促进百里香精油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番茄 红粉病 rDNA-ITS 植物精油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组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生物技术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利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出高密度的分子标记对所研究的群体进行扫描,分析扫描得出的分子标记数据与表型性状之间关联关系的方法。GWAS的出现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基因组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目前主要应用于人类疾病复杂性状的分析,已鉴定出大量与人类复杂疾病或数量性状相关的遗传变异,成为研究人类基因组学的关键手段。在植物基因组中的研究应用虽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GWAS发掘植物复杂数量性状基因、为植物分子育种提供依据已成为国际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然而,GWAS的结果还存在一些问题,并非早期预测和想象的那样简单。现针对GWAS的特点,对其在人类基因组和植物基因组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全基因关联分析(GWAS) 分子标记 功能基因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边鸡MSTN基因C.234位点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连续2个世代边鸡群体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对边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边鸡MSTN基因的C.234位点存在多态性,在外显子1编码区的234bp处发生G→A的碱基突变,产生了GG、GA和AA 3种基因型。关联分析表明,无论是一世代还是二世代的边鸡群体,在6~16周龄时,AA和GA基因型边鸡的体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GG基因型(P<0.05或P<0.01)。结果提示,MSTN基因外显子1的C.234位点突变对边鸡的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初步推断该位点可用于边鸡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边鸡 PCR-RFLP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模式对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土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雨养旱作玉米生长季农田土壤CO2、N2O和CH4的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研究了改变氮、磷配比(调控施肥)和传统施肥两种模式对山西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模式对土壤CO2、CH4季节排放特征和排放总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影响N2O的季节排放动态特征和排放总量。基肥施用是影响雨养旱地N2O排放的主要因素。与传统施肥相比,调控施肥N2O季节排放总量减少70.40%。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调控施肥方式下的全球增温潜势(GWP)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均显著低于传统施肥方式,分别降低73.08%和74.00%,本研究进一步表明雨养旱地采用调控施肥的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关键词: 施肥模式 雨养旱地 温室气体减排 GWP GHG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ZjAPX基因拟南芥对NaCl、干旱胁迫的耐性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讨枣树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ZjAPX在植物渗透胁迫中的作用。将ZjAPX基因转入到模式植物拟南芥,以野生型(WT)、转ZjAPX拟南芥株系T2为试材,进行不同浓度NaCl胁迫和干旱胁迫。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均优于野生型株系;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在干旱和盐胁迫处理10 d后目的基因ZjAPX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拟南芥,表明ZjAPX的高表达明显提高了植株的抗旱和耐盐性。
关键词: ZjAPX 转基因 拟南芥 NaCl胁迫 干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新品种晋燕1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燕1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农业试验站选育的高产抗旱燕麦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燕认2010001。1选育过程晋燕13号是1998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燕麦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