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陕西首次发现二点委夜蛾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于2013年在陕西杨凌对二点委夜蛾进行系统监测。7月下旬首次监测到1头成虫,随后继续监测,8月中旬出现发生高峰,证实了二点委夜蛾在陕西的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期施用EM菌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苗期施用EM菌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解决"一年两熟区"种子包衣条件下的EM菌肥高效使用问题,于玉米4叶1心期,在山西南部对地力旺微生物菌肥EM进行了用量及配水量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喷施EM菌肥,能显著促进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其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明显改善、产量显著提高。与喷540kg清水比,45kg/hm2EM+水540kg/hm2处理玉米单叶面积增加8.29%,差异显著;穗长增加8.57%,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增加15.14%,差异显著,产量增幅达18.5%,差异极显著。与喷1080kg清水比,60kg/hm2EM+水1080kg/hm2处理的株高、茎粗、茎节数、果穗高度、叶面积均增加,差异极显著;45kg/hm2EM+水1080kg/hm2处理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单穗重、公顷穗数、产量增加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最高,增产幅度达35.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吸收剂对丰水梨果实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乙烯吸收剂通过调控环境乙烯,进而抑制梨果实软化的作用,以丰水梨为研究材料,用PE18μm保鲜袋包装,研究了乙烯吸收剂在0℃条件下,对果实冷藏期间果实硬度、乙烯释放以及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梨果实乙烯释放高峰过后,伴随着果实软化,而果实乙烯释放与袋内环境乙烯浓度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果实硬度与水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乙烯吸收剂通过对环境乙烯的调控作用,抑制了果实乙烯释放和PME、PG活性的升高,使果胶物质降解速度受限,从而有效保持了果实硬度,延缓了果实软化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壶瓶枣’果实微域环境及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果袋(专利号:CN 101697698 A)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e‘Huping’)微域环境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11—2012年对白熟期至完熟期的壶瓶枣进行套袋,期间测定袋内、外的光照强度、温度及相对空气湿度。完熟期采样,研究套袋对壶瓶枣裂果率、外观品质及含糖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套袋明显导致袋内光照强度下降;阴雨天时,袋内相对空气湿度明显增加、袋内温度明显降低;晴天时,对袋内相对温度、空气湿度无明显影响。套袋后,裂果率降低44.65个百分点,枣皮光滑;枣果可溶性糖含量降低1.57个百分点,可滴定酸降低0.01个百分点,维生素C含量升高0.09 mg·g-1,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套袋能明显改变壶瓶枣果实微域环境,降低枣裂果率,改善枣果外观品质,对其内在品质无明显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型中的山西贫困地区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与对策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西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本文从自然、经济、社会特征方面,介绍了山西贫困地区分布状况。从经济与农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率、城乡经济发展,分析了山西贫困地区推进"三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统筹推进"三化"的途径选择是: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拓展农业功能,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着力县域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以特色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发挥贫困区资源优势,增强经济实力。提出了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的对策: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实施片区扶贫开发战略;用政策导向加快贫困区整体脱贫致富;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关键词: 山西贫困地区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资源优势 县域经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特征及趋势,完善高产高效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传统耕种方式为对照,于2010—2011年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播期[秋耕早播和正常播种(对照)]、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2010年(遭遇"卡脖旱")秋耕早播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增加9.0%、7.1%和6.4%(P<0.01),百粒重(P<0.01)和出籽率(P<0.05)显著大于对照。2011年(丰水年)增幅明显增加,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3.1%、8.8%和8.5%(P<0.01),穗粒数(P<0.05)和百粒重(P<0.01)显著大于对照。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都呈增加趋势,但2010年秋耕早播过量施肥造成明显减产,2011年施肥处理经济产量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而不同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秋耕早播较低的施肥量可获得较高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2010年玉米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型,秋耕早播获得最高经济产量的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 2,该年型秋耕早播可通过适当增密获得高产,而对照增密会造成严重减产。2011年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当密度增加到7.5万株·hm 2时经济产量不再显著增加。受旱年份秋耕早播较对照缩小了密度效应,为增产奠定了一定基础,且施肥和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而丰水年互作效应不明显。对照该生态区目前的玉米栽培措施,在适期早播的基础上,减少肥料用量和适当增密是该区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方向。
关键词: 播期 施肥量 种植密度 早熟区 旱地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干旱的山西寿阳试验区,通过1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同时会增加土壤氮素盈余,提高硝态氮淋失的风险;各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主要集中于0~200 cm区域,在80 cm土层以下出现了明显的硝态氮累积峰;由于秸秆过腹还田处理氮素盈余最多,所以硝态氮累积量最高,在80~100 cm处和200~220 cm处出现了2个硝态氮累积峰,土壤下层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高,被淋失的风险增大;秸秆覆盖还田虽然累积量最少,但其在200~300 cm的累积量却占总累积量的25.63%,硝态氮淋失风险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棉花品种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激光生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4℃低温条件处理6个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幼苗,测定供试材料叶片中SOD活性、POD活性、超氧阴离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相对电导率以及根系活体染色等8项指标,比较不同棉花品种苗期抗冷性差异。对测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低温胁迫1 d后,6个品种耐冷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中50>N203>N52>K-1>N181>N177;4℃低温胁迫2 d后,耐冷性顺序为中50>N177>N52>K-1>N203>N181;4℃低温胁迫3d后N52>中50>N203>K-1>N177>N181。各生理指标综合评判结果为早熟品种中50和N52耐受性较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中间偃麦草隐形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83分子定位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新种质CH09W83为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高感小麦品种晋太170杂交、回交后代衍生而来的高代选系,在苗期免疫或高抗我国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为定位CH09W83中的抗病基因,将CH09W83与感病亲本杂交和回交,通过对F1、F2、F2:3和BC1代的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09W83成株期对E09的抗性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H83。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以658对SSR标记对台长29(感病)×CH09W83的F2群体分析发现,抗性基因pmCH83与SSR标记Xgpw7272、Xwmc652、Xgwm251、Xgwm193连锁,与两翼邻近标记Xwmc652和Xgwm25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8 cM和4.3 cM。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双端体将pmCH83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4BL染色体上。原位杂交、染色体配对及连锁标记分析结果表明,CH09W83可能是一个小麦与中间偃麦草的隐形异源渗入系。系谱和图谱位置分析表明,pmCH83很可能是来自中间偃麦草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关键词: 隐形异源渗入 白粉病抗性 连锁图谱 分子标记 GIS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