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棉花水通道蛋白序列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高效转运水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在调控植物的水分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和抗旱性能紧密相关。为初步评价分析棉花AQP序列资源,对网上最新且仅有的52条棉花AQP序列进行分子聚类,同时将其进行多序列比对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棉花AQP大致分为7类,具有丰富的多样性,AQP基因在跨膜转运以及光合中起重要作用。另外,来自水稻、大豆、玉米、拟南芥的328条AQP序列和52条棉花AQP序进行分子聚类,结果表明:有48条棉花AQP和大豆聚为一类,遗传距离较接近。

关键词: 棉花 水通道蛋白 耐盐 抗旱 分子聚类

芝麻耐旱性的鉴定方法及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芝麻的耐旱性及获得与芝麻耐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在发芽期,采用不同浓度PEG 6000处理不同来源不同种皮颜色的10份芝麻品种,测定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及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模拟芝麻干旱处理的最佳PEG6000浓度为15%;综合各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最优回归方程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成苗率可以作为芝麻发芽期耐旱性鉴定的关键指标;利用上述方法对216份核心种质资源群体进行耐旱性鉴定,相对成苗率耐旱系数值位于12.15%~93.52%,平均为60.74%,变异系数为25.22,变异丰富且呈正态分布;资源群体的耐旱性指标值与60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关联分析,获得与芝麻发芽期耐旱性有显著关联的标记30个(P<0.05),解释率在1.99%~4.96%之间,平均2.84%。试验表明,相对成苗率是最适且最方便的耐旱性鉴定指标,适用于芝麻资源的耐旱性鉴定。

关键词: 芝麻 发芽期 PEG6000 耐旱鉴定 关联分析

水分胁迫对小麦芽和根中脯氨酸含量及电导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9.2%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24 h,比较了晋麦47(旱地品种)和舜麦1718(水地品种)在发芽期芽和根相对电导率、脯氨酸(Pro)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发芽期水分胁迫24 h后,晋麦47芽与根的相对电导率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2.71%、31.04%,舜麦1718只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29%、5.3%,晋麦47芽和根的细胞膜伤害率明显大于舜麦1718;且晋麦47在芽和根中的丙二醛含量也分别比对照增加23.26%、72.55%,舜麦1718分别比对照增加15.9%、61.24%,芽和根中的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晋麦47,如相对电导率所示结果一致,说明膜组织都受到损伤,而舜麦1718表现的受损伤程度较轻。同时两个小麦品种的芽和根中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均大幅增加,晋麦47分别增加250.17%、75.31%,舜麦1718分别增加744.72%、503.42%,显著高于晋麦47,这对于舜麦1718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保护细胞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小麦 相对电导率 丙二醛 脯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黄花’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果树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超声波处理‘黄花’梨花粉介导插入外源基因的技术体系。【方法】以‘黄花’梨花粉为试材,检测不同蔗糖溶液中梨花粉破损率;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对超声波处理功率、处理时间、间隙时间、处理次数4个因子进行优化;利用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pCAMBIA 1304检测转化效率。【结果】梨花粉的适宜等渗溶液为15g.L-1蔗糖溶液。超声波处理的梨花粉受体最佳参数为:超声波处理功率160~170 W,处理时间6~7 s,间隙时间7 s,处理次数7次。采用加入含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的pCAMBIA 1304表达载体质粒检测优化的超声波处理组合,梨花粉外源基因的插入效率为3%。【结论】研究确定了超声波处理‘黄花’梨花粉遗传转化体系。

关键词: ‘黄花’梨 花粉介导 超声波处理 转化体系 GFP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糜子品种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草地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16个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萌发期与抗旱性相关的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其抗旱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糜子品种抗旱性有显著性差异。干旱胁迫抑制糜子种子萌发活力,降低了萌发速度和发芽率;干旱胁迫对糜子胚根的抑制要强于胚芽;萌发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相对萌发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均可作为糜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参考指标。河曲红黍子、伊选红糜、粘丰5号这3个品种抗旱性较强。

关键词: 糜子 萌发期 干旱胁迫 隶属函数法 抗旱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BnDGAT1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获得了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命名为BnDGAT1,并对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蛋白结构域和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等多个功能结构域,并具有8个疏水跨膜结构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nDGAT1与芥菜、拟南芥、旱金莲中DGAT1系统进化关系相对较近。利用定量PCR对BnDGAT1基因的RNA转录表达分析表明,在不同组织和角果的不同发育阶段,BnDGAT1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角果不同发育阶段,其RNA转录水平随着角果发育的成熟表达明显下调。

关键词: 油菜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硼肥对食用葵籽实性状的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微量元素硼对食用葵籽实性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提高籽实产量及籽实综合性状的硼的最佳施用方法,以食用葵杂交组合LF0701为供试材料,设计了一个二因素(喷施总量、喷施时期及比例)硼肥喷施试验(不含对照共设9个处理)。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硼肥能有效提高籽实产量,提高幅度为0.6%~13.3%,平均提高7.3%;能有效提高籽实结实率,提高幅度为0.1%~8.1%,平均提高4.7%;叶面喷施硼肥对单盘粒数没有显著影响;叶面喷施硼肥施用不当会导致籽粒变窄、百粒重变轻。处理间比较表明,9个处理以W6效果最好,即:喷施总量(纯硼)为1000g/hm2,喷施时期及比例为苗期25%+蕾期50%+花期25%。进一步分析表明,喷施时期及比例比喷施量对籽实性状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硼肥 喷施 叶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单8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单84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自选系k寿-11为母本、异16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2013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特早熟品种,需≥10℃积温2 300℃左右;种植密度以60 000~67 500株/hm2为宜。一般产量为8 000~12 000kg/hm2。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倒、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春播特早熟区种植。

关键词: 玉米 特早熟 杂交种 晋单84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田间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分配以及成熟期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氮素吸收速率在拔节-开花期达到最大;阶段氮素吸收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收获指数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W1500>W1200>W900>W0;施氮量超过150kg/hm2时,籽粒氮素积累量、氮收获指数,拔节-成熟期的氮素吸收量不再显著增加;灌水和施氮均能增加冬小麦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氮素转运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素转运贡献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冬小麦成熟期表层(0-20cm)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降低,表现为W0>W900>W1200>W1500;相同灌水处理下,各土层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处理能显著增加0-12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当施氮量超过150kg/hm2时,随灌水量增加,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由上层向下层移动.

关键词: 灌水量 施氮量 冬小麦 氮素吸收利用 土壤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农业区危害大豆的鸟类及保护性预防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我国鸟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北方地区与大豆生产相关的鸟类数量得到恢复。鸟类与大豆具有十分密切的相生相克关系,是自然生态环境中食物链之一。旱地大豆苗期主要受鸠鸽科和雉科中部分鸟类威胁,常常导致大豆缺苗断垄或毁苗情况出现。这些鸟类包括岩鸽、原鸽、灰斑鸠、粉头斑鸠、石鸡、大石鸡、雉鸡和鹌鹑8个主要种类,它们多数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杀。依据这些鸟类危害大豆的特点提出保护性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选择抗旱性强、籽粒小、子叶青色、紫花类型大豆品种,规避鸟类危害;(2)采用以快速集中出苗目标的栽培技术,减轻鸟类危害;(3)采用驱鸟剂和驱鸟器等保护性措施,防治鸟类危害。

关键词: 大豆 半干旱地区 鸟类 石鸡 雉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