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山新杨微繁殖工厂化配套生产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种(系)间耐光氧化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大豆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工光氧化筛选压下,测定了242份大豆品种(系)间耐光氧化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系)间耐光氧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R3、R5、R6期耐光氧化变异系数,分别为31%、30%、27%,全距为4级。大豆品种(系)耐光氧化程度与其产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筛选出哈03-4113、哈04-3208等8个耐光氧化品系。

关键词: 大豆 耐光氧化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向日葵生产的发展和现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

摘要:论述了黑龙江省向日葵生产发展的历史、生态分布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当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向日葵 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北海道优良食味米生产理论与技术

中国稻米 2005

摘要:分析影响米饭食味的主要因素,从育种及栽培两方面提出了降低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关键技术:选育低直链淀粉及蛋白质的优质品种;改良土壤;施用早期供氮型有机质;控制后期施氮;利用硅肥提高硅酸/氮比例;应用卫星遥感技术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 蛋白质 土壤改良 供氮方式 氮素 糙米生产效率 卫星遥感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克丰2号的遗传基础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分析了克丰2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春小麦品种克丰2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配合力高、丰产、多抗优质等突出特点。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克丰2号为育种亲本,采用不同育种途径,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优异种质 克丰2号 遗传基础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射诱变培育高油大豆新品种及其应用

核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导了高油品种培育和应用结果,并对高油品种选择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在杂交育种基础上,本研究通过遗传改良和辐射诱变处理,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利用品质分析、抗病鉴定等方法培育出合丰46号(合辐931544)、合丰47号(合辐931542)、合丰48号(合辐931556)和合辐931484等4个高油品种(系),油分含量21.28%~23.18%,单产2208~2578.5kghm2,产量较对照品种增加10.1%~13.1%,中抗一种或两种主要病害。

关键词: 辐射诱变育种 高油大豆品种 杂交育种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阶段发育动态模型的研究与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研究了不同大豆类型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在借鉴吸收析因指数形式的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WDSM)、"水稻钟"模型和DSSAT3等模型思想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大豆阶段发育动态模拟模型(SDSM)。经验正不同类型品种平均误差在1-2d内,与传统的积温法相比,其模拟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关键词: 大豆 阶段发育 动态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线虫4号大豆

中国农村科技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部一年一季高寒稻区,得天独厚的有利自然资源极适于发展水稻生产。由于历史原因,1955-1983年面积一直徘徊在13.7万-24.55万hm2,单产2535.0-4482.0kg/hm2,在中国属面积少、单产不高、变幅较大的低产稻区。1984年推广旱育稀植后,栽培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与发展,但单产仍然较低,1985-1994年10a间平均只有4744.77kg/hm2。为此,1995-1998年针对黑龙江省生产现状开展了"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3a攻关研究结果,每年平均面积39.93万hm2,占同期全省平均面积135.62万hm2的29.4%,获平均7893.0kg/hm2,较试验前五年全省平均5748.57kg/hm2增产37.3%,比同期全省平均增产32.9%,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大面积增产树立了榜样和增强了信心。研究还针对当前生产现状,论述了今后发展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景及其实现高产与之相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黑龙江 水稻生产 现状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