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烤烟新品种渠首1号对低氮胁迫的响应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烤烟新品种渠首1号是云烟87的自然变异株,以云烟87为对照,采用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设置正常供氮和低氮2种条件处理水平,通过试验分析低氮胁迫对渠首1号和对照品种云烟87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氮胁迫下渠首1号的农艺性状及生物量积累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云烟87;光合参数稳定性优于对照品种云烟87,受胁迫较云烟87轻;硝酸还原酶(NR)活性强于对照品种云烟87;根系形态指标优于对照品种云烟87,根系活力受胁迫程度较云烟87弱.即渠首1号比云烟87具有更强的耐低氮、耐瘠薄潜力,在其生产中可以减少氮肥用量,为渠首1号种植栽培技术和推广适宜区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渠首1号 低氮胁迫 烤烟 根系形态 硝酸还原酶(NR)


YB-04生物菌肥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评价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引起的根结线虫病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威胁,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保措施.本研究在日光大棚探究不同剂量的生物菌肥YB-04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并利用Biolog-Eco板研究YB-04对番茄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YB-04菌肥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和番茄植株的根结指数,其中YB-04 300 kg/hm2沟施处理的线虫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分别达66.0%和63.5%,且增产效果达20.2%.同时,番茄根围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增多,Shannon指数、McIntosh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增高,PC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与对照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YB-04生物菌肥既具有防病促生功能,又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 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生物菌肥;防治效果


玉米LEA-2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ZmLEA53功能的初步验证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2(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s-2,LEA-2)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玉米(Zea mays)LEA-2家族蛋白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研究对玉米、高粱(Sorghum bicolor)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的LEA-2进行蛋白序列比对,对ZmLEA-2家族基因进行了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的分析,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玉米种间的共线性分析,同时进行了玉米、高粱和拟南芥中LEA-2基因的共线性分析;依据转录组数据对ZmLEA-2家族基因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并对ZmLEA53的功能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玉米中共鉴定出81个ZmLEA-2基因,在10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地分布;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81个ZmLEA-2基因可分为7组,同一组基因间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个数和排序.表达模式分析显示,81个ZmLEA-2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干旱胁迫下,ZmLEA53、ZmLEA7和ZmLEA64等基因表达量上升,复水后表达量下降,推测这些基因参与了玉米耐旱性调控.ZmLEA53的过表达可以提高酵母(Saccharomyces)菌株在干旱(PEG)、盐和高温胁迫下的生存率.研究结果为探索ZmLEA-2基因家族功能及解析其在干旱胁迫响应中作用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2 (LEA-2) 干旱 酵母菌株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蛋白的免疫原性评估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1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果蝇胚胎S2细胞表达重组S1蛋白,将纯化的S1蛋白免疫4周龄昆明小鼠,收集免疫血清及脾淋巴细胞,通过ELISA、病毒中和试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表达的重组S1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PBS)相比,重组PEDV S1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提升;二免后14 d,果蝇细胞重组PEDV S1蛋白免疫组小鼠的中和抗体效价达到1∶320;免疫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外周血CD3+T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4、IFN-γ水平显著上升。综上,成功表达了重组PEDV S1蛋白,其可以诱导小鼠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促进细胞免疫应答。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1蛋白 果蝇胚胎S2细胞 免疫原性 中和性抗体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单5179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 2022
摘要:为了充分挖掘新审定品种郑单5179的生产潜力,本研究设置8个密度处理,开展密度对郑单5179的农艺、产量、抗倒伏能力和冠层结构等24个相关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郑单5179随着种植密度增大,抽雄-吐丝间隔期、空杆率、秃尖、畸形穗、茎基层LAI和穗位层LAI共6个性状指标总体呈增加趋势;穗长、行粒数、单株产量、茎粗、节长、折断力、茎基层DIFN和穗位层DIFN等8个性状指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茎基层MTA、穗位层MTA和产量等3个指标则随着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再下降趋势,产量在75000株/hm2时达到最高,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轴粗、百粒重和倒伏倒折率之和等7个指标受种植密度增加影响不大.


豇豆中啶虫脒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食品与机械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豇豆中啶虫脒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方法:将新鲜种植的空白豇豆样品粉碎、冻干、添加、混匀、二次冻干、粉碎、过筛、混匀、包装、C060辐照灭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方法进行检测,基体标准溶液定量校正.通过均匀性、稳定性检测合格后,采用实验室联合定值的方式进行测量定值.结果:该方法制备的样品易于贮藏、运输和稳定保存,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其啶虫脒特性值为(0.283 7 士 0.008 5)mg/kg(k=2).结论:试验制备的豇豆中啶虫脒基体标准物质符合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中均匀性、稳定性要求,准确度良好,能够应用于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分析仪器校准、检测方法确认评估等工作.


楸树茎腐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不同楸树材料抗病性差异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楸树茎腐病的致病原因,了解不同楸树材料对致病菌的抗性差异,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楸树植株中分离纯化菌株并验证其致病性,之后进行形态与分子鉴定,采用离体叶片穿刺法和浸根法将致病菌接种至不同楸树材料,测定不同楸树材料叶片β-1,3-葡聚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楸树茎腐病的病原菌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在离体叶片穿刺试验中,洛楸1号(CL1)病情指数最低,为39.17;在浸根法试验中,金丝楸(CJS)病情指数最低,为26.67.3个楸树材料中,CJS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最快,其活性峰值比CL1高14.89%,比豫楸2号与灰楸的杂交种(CZ2)高7.12%;CL1的SOD活性上升最快;CL1和CJS的POD活性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达到峰值,且CJS的峰值比CL1高11.11%,比CZ2高25.00%.综合病情指数和酶活性变化,CJS对茎腐病的抗性更强.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E蛋白诱发细胞未折叠反应的分子机制
《畜牧与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阐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E蛋白诱导Vero-E6细胞内质网应激分子机制,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E蛋白基因,经XhoI和BamH I酶切后与同样酶切的p-EGFP-N1载体使用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与pCDNA 3.1-GRP78共转染Vero-E6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试验和Westernblot验证E蛋白的细胞定位,并揭示其激活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证实E蛋白定位在细胞中,Westernblot方法验证E蛋白可以上调Vero-E6细胞GRP78蛋白表达水平,诱导Vero细胞内质网应激.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验证E蛋白通过PERK-eIF2α信号通路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本研究为探究PEDV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