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改进YOLOX模型的芝麻蒴果检测方法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密集条件下芝麻蒴果的准确检测,提出基于YOLOX模型的芝麻蒴果检测定位方法(CE-YOLOX模型)。该模型以CSPDarknet-53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在路径聚合网络PANet中增加104×104大尺度特征层,增强对目标细粒度特征信息的获取;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块获取目标重要的轮廓特征和空间位置信息;将传统的NMS替换为更有利于重叠目标检测的Soft-NMS算法来降低漏检情况。结果表明,在IoU阈值为0.5时,CE-YOLOX模型在全部测试集上的调和均值(F1)、召回率、平均精度分别为0.99、98.65%、99.71%,与原模型YOLOX相比,该模型分别提升了0.05、6.27个百分点、3.28个百分点。通过蒴果计数试验,CE-YOLOX模型计数准确率为96.84%,比YOLOX模型提高了5.28个百分点。改进后的模型CE-YOLOX适用于密集条件下芝麻蒴果检测。
关键词: 芝麻蒴果 果实检测 注意力机制 目标检测算法 YOLOX


金银花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金银花营养品质评价体系,对筛选和发掘金银花优异资源及金银花药食同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38份不同产地的金银花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和计算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金银花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函数,通过概率分布建立金银花营养品质综合评分标准.结果表明,138份参试材料的7种营养成分含量各有差异,变异系数为8.32%~71.23%.7种成分均受环境的影响,然而影响程度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木犀草苷与绿原酸和芦丁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异绿原酸A与异绿原酸C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木犀草素与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均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总黄酮与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木犀草素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PCA将7个营养组分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因子,PC1包括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和木犀草素;PC2包括绿原酸和木犀草苷;PC3包括芦丁和总黄酮.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339%,23.930%和18.382%,累计贡献率为86.651%.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金银花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和金银花营养品质综合评分6级标准.利用评价体系对金银花资源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客观的营养评价结果,为筛选营养品质最优的金银花材料提供依据.
关键词: 金银花 营养品质 多元统计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评价体系


西瓜抗病毒病种质资源SSR分子标记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西瓜抗感病毒病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提高西瓜抗病毒病新品种选育效率.本试验从5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多态性高且稳定的引物,对51份抗感病毒病西瓜种质进行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分析,共获得187个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2个,多态率可达75%.供试西瓜种质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Ⅰ)分别为1.759 4、1.289 9、0.185 4、0.296 1.供试西瓜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的范围在0.50~0.94之间,遗传差异系数小,表明SSR分子标记能够区别遗传变异小的种质.以遗传系数0.78为界,UPGMA聚类可将51份供试西瓜种质分为5大类,抗病毒病型西瓜种质主要集中在第Ⅰ、Ⅱ、Ⅲ大类,感病型西瓜种质主要集中在第Ⅲ、Ⅳ、Ⅴ大类,野生抗病毒病西瓜种质均分布在第Ⅰ大类,表明抗病毒病型野生西瓜种质与其他种质间的亲缘关系最远.Cophentic相关性检验的遗传相似性原始数据矩阵与UPGMA聚类结果矩阵相关系数值R为0.825,说明SSR分子标记能够准确地分析供试西瓜种质间的差异.供试抗病毒型西瓜种质的遗传多态性高于感病型西瓜种质,供试西瓜种质总体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要拓展西瓜抗病毒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需要加强遗传差异大的新种质的收集和利用.


3种粒型油莎豆种质特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莎豆是中国一种新兴的油-粮兼用型经济作物,该研究以'豫油莎3号,(中长粒)、'豫油莎2号,(中圆粒)和'YYS-4'(大粒)3类代表性粒型种质为材料,对其单株状态下的主要形态学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利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和端粒探针荧光原位杂交两种方法对油莎豆进行染色体数分析.结果表明:(1)3个油莎豆材料的产量三要素(分蘖、单粒重、单株粒数)间的差异极显著.其中,YYS-4单粒重(1.98 g)最大,分别是'豫油莎2号,(0.61 g)和'豫油莎3号,(0.37 g)的3.3倍和5.4倍;'豫油莎3号'的单株粒数(245)最多,分别是'豫油莎2号'和'YYS-4'的1.3倍和1.6倍;'豫油莎3号'分蘖数最多(29),分别是'豫油莎2号'和,YYS-4'的2.1倍和1.5倍.(2)3个油莎豆材料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其中'豫油莎2号'的油分含量(32.00%)最高,'豫油莎3号'的可溶性糖含量(21.30%)最高,'YYS-4'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3)'豫油莎2号'在3个材料中的叶片净光合效率(18.17 μmol·m-2·s-1)最高,且蒸腾速率相对较低,水分利用率最高.(4)3个材料的染色体数相同,均为156条,DAPI染色和端粒探针荧光原位杂交的结果完全吻合.


植物2,3-氧化鲨烯环化酶的研究进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萜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生物合成途径受到极大的关注,在植物中它们都是由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经过2,3-氧化鲨烯环化及羟基化和糖基化修饰产生,2,3-氧化鲨烯环化酶(OSC)催化底物环化生成三萜骨架是三萜结构多样和生物活性的基础.本综述对植物OSC基因的研究方法、克隆和功能鉴定、进化及酶结构和催化机制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植物三萜代谢途径解析,特别是OSC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最后,从酶挖掘、结构预测和定向进化三个方面展望了植物OSC今后的发展和突破.
关键词: 三萜 2,3-氧化鲨烯环化酶 研究进展 功能鉴定 酶结构 催化机制 定向进化


不同成熟度分类采收装炕对上部烟叶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上部4~6片不同成熟度烟叶分棚次装炕对烤后烟叶品质及酶活性影响,以期为三门峡及类似烟区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上部烟叶按成熟度设上部6片叶混合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炕于烤房中间棚次(CK)、上3片叶单独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于烤房下棚(T1)和下3片叶单独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于烤房上棚(T2)3个处理,研究其上部烟叶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各处理淀粉含量在干球温度38℃稳温终止前快速下降,42℃稳温终止前缓慢下降,随后趋于稳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期快速升高,CK和T1在42℃稳温开始时略有下降,随后上升,CK和T2在47℃稳温开始时达最大值;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与淀粉类似,但整个时期内均以T1含量最高;烟碱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在38℃稳温开始时达第1个峰值,随后降低,CK和T2在42℃稳温终止时达到第2个峰值后开始降低,T1在47℃稳温开始时达第2个峰值后开始降低;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分别在42℃稳温开始和终止时达峰值,随后降低,峰值后T1均高于CK和T2.[结论]上部6片叶一次采收、分成熟度编杆后装炕,有利于协调烘烤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烟叶的温湿度环境和调控烟叶淀粉、总糖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关键酶活性的代谢进程,适于在三门峡及类似烟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烤烟 上部6片叶 上3片叶 下3片叶 淀粉 蛋白质 酶活性


青贮桑叶对湖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比例青贮桑叶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60只平均体质量为(19.12±1.04)kg的健康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栏),每个重复8只,其中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以花生秧为唯一粗饲料的基础饲粮,Ⅱ、Ⅲ、Ⅳ组以青贮桑叶代替部分花生秧,青贮桑叶与花生秧的比例分别为15∶85、30∶70、45∶55.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料重比和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肌肉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分别较Ⅰ组显著降低17.14%、19.54%、16.57%和7.92%、9.50%、6.75%;Ⅲ、Ⅳ组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较Ⅰ组显著升高9.31%、8.27%;Ⅲ组肌肉棕榈酸含量显著低于Ⅰ、Ⅱ、Ⅳ组;Ⅲ、Ⅳ组肌肉中a-亚麻酸、花生二烯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Ⅱ、Ⅲ、Ⅳ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较Ⅰ组显著降低6.00%、10.29%和7.03%;Ⅲ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Ⅳ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Ⅲ、Ⅳ组湖羊背最长肌中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青贮桑叶在不影响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情况下,可改善肉品质、提高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以补饲青贮桑叶30%时效果最优.


甲咪唑烟酸对紫花苜蓿的安全性评价
《草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甲咪唑烟酸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安全性、品质及杂草防效的影响,以种植4年和10个月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紫花苜蓿刈割后10 d喷施不同浓度的甲咪唑烟酸,调查不同剂量下紫花苜蓿的安全性、品质指标和杂草防效.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7和14 d,100.8和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的株高、鲜重(P < 0.05);药剂处理后28 d,100.8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的紫花苜蓿株高、鲜重抑制作用明显减轻,但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对紫花苜蓿的株高、鲜重、根瘤量仍有显著影响(P < 0.05),其中种植4年的紫花苜蓿根瘤量明显少于种植10个月的紫花苜蓿.药剂处理后28 d,86.4、100.8和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下杂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均高于80%,但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下紫花苜蓿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 < 0.05).试验表明,甲咪唑烟酸86.4~100.8 g·hm?2剂量处理,对杂草的防效较好,对紫花苜蓿生长和品质无不良影响并能显著提高产量,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甲咪唑烟酸;紫花苜蓿;株防效;鲜重防效;安全性;品质;根瘤菌


典型农业科技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 -以入选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的16种高校学报为例
《科技传播 》 2022
摘要:研究发现:月刊载文量和被引频次普遍高于双月刊;各期刊的高被引论文大多集中于2011—2013年;高被引论文涵盖了8个学科类别,其中农业科学类最多,农作物主要集中于水稻、烟草、玉米、小麦等;有基金项目资助的高被引论文所占比例高达98.44%;综述的篇均被引频次较高,为81.64次,远高于研究论文的60.69次;综述的引文数量是研究论文的2.75倍;高等院校是高被引论文的主力军;少量的优秀期刊承载着大量的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单位主要集中于北京、江苏、陕西等地.研究结论:应适当增加载文量且缩短发表时滞;关注优势学科,追踪重大专项;有针对性地做好综述性文章的约稿;关注高被引论文产出较多的优质期刊及地区,紧跟热点研究领域.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高质量发展 综合性农业科学 高校学报 高被引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