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蕉MaWRKY1转录因子在果实和幼苗诱导抗冷性中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香蕉MaWRKY1转录因子在抗冷诱导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外源过氧化氢(H2O2)、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和丙烯(propylene)等处理香蕉果实,同时采用外源H2O2、MeJA和脱落酸(ABA)等处理香蕉幼苗,处理结束后,将实验材料放置于7℃下贮藏,通过Northern blot技术分析实验材料中MaWRKY1基因表达变化。H2O2、MeJA、SA和propylene等处理均使果实冷害症状推迟2 d出现;处理组果实中MaWRKY1 mRNA积累均早且高于对照组。H2O2、MeJA和ABA等处理也均使幼苗推迟18 h显现冷害症状;处理组幼苗中MaWRKY1基因表达提前且表达量相对较高。相比较这几种外源性调节剂,MeJA和H2O2处理的香蕉果实和幼苗所获得的抗冷效果优于其他生长调节剂,同时MaWRKY1基因表达水平也比其他处理组提前或表达量更高,推测MaWRKY1可能更加积极响应MeJA或H2O2诱导香蕉耐冷性


热风干燥温度对五指毛桃品质影响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热风干燥温度对五指毛桃段、五指毛桃片、五指毛桃须根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40、50、60、70℃热风干燥的样品中的补骨脂素、多酚、黄酮、可溶性糖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晒干样品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升高,五指毛桃段中的补骨脂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多酚含量略有增加;五指毛桃片中的补骨脂素和多酚含量受温度影响不明显,五指毛桃须根中的补骨脂素含量也是先增加后降低,而多酚含量则略有增加;五指毛桃段、片、须根中的黄酮含量全都是先增加后降低;与晒干相比,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降低;风味物质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发生较大变化.50~60℃干燥时活性成分的含量较高,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及组成与晒干样品比较接近,此时五指毛桃段、五指毛桃片、五指毛桃须根中的补骨脂素、总多酚、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0.5、0.3、1.29 mg/g;1.6、1.3、3.5 mg/g;1.5、1.0、3.45 mg/g和70~80 mg/g;醛类、吡嗪类和萘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2.75%、5.87%和14.66%.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采用50~60℃热风干燥代替传统的阴干或晒干方式,为五指毛桃热风干制加工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 五指毛桃;热风干燥;干燥温度;补骨脂素;挥发性风味物质


广西香蕉煤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植物病理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特色作物,香蕉煤污病的发生降低了果实品质,严重影响其市场价值,给蕉农造成经济损失。为明确广西香蕉上新发生煤污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株BFMY-2,并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为广西香蕉煤污病的病原菌。通过rDNA-ITS和SSU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鉴定,将病原菌鉴定为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该菌引起的香蕉煤污病为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为6.0~7.0;可利用11种供试碳源和12种供试氮源,最适碳源为果糖和木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在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80%时孢子才能萌发,最适湿度为100%。


巴西橡胶树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HbRGA1结构和功能分析
《植物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ELLA蛋白是赤霉素激素信号负调控因子,具有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解析其家族成员结构与功能将有助于揭示橡胶树DELLA蛋白家族成员调控橡胶树生长发育的机制.本研究从橡胶树热研73397叶片中克隆HbRGA1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长为2136 bp,含1839 bp的ORF,编码613个氨基酸.HbRGA1蛋白序列包含DELLA和GRAS保守结构域,与杨树、木薯和橡胶树DELLA基因相似性高达82.5%.qRT-PCR分析发现HbRGA1在橡胶树叶片中表达量高,在树皮和胶乳中表达量极低.叶片中HbRGA1表达量受喷施赤霉素和脱落酸等诱导显著上调.本研究表明HbRGA1与橡胶树赤霉素等激素信号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其在橡胶树生长发育中的结构和功能打下良好基础.


高温条件下澳洲坚果叶片黄化的生理特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摘 要:为探明高温条件下澳洲坚果叶片黄化的生理特性,以澳洲坚果品种‘HAES344’的叶片为试材,对湛江地区2019年6月份的气温进行调查,初步研究叶片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湛江地区6月份的昼/夜平均温度高达33.6℃/28.5℃,特别是遭遇了 3次较长时间的温度高峰期,其每日的昼/夜平均温度均超过35℃/29℃,可能导致了黄化叶片发生。随着叶片黄化程度的加深,叶片的SPAD值、SOD活性以及叶绿素(Chla+Chlb、Chla与Chlb)含量及其荧光参数(Fo、Fm与Fv/Fm)均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POD活性均显著升高,CAT活性则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正常叶片相比,黄化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均显著降低,而MDA和H2O2含量以及POD与CAT活性却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o、Fm、Fv/Fm、MDA、Chla、CAT、SOD、POD等8个指标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该结果对于了解澳洲坚果叶片黄化具有参考价值,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于SNP和InDel标记的巴西木薯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巴西木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本研究利用了7946个SNPs和1997个InDels分子标记,通过ADMIXTURE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GCT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巴西木薯被划分为9个亚群.这与利用PHYLIP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大概一致,其中亚群1、亚群2、亚群4、亚群6和亚群8能较好地分别聚在一起,而其他亚群中的样品大致能聚在一起,且样品间有一定的交叉.巴西木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0.274)高于中国、尼日利亚等,其中巴西木薯亚群5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0.29).巴西木薯各亚群的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群体分化指数在0.03~0.15之间),但高于中国木薯种质资源的群体分化指数.各木薯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84~0.297,平均遗传距离为0.228.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关联分析发掘优良等位基因及引种提供依据.


间作对咖啡和澳洲坚果根系形态、分布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澳洲坚果与咖啡间作对地上部生长及地下部互作效应,为生产推广复合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布置了咖啡和澳洲坚果间作盆栽实验,以二者分别单作为对照,分析植株的生长量、生物量、养分含量、根系形态以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间作咖啡和间作澳洲坚果根干重、茎干重、单株总干重分别为40.86、50.38、148.34 g,22.38、33.19、111.97 g,间作咖啡显著大于间作澳洲坚果,叶干重二者差异不显著;幼龄期间作条件下,咖啡生长速率快于澳洲坚果。间作咖啡、间作澳洲坚果与各自单作根、茎、叶、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差异均不显著。(2)间作澳洲坚果叶氮累积量2135.27 mg显著大于间作咖啡的1957.60 mg,除此之外,间作咖啡根氮、磷、钾,茎氮、磷、钾,叶磷、钾,单株总氮、磷、钾累积量均显著大于间作澳洲坚果,表明幼龄期间作条件下,咖啡养分累积量占优势;间作澳洲坚果根氮、钾累积量742.80、103.22 mg显著大于单作的535.00、37.77 mg,可见,间作根系竞争促进澳洲坚果增加根部氮的分配,提高根钾的吸收累积。(3)间作咖啡和间作澳洲坚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本株侧面根系生态位分布量占总取样量的62.63%~65.67%,其次是在株间根系生态位分布量占总取样量的16.01%~27.53%,在对应本株近侧和对应本株远侧面2个根系生态位分布较少,可见间作后二者根系主要分布于自身根系生态位,在株间位置根系交叉重叠,未在土壤深度和广度空间形成差异分布,属于间作竞争型根系统。咖啡与澳洲坚果均属于浅根系,侧根直径小,成龄澳洲坚果是高大乔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咖啡间作将处于地上、地下部竞争优势。


喜热灵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方法对喜热灵芝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中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并检测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E)-lanosta-8,24-dien-3, 11-dione-26-al(1)、ganoderone A(2)、3-oxo-15α-乙酰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6-油酸(3)、(23E)-27-nor-羊毛甾-8,23-二烯-3,7,25-三酮(4)、ganodecalone B(5)、ganoderic aldehyde A(6)、11β-hydroxy-lucidadiol(7)、3,4-二羟基苯乙酮(8)、龙胆酸甲酯(9)、ganoleucin C(10)和ganot-heaecolumol H(11),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3,4和6对肝癌BEL-7402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26.55, 11.35, 23.23, 18.66μmol·L-1;化合物1和3~6对白血病K562具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5.79, 22.16, 12.16, 35.32和5.59μmol·L-1;化合物4对肺癌A549具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42.50μmol·L-1。


橡胶草E2泛素结合酶基因TkUBC2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植物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橡胶草E2泛素结合酶在胁迫响应和信号转导中的功能,本文从橡胶草品系1151中克隆得到一个E2泛素结合酶基因,命名为TkUBC2,该基因编码区cDNA为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不同物种间的UBC2高度同源,TkUBC2与莴苣、向日葵的UBC2相似性高达99%以上.采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橡胶草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TkUBC2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而且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甘露醇介导的渗透压胁迫以及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和乙烯利(ET)可诱导TkUBC2下调表达;而NaCl盐胁迫和Uv辐射处理则上调TkUBC2表达.结果表明TkUBC2参与橡胶草抗逆反应、激素信号转导以及DNA损伤修复过程,以上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的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