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鲤鳞被SLC25A5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世界 》 2012
摘要:本研究利用差异表达技术(Genefishing)在德国镜鲤和建鲤两个皮肤中表达差异,分离和克隆了鲤鱼鳞被相关的基因,溶质载体蛋白基因SLC(Solute Carrier Protein)大家族中SLC25基因小家族,通过克隆测序的序列在NCBI中比对结果分析,和SLC25家族中的SLC25A5基因结构非常相似,同源性达到9 9%。
关键词: 鲤鱼 GeneFishingTM SLC25A5基因 鳞被


5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建立一种同时特异性地检测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目前食品中常见病原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的相关毒力基因,选择具有特异性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编码溶血素O基因、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及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检测,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评价了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通过对48份实际样品检测,验证了此多重PCR体系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周期性断食对皱纹盘鲍生长、摄食、排粪和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壳长为65mm的皱纹盘鲍进行投喂2d、饥饿1~4d的周期性断食处理,连续投喂组作为对照。皱纹盘鲍的摄食、生长、排粪和血细胞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投喂2d,饥饿天数少于2d时,皱纹盘鲍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天数多于3d,鲍体重开始下降;摄食率呈随解饿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排粪率与粪便中的有机物含量随饥饿时间增长而降低,其中,各处理阶段间的差异显著(P<0.05)。血细胞中颗粒细胞的比例在饥饿少于2d的实验组间无差异,但显著高于投喂2d、饥饿3d的实验组与投喂2d、饥饿4d的实验组(P<0.05)。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周期性断食 生长 摄食 排粪 血细胞组成


生物絮团在凡纳滨对虾封闭养殖试验中的形成条件及作用效果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凡纳滨对虾试验性封闭养殖系统中,筛选生物絮团养殖所需的适宜碳源及其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的适宜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150和300尾/m2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每天按照饲料(蛋白含量42%)投喂量的77%添加蔗糖,生物絮团4d即可形成,在84d的养殖期内,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对虾成活率在80%以上,取得较好的养殖收获。


黄渤海区张网渔业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6~7月,利用抽样调查方法对黄渤海区32个主要渔港、渔村的张网渔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依据调查资料并结合2009年度河北、辽宁、山东以及天津三省一市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1983~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中记载的张网捕捞产量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的张网渔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张网产量最高,达90.43万t,贡献率为17.18%,此后逐年波动下降。当前,张网是黄渤海区捕捞作业的重要渔具渔法之一,处在第3位,年产量为38.15万t,贡献率为10.49%。目前在黄渤海区进行捕捞作业的张网共有4个型、7个式、19种张网网型、总量69万顶。辽宁省的张网数量占三省一市张网数量的53.54%,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作业;河北省的张网数量占24.69%,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作业;山东省的张网数量占23.08%,主要分布在日照至烟台近海作业。其中以捕捞海蜇、虾类和小杂鱼为主的并列单片张网占54.51%;以捕捞毛虾为主的双锚竖杆张网占16.12%。大多数张网的最小网目尺寸均在4~30mm之间。综合分析表明,张网在黄渤海区渔业中所占比重较大、选择性较差、最小网目尺寸偏小,不利于黄渤海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野生雌雄鲫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齐鲁渔业 》 2012
摘要:对野生鲫肌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鲫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为15.36%,显著低于雄鲫(P〈0.05),而雌雄鲫肌肉的水分百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鲫肌肉样品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雄鲫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58%、7.23%、5.77%)极显著高于雌鲫肌肉(分别为16.22%、6.73%、5.24%;P〈0.01);无论以AAS进行评价还是采样CS值进行评价,雌雄鲫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雄鲫肌肉的EAAI为80.14,略高于雌鲫(77.43).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出产的鲫营养价值较高,且雄鲫的营养价值较雌鲫高.


对提高基层渔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建议
《天津水产 》 2012
摘要:基层渔业统计工作是获取渔业经济运行的客观数据,进而分析和认识渔业经济发展的客观态势,即是发现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又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制定正确的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这一意义上说,就要求我们掌握真实而准确、详实的基础统计资料。可以说,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真实、详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渔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对切准渔业经济发展及探讨未来渔业发展趋势的脉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统计工作中,基层统计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制约统计


一株凡纳滨对虾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出菌株2010061200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分离菌株对凡纳滨对虾的半数致死量为1.44×106CFU/ml。形态学观察和革兰氏染色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有一根端极鞭毛;呈球杆状、球状、棒状或梨状且有两极浓染现象;在2216E培养基上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圆形菌落,而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为绿色或蓝绿色菌落。经Biolog碳源利用反应、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得出,该菌株与副溶血弧菌、需钠弧菌等的生理生化特性最相似;16SrD-NA序列测定表明,该菌株与弧菌属中几株病原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8.9%以上。在分子进化树中该菌株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进化地位最接近。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该细菌分离物为副溶血弧菌。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16S rDNA 副溶血弧菌 脂肪酸 碳源利用


条斑星鲽精巢年周期发育规律和血液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变化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组织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雄性亲鱼精巢发育规律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条斑星鲽精巢中可见5个时相的生殖细胞类型,精巢发育可分为5期。条斑星鲽雄鱼GSI值自10月开始升高,12月达峰值(P≤0.05),之后显著下降并保持较低值至下一次生殖周期开始。HSI值在11~12月保持较高表达值,其他各月份保持相对稳定水平。CF值在5~8月保持较高水平,其他月份保持平稳状态。雄鱼血浆中睾酮(T)水平自9月开始升高并在12月(Ⅴ期精巢)达到峰值,其后显著下降并在其后的月份保持较低水平,而雌二醇(E2)在2月出现峰值,其他月份保持相对稳定水平。


中国南海北部北部湾水母类调查及三新种记述(刺胞动物门)(英文)
《动物分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材料系于2007年(1,4,7,10月)、2008年(1,7月)和2009年(1月)在北部湾水域采集的,调查海区共设52站,共采集364份样品。经分析鉴定出67种水母,其中有3新种和中国2新纪录,主辐特古水母Tregouboiva perradialis Xu,Huang et Du,sp. nov.,泡真囊水母Euphysora vacuola Xu,Huang et Guo,sp. nov.,波腺侧丝水母Helgicirrha sinuatus Xu,Huang et Du,sp. nov.,艾格帝纹水母Timoides agassizi Bigelow,1904和大腺美螅水母Clytia macrogonia Bouillon,1984。此外,还报道了20种水母为北部湾新纪录。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辐特古水母,新种Tregoubovia perradialis Xu,Huang et Du,sp. nov.鉴别特征伞近钟形,外伞有16条双层向心肋; 垂管很大,近方形,约为内伞腔深度4/5;口有4个延长成触手状的口唇,具环状刺胞,无末端刺胞球;隔膜短;4个大的椭圆形生殖腺,几乎覆盖整个垂管主辐位;伞缘无缘触手或缘基球;无眼点。正模(BG 001),北部湾S30站(17°30'N,107°30'E;水深70m),2008-07-06,梁新采(南海水产研究所)。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拉丁词perradialis,意为生殖腺位于垂管主辐位。泡真囊水母,新种Euphysora vacuola Xu,Huang et Guo,sp. nov.鉴别特征伞有钝圆形顶突;垂管长椭圆形,约有1/2长度超出缘膜口外,垂管基部很宽,覆盖着浓密泡状细胞组织;4条辐管上部与扩大的垂管基部连接;生殖腺围绕着垂管壁;主触手很长,触手基球很大,呈卵圆形至球形,触手上具30~40个成排的背轴刺胞球,无末端膨大刺胞球,另3个触手基球退化,很小,同样大小,无丝状触手,每个基球具外胚层背距。正模(BG 006),北部湾C15站(20°N,109°E;水深44m),2007-07-25,梁新采(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模(TB001),台湾海峡102站(23°40'N,118°44'E;水深54m),1988-06-29,黄加祺采(厦门大学海洋学系)。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拉丁词vacuola,意为该种在垂管基部覆盖浓密泡状细胞组织。波腺侧丝水母,新种 Helgicirrha sinuatus Xu,Huang et Du,sp.nov.鉴别特征伞略扁于半球形;胃柄长,约有1/2超出缘膜口外,垂管短小,口有4个短的略为向上弯曲折叠的口唇;生殖腺深波形,位于辐管远端1/3处; 16 ~ 24 条缘触手,每条触手具2对侧丝,每2条触手间有3~5个缘疣,具1对侧丝和3~4个平衡囊,每个平衡囊有2~4个平衡石;所有触手和缘疣基部均有向轴排泄乳突。正模(BG 007),副模(BG 008-009),北部湾S18站( 18°45'N,106°45'E;水深53m),2007-04-15,梁新采(南海水产研究所)。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拉丁词sinuatus,意为该种生殖腺深波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