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基于有序Logistic模型的宅基地使用权充分放活态度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未来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宅基地全面市场化的大胆预测下,基于对江苏省785位农民和市民的问卷调查,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充分放活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6.8%的受访者支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32.9%的受访者对此持否定态度,20.4%的受访者保持中立态度;影响城乡居民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态度的主要因素为受访者身份类型、宅基地是否闲置、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了解程度、对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政策的认知、对利用农房从事经营活动的态度、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态度。由此提出顶层设计宅基地制度改革近期和中远期目标、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由适度放活到充分放活进程、建立宅基地市场化流转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大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宣传引导力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宅基地 充分放活 态度 三权分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茬高度影响轮作紫云英生长及还田效应

土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水稻机械收割不同留茬高度(15、30、40 cm,分别表示低茬、中茬、高茬)对轮作紫云英生长、养分积累以及翻压还田后土壤养分、化学性状和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茬高度显著影响轮作紫云英生长、养分积累以及翻压还田效果。紫云英单位面积株数随留茬高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除单株分枝数外,植株株高、茎粗、单株鲜、干重均表现为高茬处理>中茬处理>低茬处理,高、低茬处理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产草量受稻茬高度影响明显,单位面积鲜、干草产量均随稻茬高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高茬处理的紫云英鲜、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19.22 t/hm2和3.27 t/hm2,较低茬处理每公顷增加15.21 t和2.53t。不同稻茬高度处理的紫云英植株碳及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差异,植株养分积累量则随稻茬高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各养分积累量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处理紫云英翻压还田后土壤pH变化差异不显著,但均较试验前略有上升;土壤电导率则表现为高茬处理大于中、低茬处理,处理间差异极显著;翻压后土壤养分变化差异较大,各养分含量均表现为随水稻留茬高度降低而减少的趋势,高茬处理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低茬处理增加41.51%、27.35%、34.96%、68.78%、82.12%。不同处理紫云英翻压还田后,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三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均以高茬处理最高,除放线菌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对细菌数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高茬处理极显著大于中、低茬处理,中、低茬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水稻留高茬(茬高40 cm)轮作紫云英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翻压还田后土壤培肥效果显著优于中、低茬(茬高≤30cm)收割的处理。

关键词: 水稻 留茬高度 紫云英 产草量 养分含量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环内酯类和高表达玉米C4-PEPC基因对水稻耐旱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可变剪接机制参与植物耐旱性的内在机制,以高表达转玉米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基因(C4-PEPC)水稻(PC)和受体"Kitaake"(WT)为材料,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外施可变剪接抑制剂大环内酯类(pladienolide B, PB)联合干旱处理下,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总可溶性糖及其组分、主要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物质含量、Ca2+、NO、H2O2、ABA含量、与蔗糖非发酵1 (sucrose nonfermenting-1,SNF1)相关蛋白激酶(SNF1-related protein kinase 3s, SnRK3s)以及剪接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中,与单独自然干旱处理(drought stress, DS)相比,在孕穗期外施0.5μmol L–1PB联合干旱处理(DS+PB),显著下降了供试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数值,其中,在DS+PB处理下, PC的株高、穗数、每穗实粒重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WT。在水培试验中,与1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PEG)相比,外施0.5μmol L–1 PB和1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PEG+PB),均显著降低了供试水稻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相对含水量、总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CAT酶活性、PEPC酶活性、糖组分(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Ca2+、NO和H2O2的含量,其中, PC中3个糖组分以及钙离子含量始终高于WT。与PEG处理相比, PEG+PB处理也导致水稻叶片内糖信号SnRK2s基因(SAPK8和SAPK9)和3个SnRK1基因表达量下降,其中PC的SAPK8、SAPK10、OsK1a和OsK24表达均高于WT;进一步10mmolL–1EGTA钙离子螯合剂引入实验证明,钙离子通过调节剪接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水稻干旱响应。相关性分析也表明,PC中钙离子含量分别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ABA含量以及剪接因子RS33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综上,可变剪接参与水稻干旱响应,水稻可通过叶内糖信号SnRK1s和SnRK2s基因以及钙离子,参与调节剪接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水稻耐旱起积极的作用。与WT相比, PC的增益效果更强,这与其内源高钙离子和糖组分含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 水稻 可变剪接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大环内酯 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草莓新品种紫金早玉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金早玉是由极早熟抗病草莓新品种宁玉与爱知6号杂交选育出的早熟抗病草莓新品种。果实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20.6 g,果面红色、光泽强,果肉橙红色。果实风味酸甜,香气浓郁,全年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1.1%,果实硬度高,为2.0 kg·cm-2。在江苏南京地区,9月上旬定植,11月中旬成熟。植株耐热性强,育苗容易;抗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丰产,产量达39 t·hm-2。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设施促成栽培。

关键词: 草莓 新品种 紫金早玉 抗病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比基质对草莓母苗生长和抽生匍匐茎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质是植株在无土栽培过程中一种替代土壤的、可供根系生长的栽培介质。探索不同基质对草莓母苗生长及抽生匍匐茎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草莓母苗生长的基质配方,为壮苗提供可靠思路。【方法】以草莓品种‘宁玉’为试材,采用容积为3 L的盆钵,以草炭、椰糠、珍珠岩、蛭石和陶粒为基质原料,经预试验对5种基质原料进行理化性质分析,设置3组不同配比基质,分别是T1,草炭(10~30 mm)∶椰糠∶珍珠岩∶蛭石∶陶粒=3∶1∶1∶1∶0.5;T2,草炭(10~30 mm)∶椰糠∶珍珠岩∶蛭石∶陶粒=3∶0.5∶2∶0.5∶0.5;T3,草炭(0~10 mm)∶椰糠∶珍珠岩∶蛭石∶陶粒=3∶1∶0.5∶1.5∶0.5。测定不同处理对草莓母苗叶面积、茎粗、株高、匍匐茎数量和地上地下鲜质量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系POD、PAL、PPO、SOD活性和MDA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T3理化性质理想,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质地疏松且偏酸性,种植的母苗生长状态与抽生匍匐茎能力最佳,生长健康,无明显病虫害,叶柄长、叶面积、茎粗、株高比T1、T2高5%~25%,匍匐茎数量和地上地下总鲜质量比T1、T2高20%~40%,整体长势对比其他处理差异显著。根系活力和根系POD、PAL活性等抗氧化酶活性比T1、T2高20%~80%,MDA含量比T1、T2低10%~35%,表明T3种植的草莓母苗在提高抗逆性方面也达到显著效果。【结论】T3的基质配比对草莓母苗的生长和根系发育的促进作用明显,能够较好地提高草莓盆栽育苗的质量及促进母苗匍匐茎抽生,可为未来的草莓生产种植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草莓 基质 配比 生长 匍匐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三角地区市场常见农产品中40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和特征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长三角地区市场小麦、玉米、稻谷、番茄和桃等常见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和特征,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的超市、农家和农贸市场等抽样采集农产品720份,包括120份小麦、150份玉米、150份稻谷、150份番茄和150份桃。谷物样品先后经水和含1%(V/V)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果蔬样品经含1%(V/V)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提取液通过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准确测定其中40种重要真菌毒素的含量。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检出率和含量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对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与产地温、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720份农产品中共检测到36种真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链格孢霉毒素、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修饰物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等,总检出率为75.3%。其中,伏马毒素B1(FB1)检出率最高(49.0%),其次为细交链孢菌酮酸(TeA)(37.5%)、伏马毒素B2(FB2)(35.7%)、腾毒素(Ten)(29.6%)、伏马毒素B3(FB3)(29.3%)、ZEN(22.6%)、DON(21.4%)、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0.7%)、赭曲霉毒素A(OTA)(10.4%),赭曲霉毒素B(OTB)(8.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3G)(7.2%)、赭曲霉毒素C(OTC)(6.4%)、黄曲霉毒素B2(AFB2)(5.8%)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5.4%)。59.5%的农产品样品受到2种或2种以上真菌毒素污染,同一份样本中被检出毒素数量最多达到23种。根据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有1份玉米样本黄曲霉毒素B1(AFB1)超标,1份稻谷样本OTA超标,6份小麦和2份玉米样本ZEN超标,总超标率为1.4%,整体污染水平不高。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表现出一定的类型和地区差异。小麦中,Ten、TeA和DON污染最严重;玉米中,伏马毒素污染较普遍;稻谷中则主要为Ten、TeA和伏马毒素;果蔬中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和链格孢毒素等真菌毒素检出较多。从地区来看,浙江省小麦样品中DON和ZEN污染水平最严重,安徽省玉米样品FB1污染浓度较高,而江苏省稻谷样品中DON和ZEN的检出率和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相关性分析表明,谷物中Ten、TeA、FB1、DON和ZEN等毒素的含量与产地温、湿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果蔬中毒素的含量与温、湿度均无相关性。【结论】长三角地区市场农产品被多种真菌毒素污染,总体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单一样品受到多种毒素混合污染的情况较多,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农产品 混合污染 长三角地区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LED光照对番茄果实品质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调制光源,在白光背景下添加不同的光照,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照下矮化番茄果实产量、果实品质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旨在探明不同LED光照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光背景下添加红光、蓝光和红蓝组合光后,番茄结果时间显著提前。番茄果实横径和纵径在不同光照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白光对照单果质量最大,白光+红光+蓝光处理果实数量最多。白光+红光+蓝光处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番茄红素含量均最高,与白光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9.68%、43.80%和42.49%。白光对照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由此可见,红光和蓝光是影响番茄果实品质的主要光照。

关键词: 番茄 LED光照 果实品质 糖类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和土壤修复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多年地膜污染棉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出邻苯二甲酸酯(PAEs)降解真菌,筛选分离出对PAEs降解效果良好的3株非致病真菌PAE1、PAE6、PAE8,经形态学特征及18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菌核生枝顶孢霉(Acremonium sclerotigenum)、辐毛鬼伞(Coprinellus radians)、耐盐枝孢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3株真菌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起始质量分数为10 mg/kg时降解效率最高,PAE6降解率达68.4%。3株真菌均能降解多种PAEs,推测出其降解生物代谢路径为:PAE→单酯→PA→PCA→CO2+H2O。将3株真菌接种到DBP及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污染的土壤中,接菌后21 d, DBP及DEHP降解率分别为47.2%~70.6%、54.1%~73.4%,其中PAE6对DEHP的降解率最高,达73.4%。表明3株真菌对土壤中DBP及DEHP污染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PAEs) 降解真菌 降解特性 土壤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业治污"模式削减丘陵区农业面源氮排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丘陵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降雨径流易发区和水土流失敏感区。诸多因素使农业面源氮排放成为丘陵区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难题。为此,本研究以目标区域的产业发展为前提,基于丘陵小流域氮素流失特点,以氮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针对农村生活源、农田种植源和畜禽养殖源分别构建了生活污水的稻田安全消纳净化技术、生态种植串联沟渠塘堰的立体消减技术和种养结合的畜禽粪污多级循环全消纳技术体系,提出了"产业治污"运行及管理模式,即:根据流域环境承载力确定产业结构和规模,建立"企业订单+基地+农户+专家团队"的产业控污机制和"村企合一参与式"的治污管理体系。并基于国家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在湖北省竹溪县竹溪河源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中进行了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实践证明,"产业治污"模式实现了目标区域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有效削减丘陵区农业面源氮排放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关键词: 丘陵区 农业面源 产业治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Pi-9基因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9的‘盐稻10号’为母本,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利用Pi-ta、Pi-b和Pi-9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的分离株系进行基因检测,结合田间选育,抗性接种鉴定。【结果】将Pi-ta,Pi-b和Pi-9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抗稻瘟病、产量高,米质优的水稻新品系‘盐稻1626’。【结论】该品种适宜在我国北方黄淮海粳稻区域推广种植,不仅为育种家提供水稻抗性多基因聚合育种的方法,而且为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