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鳜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的鉴定、毒力及溶血性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溃疡病的鳜肾脏中分离出一株病原细菌编号为GYK1。此株病菌人工感染鳜、银鲫、剑尾鱼,实验鱼出现出血、肌肉坏死或溃疡症状;腹腔注射攻毒,对鳜、银鲫、剑尾鱼、小鼠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33×104、1.06×105、1.26×105、1.05×106CFU/g;菌培养液上清能溶解鳜、加洲鲈、银鲫、小鼠、兔、绵羊、人O型血等的红细胞,在绵羊血平板上为β 溶血,不同代次和保存条件的细菌溶血性稳定。细菌在电镜下的形态、生化特性和ID32E系统自动鉴定的结果均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PCR扩增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的毒力基因气溶素基因(aerA)209bp片段,进一步说明此株病原细菌为含有毒力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实验结果表明,GYK1是一株毒力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嗜水气单胞菌。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鉴定 毒力 溶血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中华鲟性腺发生与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水产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人工繁育中华鲟的性腺发生及两性分化过程。中华鲟出膜后3d,原始生殖细胞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于肾管区腹下方。出膜后11d,生殖褶形成,到2月龄和7月龄时,性腺中分别出现血管和脂肪组织,直到8月龄性腺均处于两性未分化状态,划分为0期。9月龄(体重0.6~1.1kg),性腺出现组织学水平上的两性分化,性腺划入Ⅰ期。Ⅰ期性腺中,精(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以初级精(卵)母细胞出现作为Ⅱ期开始的标志,精巢和卵巢分别于1.8~2.2年龄(1.55~5.6kg)和2.5~3.0年龄(3.1~8.2kg)进入Ⅱ期。3年龄以后,性腺发育分化陆续达到肉眼可分辨性别的程度,5~5.6年龄(18~35.5kg)时,所有的性腺能肉眼区分雌雄,但精巢和卵巢仍都处于Ⅱ期,其中卵母细胞的卵径为60~240μm。

关键词: 养殖中华鲟 性腺发生 性腺分化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施舌苗种的中间培育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平均壳长为24.0 mm、平均个体重为2.0 g的西施舌人工稚贝进行水泥池中间培育试验。结果显示:采用150%的日流水量并结合底质定期冲洗和更换等措施,经177 d培育,西施舌苗种平均壳长为40.0mm,平均个体重为9.8g,基本达到养成所需的规格标准。其壳长生长速度为0.09 mm/d,体重生长速度为0.04g/d。成活率为68%,高于潮间带围网培育和土池中间培育。

关键词: 西施舌 苗种 中间培育 生长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鳀鱼鱼体能值的季节变化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9月黄海中南部水域鱼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产卵、索饵和越冬期鱼体能值的季节变化以及精巢和卵巢能值的变化情况。产卵期 (5~ 7月 )、索饵期 (8~ 10月 )和越冬期 (11~ 1月 )鱼能值的变动情况反应了性腺发育状况。卵巢能值和精巢能值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幼鱼和成年鱼能值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 ,但各个月份幼鱼能值均比成鱼低。鱼体能值从越冬期到产卵前期变化很大 ,达 4 0 %~ 5 0 % ,这主要由脂肪含量变化引起。湿重丰满度系数比干重丰满度系数估算鱼体能值准确度差。

关键词: 黄海 鳀鱼 能值 季节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配合饲料驯饲施氏鲟幼鱼的初步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已经用水蚯蚓作为饲料培育了2周、平均体重0 87g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幼鱼,采用以水蚯蚓投喂(A组)作为对照,用硬颗粒直接投喂(B组),水蚯蚓、硬颗粒交替投喂(C组),水蚯蚓、软颗粒及硬颗粒交替渐进投喂(D组)3种方法驯化,试验35d,研究配合饲料对施氏鲟幼鱼的驯化效果。结果表明:用3种投喂方法均可在28d之内完成配合饲料的驯化过程;B组、C组和D组的驯化成活率分别为41 2%、47 9%和72 1%,后者与前两者的成活率差异显著(P<0 05);试验结束时,各组间试验鱼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 05)。

关键词: 施氏鲟 配合饲料 驯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化床生物滤器净化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工艺与特性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封闭式集约化养鱼,需要选择和使用效果好、负荷率高的水处理方法,以提高单位水体的鱼载量和降低成本。该试验在封闭式集约养鱼系统中采用了流化床生物滤器水净化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化床生物滤器出水总氨平均值低于0.5mg/L时,鱼载量是固定床生物滤器的2~3倍,总氨负荷是固定床生物滤器的3倍,更节省水资源。采用该系统养鱼,鱼类生长正常,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和建筑费用可减少50%。

关键词: 流化床生物滤器 养鱼系统 循环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蓠风味食品杀菌技术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江蓠风味食品不同的杀菌工艺和方法进行探讨和比较筛选,结果认为,采用加热杀菌,对江蓠风味食品的外观、口感等质量影响较大,应避免采用;常温下化学药物杀菌是江蓠风味食品较为可行的杀菌方法。比较几种化学药物的杀菌效果,认为含氯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好,对产品的外观及质量影响较少。有效氯浓度为150mg/kg的次氯酸钠溶液,调节pH为5.5左右,杀菌10min,可以得到满意的杀菌效果和产品质量。

关键词: 江蓠 风味食品 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贝类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海洋贝类中寄生的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衣原体(Chlamydia),通常寄生于宿主的鳃和消化腺上皮组织细胞的细胞质内,一般形成嗜碱性包涵体,可对宿主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但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宿主的系统病理变化,也不会导致死亡。本文对该方面国内外研究的历史、进展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海洋贝类原核生物感染的宿主范围、危害、检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海洋贝类 立克次体 衣原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鲶(怀头鲶♀×鲶鱼♂)胚胎发育进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低温催产药物进行人工催产、授精 ,获得的杂交鲶受精卵平均卵径 1.6 4mm ,卵粒质量 3.5~ 3.6mg。利用 0 .3%胰蛋白酶对受精卵脱膜 ,解剖镜下连续观察 ,并将其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七个阶段 ,对所需时间和发育各时期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在 18.2~ 19.7℃水温条件下 ,孵化积温为 10 35℃·h ,经 5 1h2 6min孵化出苗。

关键词: 怀头鲶 鲶鱼 杂交 受精卵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盐度、光照对半滑舌鳎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孵化条件调控技术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半滑舌鳎 (CynoglossussemilaevisG櫣nther)胚胎发育与盐度、温度和光照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并提出胚胎孵化的优化技术以促进半滑舌鳎人工繁育工作的发展。实验表明 ,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为 2 5~ 35 ,此盐度范围内孵化率都可达 88%以上 ,盐度低于 2 0或高于 4 0孵化率会明显降低 ,同时初孵仔鱼畸形率会随之升高。胚胎在 2 2~ 2 4℃范围内的孵化率最高 ,达 82 %以上 ,且畸形率最低。不同的光照节律和光照强度对胚胎的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影响不大 ,但是对胚胎发育速率和孵化时间具有明显的延滞或促进作用。综合胚胎发育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合实际操作技术 ,对半滑舌鳎受精卵孵化条件加以优化 ,提出了工厂化育苗条件下提高半滑舌鳎受精卵孵化率、获得优质仔鱼的孵化方法和技术工艺。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胚胎发育 环境因子 孵化条件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