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萝卜(Raphanus sativus)Dof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of (DNA-binding with one finger)蛋白是一类在植物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本研究对萝卜Dof转录因子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进化关系、保守模体、染色体位置分布及不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研究发现,萝卜基因组中鉴定出的63个Dof基因,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可以分为9个亚族。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四种作物系统进化树的分析表明,该家族基因在植物中具有高度同源性。对其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该基因家族具有一定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基因RsaDof03和RsaDof25在各个组织中表达量均相对较高,预测其参与萝卜不同的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萝卜Dof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萝卜(Raphanus sativus) Dof 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浙江省部分地区鸭源沙门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调查
《中国家禽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养殖场及屠宰场中鸭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特征,研究于2018年在浙江省的5个地区随机采集新鲜粪便样品、肛拭子样品及盲肠样品共计596份,分离培养后采用飞行时间质谱(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鉴定,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及MLST分型,并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16种抗生素的药敏特征。结果显示:共分离78株鸭源沙门菌,分布11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39.7%);10个ST型中优势序列型为ST19(39.7%),MLST分型结果与血清型分型结果基本对应。药敏检测结果显示,78株沙门菌对四环素(83.3%)的耐药率最高,对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次之,对黏菌素、奥格门丁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其中,多重耐药菌株占比为82.1%,发现一株最多可抗12种抗菌药物的沙门菌。以上结果表明浙江省鸭源沙门菌的流行率较高,血清型及ST型丰富度高且耐药状况较严重,鸭源沙门菌的流行及耐药状况应受到持续密切关注。


发酵饲料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混合饲料和发酵酒糟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35周龄龙岩山麻鸭7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4%的发酵混合饲料和2%、4%的发酵酒糟。试验期3个月。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和4%发酵酒糟显著升高了蛋鸭的日产蛋重(P<0.05),饲粮添加4%发酵酒糟显著降低了蛋鸭的料蛋比(P<0.05),饲粮添加4%发酵酒糟显著升高了鸭蛋中蛋清重和蛋黄颜色(P<0.05),饲粮添加4%发酵混合饲料和4%发酵酒糟显著降低了蛋鸭肌胃和腺胃pH(P<0.05),饲粮添加4%发酵混合饲料显著提高了蛋鸭空肠脂肪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2%和4%发酵酒糟显著提高了蛋鸭空肠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4%发酵酒糟显著升高了蛋鸭空肠黏蛋白2、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SIgA含量(P <0.05)。综上所述,发酵酒糟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功能优于发酵混合饲料,且以4%的添加水平效果更好。


不同饲料对稻纵卷叶螟取食代谢及消化酶活性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alis对水稻、玉米和人工饲料的取食代谢效应以及取食后幼虫生长发育、物质积累和中肠消化酶活性变化。【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水稻叶片、玉米叶片及人工饲料饲养稻纵卷叶螟,观察生长发育状况,取特定龄期幼虫测定消化代谢、营养物质积累及中肠消化酶活性。【结果】取食水稻的稻纵卷叶螟蛹重最高、历期最短,与玉米和人工饲料差异显著,取食人工饲料幼虫历期最长。取食不同饲料后单雌产卵量、产卵历期以及成虫寿命之间无显著差异;取食水稻的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玉米和人工饲料,取食人工饲料近似消化率最高;取食水稻和玉米的幼虫体内脂肪积累量显著高于人工饲料,取食人工饲料幼虫体内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显著高于水稻和玉米。人工饲料的幼虫体内总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三种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水稻和玉米。【结论】不同饲料饲养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累积均有影响,而稻纵卷叶螟幼虫可能通过调节取食量及消化酶活性的方式保证对食料中营养物质摄取。


施用生物炭6年后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0(BC_0)、7.5(BC_1)、15(BC_2)和22.5(BC_3)t·hm~(-2)水稻秸秆生物炭及3.75 t·hm~(-2)水稻秸秆(STR)一次性施加6年后对稻田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6年后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34.6%、12.4%和26.2%,土壤pH值和容重显著降低,但对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增加,土壤荧光素二乙酸酯酶(FDA水解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BC_2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增加量最大,增幅为36.5%.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FDA水解酶和脲酶主要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关;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施用生物炭6年后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增幅分别为48.8%和27.5%,而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BC_0.STR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FDA水解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降幅分别为23.4%和15.9%.


火腿肠饵料对红火蚁引诱效果的对比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火腿肠种类、诱饵放置距离、诱集时间3方面,对比研究12种火腿肠饵料对红火蚁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猪肉以及脂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蘑菇风味香肠、孜然风味香肠、特级火腿肠和盐水方腿香肠对红火蚁诱集效果最好,鸡肉火腿肠、玉米热狗肠、椰果烤香肠、原味烤香肠和香辣烤香肠对红火蚁工蚁的引诱效果次之,鱼肉肠、芝士鳕鱼肠和原味鳕鱼肠对红火蚁诱集效果相对较差。在试验设置距离范围内,距蚁巢20 cm和30 cm处各种火腿肠饵料的引诱效果最强,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大引诱效果呈现下降趋势。蘑菇风味香肠、孜然风味香肠、特级火腿肠和盐水方腿香肠对红火蚁的持续诱集时间短于鱼肉肠、芝士鳕鱼肠和原味鳕鱼肠等,但最大召集红火蚁量高于后者,且能较快达到最大召集量。综上,猪肉以及脂类物质较多且肉香味浓郁的蘑菇风味香肠、孜然风味香肠、特级火腿肠和盐水方腿香肠对红火蚁引诱效果最好,诱集范围广,召集速度快,可优先选作红火蚁疫情调查与监测的诱饵。


褐飞虱GSK-3调控糖原与海藻糖代谢的潜在功能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昆虫胰岛素信号途径能够介导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简称GSK-3或GSK3)调控体内糖原及海藻糖等糖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昆虫的各项生命活动。论文旨在探究糖原合成酶激酶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体内对糖原与海藻糖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基于GSK-3的cDNA编码序列,利用ExPASy工具翻译GSK-3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分子量大小及等电点(pI);然后利用SignaIP4.1Server对其信号肽进行分析。其次,以笔者实验室饲养的褐飞虱为研究对象,从4龄开始,每12 h取材,取至成虫48 h。利用Trizol法提取褐飞虱总RNA,根据反转录试剂盒合成第一链DNA,以18S作为内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褐飞虱GSK-3在不同龄期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然后利用RNAi技术,向褐飞虱体内显微注射双链RNA(dsRNA)抑制GSK-3,以注射ds GFP的褐飞虱作为对照组。注射后48 h利用qRT-PCR技术检测GSK-3的表达情况,确定抑制效果。另外,取注射后48 h虫体,分别测定褐飞虱体内海藻糖、葡萄糖、糖原含量及海藻糖酶(trehalase,TRE)活性变化。最后采用qRT-PCR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胰岛素受体基因(insulin receptor,InR)、类胰岛素多肽基因(insulin-like peptides,Ilps)及海藻糖代谢途径TRE、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rehalose-6-phophate synthase,TPS)、糖原磷酸化酶基因(glycogen phosphorylase,GP)、糖原合成酶基因(glycogen synthase,GS)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GSK-3在胰岛素信号通路及海藻糖代谢途径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褐飞虱GSK-3开放阅读框为1 914 bp,编码63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69.25 kD,等电点为9.15,为偏碱性蛋白,无信号肽结构,序列高度保守。发育表达模式结果显示GSK-3在不同发育阶段表达不一致,5龄若虫蜕皮前后低表达。GSK-3的dsRNA注射后48 h,与对照组ds GFP相比,GSK-3表达极显著下降,表明RNA干扰效果明显。糖原含量和两类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下降,而海藻糖含量显著上升,推测糖原和葡萄糖转化为海藻糖,作为其生理活动的能量来源。qRT-PCR检测发现,当GSK-3表达抑制后48 h,TRE1-2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而TRE1-1和TRE2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另外,2个TPS基因、GS以及GP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2个InR基因和4个Ilps基因的表达同样被抑制,间接表明InR能够调控GSK-3的表达。【结论】褐飞虱GSK-3低表达后能够通过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及海藻糖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来调控糖原及海藻糖代谢。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探索褐飞虱等昆虫糖原合成酶激酶调控海藻糖及糖类物质平衡的潜在分子机理。
关键词: 褐飞虱 RNA干扰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糖原与海藻糖代谢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紫背天葵茶饮料的研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紫背天葵和绿茶为主要复合原料,开发新型复合果蔬茶饮料,旨在为紫背天葵深加工提供新思路。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紫背天葵茶饮料的调配配方,并对均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紫背天葵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紫背天葵汁和茶水的比例1∶1(体积比)、白砂糖5%、柠檬酸0.05%;稳定剂最佳组合为黄原胶0.2%、海藻酸钠0.07%、羧甲基纤维素0.08%;最佳的均质条件为均质压力30 MPa均质2次。在此工艺下,得到的紫背天葵茶饮料可溶性固形物为5.2%(以白砂糖计),总酚为12.64 mg/mL,总黄酮为0.47μg/mL,V_C为210.16μg/mL。


生理盐水实验性干预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理盐水实验性干预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早期菌群干预实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0只初出壳的小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出壳后前2 d,连续每天给S组小鸡灌服0.5 mL灭菌的生理盐水,C组不做处理。第3天,第7天于两组分别随机挑选8只鸡,测定其体重后屠宰取其盲肠内容物,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盲肠内容物菌群结构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生理盐水实验性干预对肉鸡早期阶段的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在门的水平上,两组肉鸡盲肠菌群占比基本相似,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早期肉鸡肠道内的优势菌门。在属的水平,3日龄时S组肉鸡盲肠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蓝细菌属(Cyanobacteria_norank)的相对丰度较C组分别提高了160%和143%(P<0.05);7日龄时,两组间盲肠菌属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此外,生理盐水实验性干预可极显著降低3日龄肉鸡盲肠内容物中乙酸、丁酸和异戊酸的含量(P<0.01),但7日龄时两组肉鸡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实验性干预会对3日龄肉鸡盲肠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具有持续性,随着日龄的增加会逐渐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