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亚临界水提法提高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甘薯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浙薯13品种甘薯皮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水提取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应用正交试验对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物化性质,并以葡萄糖吸附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评价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0.43%,比无辅助热水、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高769.17%、27.04%和34.75%。亚临界水提取法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占总膳食纤维的比例最高(42.26%),比无辅助热水、超声和微波提取条件下分别提高665.58%、14.43%和19.24%。亚临界水法提取所得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葡萄糖吸附能力(4.79 mmol/g)、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54.28%)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69.28%)均高于无辅助热水、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法所得可溶性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的吸水膨胀性(7.89 mL/g)、持油性(4.74 g/g)和峰值黏度(27.18 mPa/s)显著高于其他方法所提取的总膳食纤维。
关键词: 纤维 废弃物 提取 甘薯皮 亚临界水提取 物化特性 功能特性


低温发芽测定早稻种子活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株两优06‘’株两优101‘’中早39‘’金早47‘’中嘉早17’和‘甬籼15’6个早稻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低温发芽试验(12℃、15℃和18℃)和田间出苗试验等方法测定水稻种子活力。结果表明,18℃发芽4~5 d、15℃发芽5~7 d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18℃发芽4 d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相关系数达到了0.932,能够有效地测定水稻种子活力。此外,18℃发芽4 d种子的内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与当天的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比于低活力种子样品,各品种中高活力种子样品的AB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大都显著降低,而ABA分解相关基因及ABA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量大都显著提高。12个早稻种子样品之间ABA代谢、信号传导及其对低温胁迫响应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可能是低温胁迫下种子活力差异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低温胁迫调控早稻种子活力的内在机制,为低温发芽试验测定早稻种子活力的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早稻 低温发芽 发芽率 种子活力 脱落酸 信号传导


褪黑素对盐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及离子吸收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椿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0、50、100、200和400μmol/L)对盐(150 mmol/L NaCl)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指标、矿质元素离子(Na~+、K~+、Ca~(2+)和Mg~(2+))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等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以探究外源物质褪黑素对盐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和生理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在盐胁迫条件下,香椿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叶绿素含量和P_n显著降低,叶片和根系中Na~+含量比对照(CK)显著增加,而K~+、Mg~(2+)和Ca~(2+)含量以及离子含量的比值(K~+/Na~+、Mg~(2+)/Na~+和Ca~(2+)/Na~+)则明显下降,且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2)施加适宜浓度褪黑素能显著促进盐胁迫下香椿植株生长,降低其叶片和根系中Na~+含量,提高其K~+、Ca~(2+)、Mg~(2+)含量和离子含量比值以及叶片P_n、T_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G_s和C_i,但却降低了气孔限制值(L_s)。(3)适宜浓度褪黑素使盐胁迫下香椿植株叶片的丙二醛积累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研究发现,外施适宜浓度的褪黑素能降低盐胁迫下香椿幼苗叶片和根系内Na~+浓度,增加K~+、Mg~(2+)和Ca~(2+)浓度,调控植物体内细胞的离子平衡状态,增强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香椿幼苗对盐胁迫的抗性,并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效果最佳。


白羽王鸽与欧洲肉鸽生产性能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白羽王鸽和欧洲肉鸽在江浙地区的生长适应性,本实验选择6月龄的白羽王鸽和欧洲肉鸽各500对,公、母各半,进行为期1年的生产性能测定与分析,并对体尺及屠宰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白羽王鸽的产蛋量、出雏数、年出栏量高于欧洲肉鸽(P<0.01),饲料利用率显著高于欧洲肉鸽(P<0.05),可以作为母本进行配套系选育;体斜长、胸宽、龙骨长与活重及屠体重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可以通过体尺指标的测定对屠宰性能进行预测,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CaMV35S启动子及其在转基因作物中的应用和检测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aMV35S)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启动子之一,它在转基因植物的安全评价及检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CaMV35S启动子的起源及其发展情况,是开展转基因安全评价和检测的前提。文章对CaMV35S启动子的发展历史及其结构、功能作了简要描述,分析总结了CaMV35S启动子在转基因作物中的应用情况和目前对其相应的检测方法。针对目前在转基因作物中检测CaMV35S启动子存在的问题,认为今后转基因相关作物的序列信息及检测数据需要交流和共享,同时各个检测机构或实验室之间需要展开数据共享与共同验证,从而建立针对CaMV35S启动子的相对统一的标准检测方法。
关键词: CaMV35S启动子 转基因作物 增强子 PCR


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丁酸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能够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等碳水化合物产酸,现已被制成微生态制剂应用于饲料添加剂以及保健食品等方面。它不仅可以促进动物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和发育,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和繁殖,还具有耐热、耐酸、耐抗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抗癌等功能。文章从丁酸梭菌的特征、生理功能、固态和液态发酵工艺以及在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临床医学、化工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丁酸梭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微生态制剂 固态发酵 液态发酵 生理功能


不同杂交组合鹅子一代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比较70日龄太罗鹅(太湖鹅♂×罗曼鹅♀)、罗太鹅(罗曼鹅♂×太湖鹅♀)、浙罗鹅(浙东白鹅♂×罗曼鹅♀)、罗曼鹅(纯种)和太湖鹅(纯种)的肉品质(肌苷酸、肌内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为肉鹅杂交配套系选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鹅(公母比为1:5),子一代70日龄时每组取体型相近的6只进行屠宰。结果表明:罗曼鹅与太罗鹅胸肌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浙罗鹅(P<0.05);浙罗鹅胸肌中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太罗鹅和浙罗鹅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太罗鹅和罗曼鹅胸肌与腿肌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且太罗鹅鲜味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太罗鹅和浙罗鹅胸肌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杂交鹅腿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纯种鹅(P<0.01);太罗鹅和浙罗鹅胸肌和腿肌必需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本研究表明浙罗鹅和太罗鹅肉品质总体优于其他3组。


葡萄酿制过程中5种杀菌剂的残留变化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葡萄家酿过程酒汁中5种杀菌剂(腈菌唑、噁唑菌酮、双炔酰菌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残留进行分析,考查添加酵母菌对其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酒汁中5种杀菌剂的回收率为75. 4%~112. 5%。初发酵过程中,5种杀菌剂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但腈菌唑和双炔酰菌胺在添加酵母菌发酵的酒汁中无显著降解,在二次发酵过程中,5种杀菌剂残留均呈现较稳定水平。在酿酒过程中添加酵母对5种杀菌剂的降解无显著影响。目标杀菌剂在葡萄酿造过程中的残留变化不仅与酿造工艺有关,还与杀菌剂的理化性质相关。


亚热带山地草甸土性态的变异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
《土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亚热带地区山地草甸土性态的变化和成土特点,从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和贵州等省采集了20个代表性山地草甸土剖面,详细观察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酸度、氧化铁形态和黏土矿物类型等指标,并从诊断分类的角度探讨了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这一地区的山地草甸土表层有机质积累均非常明显,颜色普遍呈黑色和深褐色,土壤酸化明显,土壤氧化铁游离度多在40%以下,土壤CEC较高。但研究也发现,不同样点之间土壤的土体厚度、剖面构型、黏化状况、有机质垂直分布、氧化铁含量、矿物类型及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均有较大的差异。土体构型大致有Ah-C、Ah-Bw-C、Ah-Bt-C和Ah-G-C等4类。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标准,可把研究的20个剖面归并为均腐土、潜育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5个土纲,下续分为6个亚纲、10个土类和15个亚类。研究认为,在地理发生分类中笼统地把这些土壤归为一个土类存在边界不明确等问题。


可降解包装膜的制备及在水蜜桃保鲜中的应用
《包装工程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A)制备的薄膜在添加β-环糊精-葡萄柚精油(GEO)包合物后的力学性能、透气性能、透湿性能、保鲜性能。方法采用熔融共混和挤出流延的方法制备薄膜,在4℃保鲜条件下,通过测定和分析水蜜桃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丙二醛含量及感官品质,对包装膜的保鲜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添加GEO显著降低了PLA/PBSA薄膜的CO_2/O_2透过率;在保鲜实验中,采用GEO-PLA/PBSA薄膜包装,延缓了水蜜桃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抑制了汁液pH值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维持了水蜜桃的感官品质,将货架期从15 d延长至30 d。结论添加GEO改善了PLA/PBSA薄膜的透气性能,对水蜜桃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有助于保持水蜜桃的生理特征和感官品质,延长其贮藏期。
关键词: 可降解材料 聚乳酸 果蔬 保鲜 活性包装 葡萄柚精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