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城郊区土地规模经营及土地流转研究——以晋城市城区为例

经济研究参考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城郊区是经济社会最发达区的农区,是地理区位特殊的农区。城郊区土地人地关系紧张,土地利用程度低,农民收入高且家庭经营收入所占份额低,社会保障程度高。土地流转以政府和工商资本的高价流转为主体,规模经营以休闲农业为主体,农户流转出土地的意愿非常高。但是,在土地流转市场价格之下,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失去发展机会。从土地农业利用的角度看,城区土地经营的出路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村集体农场建设。

关键词: 土地经济学 城郊区 土地利用 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小食心虫蛹重对成虫繁殖力和寿命及下一代幼虫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营养状况不同造成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雌、雄蛹重量差异对其羽化的成虫产卵量、产卵期、寿命及下一代(F1)幼虫发育的影响。【方法】室内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饲养方法,获得个体重量不同的梨小食心虫雌、雄蛹,待其羽化交配后,记录其产卵量、产卵时间和成虫寿命;卵孵化前后,分别测量卵和初孵幼虫大小,计算卵孵化率,统计幼虫发育历期。【结果】雌蛹重量对梨小食心虫的成虫产卵量影响显著,其重量与产卵量呈正相关(y=15.505x-59.292);同一条件下,雌蛹与雄蛹重量也呈正相关(y=0.823x-0.538)。同时,雌蛹重量对成虫产卵期影响也较大,蛹重大的个体羽化的雌虫比蛹重小的个体羽化的雌虫产卵高峰期提前1 d;较重、中等和较轻蛹羽化出的雌虫个体每天产卵量高于10粒/雌的时间分别为9~10,7和5~6 d;产卵量高于5粒/雌的时间分别为12~13,9和6~7 d。而雄蛹重量对产卵量、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影响。较轻的蛹羽化的雌成虫寿命比较重蛹羽化的雌成虫短2~3 d;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的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成虫的卵孵化率、卵和初孵幼虫的大小影响均不显著,对F_1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也不显著。【结论】梨小食心虫雌蛹重对羽化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期等影响显著,田间防治时应注意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发育的个体,尤其是雌虫,由于营养差异引起的个体大小对随后种群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蛹重 繁殖力 成虫寿命 幼虫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方式对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比较了笼养、地面散养及林间放养三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公鸡10周龄体重笼养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5),12周龄笼养显著高于地面散养(P<0.05),14、16周龄体重笼养极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1);14、16周龄笼养母鸡体重极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1);笼养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地面散养和林间放养高2.23 g和2.30 g。

关键词: 边鸡 饲养方式 体重 料重比 平均日增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类型对苦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苦荞品种‘西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肥料处理对苦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各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株高和第一节间长,以A4处理的第一节间长最长,为2.1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A2除外)。除A3外,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的茎粗,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的肥料处理对苦荞主茎节数没有明显的影响。除A1和A3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的总干物重,但苦荞干物质在各器官的积累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的产量,以A4处理最高,为2 508.4 kg/hm~2,显著高于A5、A6和CK处理。不同的肥料处理对单株粒数、有效株数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苦荞 肥料类型 生长发育 产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限制性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山西省1949—2012年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数据,以人粮关系为核心,构建土地资源限制性模型,从省、市、县三个不同尺度全面分析了山西省粮食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县级尺度上,2003—2012年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不受土地资源承载力限制的县级单元由42.1%增至65%,人口超载的地区减少,其中,超载地区大部分位于山西省晋北地区,晋南地区的土地资源限制度较小,粮食盈余地区所占比例较大,中部地区偏向于人粮平衡。(2)市级尺度上,土地资源承载力以人粮平衡和土地超载为基本特征,2012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粮食盈余市级地区增加,土地超载地区减少;(3)全省尺度上,建国初期土地承载力指数整体大于1.13,土地处于超载状态。近十年间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从27.2下降到11.8,土地资源限制度降低,人粮关系好转。总体来说,2012年的土地资源限制与2003年相比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土地超载的地区减少,人粮关系趋向改善,粮食盈余地区增加。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限制性 承载力 山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微肥对晋南小麦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西临汾盆地石灰性褐土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在底施NPK肥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拔节中期和抽穗前期叶面喷施锌、铁和硒对"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熟期地上部分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和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3种微肥提高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增产效果为Fe>Se>Zn,喷施铁肥与喷施清水相比差异显著;叶面喷施微肥使籽粒、茎叶和颖壳中对应微量元素的含量提高,其中喷施硒肥效果最为明显,喷施锌肥次之;籽粒对3种元素的吸收相互影响,铁对锌单向拮抗,锌与硒、铁与硒相互促进;叶面喷施微肥使锌在籽粒中分配比例稍高于茎叶+颖壳,铁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仅6.87%~8.25%,硒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稍低于茎叶+颖壳。建议临汾盆地在小麦拔节中期和抽穗前期对冬小麦叶面喷施0.4%ZnSO_4·7H_2O溶液750 kg/hm~(2)和0.017%Na_2SeO_3溶液750 kg/hm~(2),可显著提高籽粒中的锌、硒含量,从而改善籽粒品质;叶面喷施0.3%FeSO_4·7H_2O溶液750 kg/hm~(2)对产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叶面喷施 锌、铁、硒 产量 分配比例 小麦

山西省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为切入点,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1978-2014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山西省城镇化率之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交互影响,但由于城镇化工作的开展与农民快速融入城镇化有一定的偏差,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增收 实证分析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山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解水在黑小麦发芽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用电解水生产黑小麦芽,探究电解水对黑小麦发芽及生长的影响,并考察了电解水处理对黑小麦芽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期为电解水用于黑小麦的发芽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水均可以促进黑小麦种子的萌发,其中p H值为4.55,有效氯浓度20.14 mg/L的酸性电解水处理组黑小麦发芽率比自来水对照组提高15.29%。但电解水处理组会不同程度的抑制黑小麦芽胚轴和胚根的生长,与自来水p H值相近的酸性或碱性电解水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经p H值4.36~4.91,有效氯浓度10~30 mg/L的酸性电解水处理的黑小麦芽脂肪含量比自来水对照组降低27.06%~36.93%,还原糖含量降低21.84%~56.58%,总糖含量降低13.68%~27.11%,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在黑小麦芽的生产过程中,适宜在种子浸泡阶段使用电解水,而在芽苗淋浇阶段使用自来水,这样既促进了种子的萌发,也不会对黑小麦芽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电解水 黑小麦 发芽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肉羊品种与湖羊杂交效果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肉羊品种与湖羊杂交效果,试验选择特克赛尔、陶赛特、澳洲白3个肉用绵羊品种作为父本,分别与湖羊进行杂交,对各杂交组合试验羊的产羔率、羔羊成活率、羔羊初生重及1~6月龄的体重,6月龄体尺指数及产肉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肉羊与湖羊杂交后,杂种后代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湖×湖组,特×湖组公羔6月龄的平均体重为(39.92±3.16)kg,母羔为(36.48±2.48)kg;澳×湖组公羔6月龄平均体重为(41.78±2.56)kg,母羔为(37.49±6.12)kg,均极显著高于湖×湖组(P<0.01);各杂交组羔羊屠宰后屠宰率显著高于湖×湖组(P<0.05),净肉率和骨肉比均极显著高于湖×湖组(P<0.01)。说明湖羊与优秀种羊杂交能够提高其生产性能,其中澳洲白与湖羊杂交的生产性能尤为突出。

关键词: 湖羊 杂交改良 体尺指标 产肉性能 杂交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部6省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力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农民收入是区域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区域农村发展存在东中西差异。中部6省(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及江西)农民收入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水平。深入分析中部6省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1998~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部6省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中部6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都在1%的水平下影响显著,其中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效应最大,除山西省外,影响值都达到1.0以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次之,中部6省之间的影响效应值在0.65~0.95之间,山西省影响效应最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效应值最小,中部6省除山西省外,其他5个省份的影响效应均大于0.5。并提出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制定人力资本投资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进行自主性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加大农村医疗基础建设,完善农村医保体系等一系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农民收入 面板数据模型 地区发展 中部6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