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拮抗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对玫瑰香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抗性诱导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玫瑰香葡萄为实验试材,研究洋葱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 B-1)对玫瑰香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对经拮抗菌处理贮藏后果实的腐烂率及其抗性相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B.contaminans B-1可有效降低玫瑰香葡萄采后腐烂率,与对照相比,果梗腐烂率降低69.58%,果肉腐烂指数降低63.93%。拮抗菌处理对果实苯丙烷代谢途径、活性氧代谢途径和其他抗性相关酶类活性均有影响。与对照相比,B.contaminans B-1处理可提高葡萄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积累,延缓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此外,拮抗菌处理也可以诱导果实病程相关蛋白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的上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8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麦9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于2004年利用超优67为母本、临旱6326为父本,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的抗旱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其于2014年11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4009。1生物学特性晋麦98号为冬性,早熟、抗寒、抗旱、抗干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采后病原鉴定及百里香精油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引起保护地番茄采后腐烂的4株病原真菌进行形态和分子水平鉴定。以ITS1和ITS4为引物扩增ITS区r DNA片段。经Gen Bank进行BLAST分析,依据邻接法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4个菌株中SF-1为串珠镰刀菌,SF-2属细极链格孢,SF-3为灰葡萄孢霉,SF-4为粉红单端孢霉。百里香精油对该4株真菌的抑菌活性:4种病原真菌中SF-3和SF-4对百里香精油最敏感,在熏蒸条件下其EC50值分别为22.84μL/L和27.87μL/L。在精油浓度相同时,熏蒸方式较接触方式可获得有更高的抑菌活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百里香精油对灰葡萄孢霉和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照菌丝光滑,饱满,而经百里香处理的灰葡萄孢霉菌丝表面形态受到严重破坏,发生皱缩,有不正常缢缩,且有大量渗出物,而粉红单端孢霉表面形成许多结节,菌丝粗细不均匀。
关键词: 番茄 病原菌 r DNA-ITS序列 百里香精油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97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麦9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临丰3号为母本,临优145为父本,于2003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2014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晋审麦2014008。1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幼苗半匍匐,芽鞘浅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75cm左右,叶片绿色、无蜡质,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湿度对松毛虫赤眼蜂生长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了采自梨小食心虫卵中的松毛虫赤眼蜂在不同温湿度下的发育历期、成蜂寿命以及平均单雌产卵量、子代雌蜂数。结果显示,不同温、湿度下,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历期、成蜂寿命、子代雌蜂数量均存在差异。松毛虫赤眼蜂在18~30℃时的发育历期、成蜂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相对湿度在55%以上时羽化率均在80%以上:高温、低湿条件明显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成蜂寿命;子代雌蜂数量均在成蜂羽化的第1天达到高峰。随着时间延长,雌蜂数量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繁育梨小食心虫卵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温度为22~28℃,RH>55%最为合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枣园植草草地生产性能对刈牧的响应
《草地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混播饲草在不同密度枣园内对刈牧处理的响应,分别于4m×3m,4m×5m,4m×7m枣园内带状混播种植多变小冠花、白三叶、百脉根,2013和2014年度,平均每隔20d进行刈牧,测定其地上生物量,并且取草样测定CP,NDF和ADF含量,2014年度最后1次刈牧时,在刈牧区和未刈牧区每隔20cm分层测定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在枣园密度为4m×5m时,饲草地上生物量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达到2169和2008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枣园(P<0.05),对应CP产量分别达443和402kg·hm-2。刈牧处理,显著降低了饲草根系生物量(P<0.05),且饲草根系消减系数降低,根系浅层化。虽然刈牧影响饲草的可持续利用,但降低了饲草根系与枣树根系的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动物医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山西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规律,将近5年来采集自山西不同地区发病鸡群的法氏囊组织病料,通过接种易感雏鸡分离出15株IBDV。用绒毛尿囊膜接种法测定鸡胚半数致死量,其ELD50在10~(-2.18)~10~(-2.91);测定所有分离株对非免疫鸡的致死率,结果为63.3%~86.7%,属于超强毒株;利用RT-PCR扩增病毒VP2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15株病毒均具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的主要分子特征,即222A(WS2为S)、249Q、254G、256I、279D、284A、294I、299S及七肽区SWSASGS,综合其对非免疫鸡的致死率,确认所有分离毒株属于超强毒病毒株。说明在山西省境内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松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深松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于2011—2014年在我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地区的9个试验站进行深松改土与常规旋耕对比的联网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耕作,3个区域深松均表现出了增产趋势,产量增加的中值为5.8%,其中,东北和西北区域的增产幅度高于华北区域,而东北区域秋季深松增产的变异低于春季深松。相比于常规旋耕,深松对玉米植株地上部氮和磷的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区域深松处理的地上部吸氮量和吸磷量均有所增加,中值分别为24%,5%和10%以及17%,8%和19%。深松处理增加了东北和西北区域土壤表层(0—15cm)和亚表层(15—25cm)的有效磷含量,而在华北区域没有趋势性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谷子品种黑穗病抗性及土壤酶活性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黑穗病抗性不同的3个谷子品种,研究致病菌黑粉菌对谷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土壤酶活与植株抗病性的关系。研究发现,谷种拌病菌孢子播种后,3个谷子品种表现不同,冀谷20发病率0.3%,晋谷21发病率10.2%,长农35病穗发生率65.0%;在植株发育的拔节期和抽穗期检测根周土壤酶活性,拌菌组土样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高,纤维素酶活性降低,说明病菌能诱导谷田CAT、PPO、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高,且CAT、PPO、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脲酶活性差异出现在不同发育期之间,并无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黑粉菌进入土壤中可影响谷田酶活性,改变土壤微生态,土壤酶参与谷子植株对黑穗病的抗病防御生理过程,不同品种对土壤酶活性有较大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