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瓜果实发育相关SWEET糖转运蛋白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初步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瓜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夏令水果之一.甜瓜果实内所含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品质和产量.SWEET(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糖转运蛋白具有运输葡萄糖和其他寡糖的功能,最近研究表明,SWEET糖转运蛋白在果实发育中可能起调控作用.本研究从甜瓜基因组中鉴定获得18个SWEETs糖转运蛋白基因,进一步通过RT-PCR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筛选到3个SWEETs基因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内或某个发育时期表达量较高.亚细胞定位显示,两个SWEETs基因(CmSWEET3,CmSWEET7a)定位在细胞膜上.进一步通过酵母表达发现,甜瓜CmSWEET7a在体外具有转运葡萄糖和果糖的功能.本研究为揭示SWEET糖转运蛋白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江苏产区大蒜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检测及溯源分析
《环境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邻苯二甲酸酯(PAEs)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潜在威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江苏省邳州市大蒜核心产区采集了11种大蒜样品、 106个表层土壤和4种农膜样品,通过GC-MS法分析了大蒜、土壤和农膜中的16种PAEs...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邻苯二甲酸酯(PAEs) 农膜 污染土壤 积累


新形势下农区所纪检工作考评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23
摘要:二级机构纪检工作考核是诸多高校、科研院所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当前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体制现状及纪检工作实际,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区所纪检机构为研究对象,从农区所纪检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考评指标的赋值、权重和计分方法,构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纪检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并从加强考评过程管理、加强考评信息化建设、加强考评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区所纪检工作考评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二级机构纪检工作考评提供借鉴与参考。


饥饿对日本囊对虾免疫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饥饿胁迫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免疫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在25℃条件下将体质量(0.8±0.06)g的日本囊对虾置于多层多格的格栅式养殖装置中,每格放置1尾个体进行0、3、6、9、12 d的饥饿胁迫,分别检测各时间点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下,日本囊对虾生长性能显著降低;各组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织中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胃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饥饿胁迫前期呈现上升趋势,并在饥饿3d达到最高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饥饿胁迫下日本囊对虾各组织中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胁迫的3d达到最高值.本试验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不仅会显著降低日本囊对虾的生长性能,在不同胁迫时期对其各组织中免疫相关酶及ATP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饥饿胁迫 不同组织 免疫相关酶 ATP酶


2015-2021年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对2015—2021年度835份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通过人工接种法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水平鉴定评价,以期为生产上水稻品种布局和病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统计结果表明,86%~100%的区试品种达到中感以上的抗性水平,高抗品种的比例从0(2016年)渐增到12.39%(2020年)和11.93%(2021年),抗病品种的比例在17.65%~48.62%,中感品种在39.45%~82.35%,2015年和2016年分别检测到1个和3个感病品种,2016年和2017年分别检测到10个和6个高感品种,2018年以后未发现感病和高感品种,说明经多年品种更替,江苏省区域试验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2015—2021年抗病及高抗品种在各区组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中熟中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杂交晚粳和杂交中粳组,常规粳稻组如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组,中感水平材料的数量仍较多,在病害暴发年份易成为生产上加重流行的因素。文中列出了筛选出的26份高抗品种,可作为抗性育种资源在生产上应用。
关键词: 粳稻 水稻条纹叶枯病 人工接种鉴定 抗性评价 育种价值


利用CRISPR/Cas9敲除NbLFY基因延迟本氏烟开花时间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过早开花会造成植物早衰,严重影响以营养体为产品器官的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植物开花基因并对其进行编辑以延迟开花时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LFY基因可抑制叶原基生长并促进花分生组织及花器官形成,是调控植物开花的关键"分子开关".为利用LFY基因延迟易早花植物的开花时间,本研究以本氏烟为试验材料,构建了NbLFY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盘并对编辑植株的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抗性筛选和PCR检测共获得了 10株T0代植株,靶位点测序分析发现其中有2株NbLFY基因发生了突变,编辑效率为20%,突变类型均为缺失了一个碱基(T)而造成了移码突变.对T1代基因编辑植株进行表型性状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基因编辑植株株高显著降低,现蕾期延迟20d,第一花序节位也明显提高,表明NbLFY基因的突变导致本氏烟开花时间延后,生殖生长进程延迟.本研究结果证实了 NbLFY基因可促进本氏烟开花,敲除该基因可以推迟开花时间.上述研究结果为其他经济作物利用LFY基因延迟开花时间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本氏烟 LFY基因 CRISPR/Cas9 开花


不同负载量对金陵黄露桃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负载量对桃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自然开心形树形的金陵黄露桃为试材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T1,留果约150个/株;T2,留果约250个/株;T3,留果约300个/株;T4,留果约350个/株,单株重复,每处理重复6次.结果表明:T4处理产量较高,但单果重最低;T1处理产量最低,但单果重最高;T2处理产量相对较低,但单果重相对较高;T3处理产量相对较高,但单果重相对较低.T1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较高.T2和T3处理果实内在品质均略低于T1处理.负载量对果实着色程度影响不显著.可见,盛果期金陵黄露桃负载量为每株约150个果实时(每667 m2产量约1 300 kg),产量较低,但可生产出较大果个的果实,品质较好;每株250~300个果实时(每667 m2产量2 000~2 400kg),可保证较高的产量和较大的果个.


餐厨/厨余垃圾分布式昆虫转化就地处理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中国沼气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决餐厨/厨余垃圾在存放、收集、转运及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黑水虻转化率高、周期短和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设计了一种餐厨/厨余垃圾分布式昆虫转化就地处理设备.该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便于分布式建设;自动化养殖,智慧化运营管理,就地资源化循环利用;便于复制推广等优点.通过应用该设备,既解决了餐厨/厨余垃圾收集与转运难题,又节省了收运费用,无论是小区居民及物业,还是垃圾收运单位和处理单位,都可以大大节约成本、降低能耗,并缩短处理流程降低了管理风险,符合"节能减排"、"低碳循环"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餐厨/厨余垃圾 分布式 昆虫转化 黑水虻 就地处理


江苏省水稻栽培关键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苏省正处于打造千亿级优质稻米产业、建成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关键期以及水稻产业转型升级重要阶段,栽培技术是水稻提质增效的有力手段,故对江苏省当下热点水稻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梳理与总结,能更全面地了解江苏省水稻栽培现状,为江苏省水稻栽培发展提供参考。为此,本文从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和优良食味粳稻生产技术3个方向出发,阐述了相关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其中重点介绍了水稻机插技术、直播技术、简化施肥技术和高效植保技术,并展望了江苏省水稻栽培的未来发展方向。


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S基因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3
摘要:为研制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感染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活载体疫苗,本研究应用PRV变异株的细菌人工染色体和同源重组技术,将PEDV流行株的S基因表达盒插入PRV基因组UL40与UL41之间的非编码区,构建重组病毒rPRV-S(UL40-41),该毒株还缺失了TK和gE基因.生长动力学显示该毒株在猪睾丸(ST)细胞的增殖效率与亲本毒株相似,表明S基因表达盒的插入对病毒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重组病毒在ST细胞传至15代,PCR和测序鉴定S基因未发生碱基的丢失和变异,间接免疫荧光显示重组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后可稳定表达S蛋白.应用该毒株接种断奶仔猪,产生低水平的针对PEDV的抗体.该研究为PRV活载体疫苗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重组病毒 S基因 细菌人工染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