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田间试验4种防效计算方法比较
《安徽农学通报 》 2023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式的数学运算的理论分析、模拟数据计算的理论效果,以及田间试验数据的实际应用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田间试验涉及到的Henderson-Tilton公式、Abbott公式、以增长率取代差值后改进的Abbott公式和杨信东公式4种防效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Henderson-Tilton公式的计算结果最为稳定、适用面广且计算便捷.Henderson-Tilton公式以增长倍数取代了试验前后的差值,避免了效果出现超过100%的溢升.而Abbott公式、以增长率取代差值后改进的Abbott公式、杨信东公式均存在差值项,当差值为负时,效果必将出现超过100%的溢升,不利于试验结果的后续分析.


中国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指标的模拟分析与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种业竞争的核心是种子质量竞争,模拟种子质量指标变化动态,旨在适时适量优化质量标准,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以2016—2020年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抽检数据为依据,构建水稻、玉米和小麦种子质量指标的Logistic模型,模拟各指标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7个种子质量指标模型的决定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拟合精度均达到好或非常好水平。基于模拟分析结果,建议种子质量标准中的水稻杂交种纯度由96%提升到97%;水稻净度由98%提升到99%;玉米净度由99%提升到99.4%;玉米发芽率由85%大幅提升到90%左右;北方粳稻和玉米水分标准分别调整为15.0%和13.2%;其余指标不调整或微调。本研究的结论可为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种子 质量标准 Logistic模型 模拟分析


微射流技术对食品大分子物质性质及结构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对纤维多糖(AX)、蛋白质(WP)、淀粉(PS)和果胶(PE)进行均质处理,通过分析处理前后大分子物质的粒径、扫描电镜图、X射线衍射图、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表观黏度,研究DHPM对大分子物质基本性质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经DHPM处理后4种大分子物质粒径均减小,平均粒径分别减小了79%、31%、68%、63%,大分子颗粒表面在剪切力作用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剪切和破碎,AX和PS的表观黏度增加,WP和PE则减少;X射线衍射、紫外吸收光谱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均质前后的特征峰及官能团未发生改变,而吸收峰的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样品部分吸收峰发生红移,AX、PS、PE的O—H氢键缔合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峰宽增加,WP二级结构α-螺旋消失,β-折叠含量减少,结晶度下降。可以看出,DHPM处理使4种大分子物质的性质及结构产生一定的改变。该研究为食品大分子物质的深度开发与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设施栽培辣椒果实品质及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农学学报 》 2023
摘要:为研究冬春反季节设施栽培辣椒果实绿熟到转色阶段的品质及形态指标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4个辣椒品种和2个甜椒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授粉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辣椒果实单果重、果长、果肩宽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授粉后7~27 d为辣椒果实快速增长期,辣椒果实开花后37~42 d为最佳采收期,此时水分含量较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单果重基本都达到了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峰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形态指标与单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维生素C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单果重及大部分果实形态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果实含水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同调控措施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明确水分、磷酸二氢钾和烯效唑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出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向日葵培育壮苗的适宜调控措施。本试验以观赏兼油用向日葵品种国王的穴盘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W100、W50、W50+KH2PO4、W50+S3307 4种处理。结果表明,与W100相比,W50、W50+KH2PO4和W50+S3307处理使向日葵穴盘苗的壮苗指数和重高比分别增加了18.17%~49.31%和11.36%~54.54%,W50+S3307处理的壮苗指数和重高比最大。与W100相比,W50+S3307处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30.92%,单株叶面积显著降低40.20%,总干重降低13.18%,然而该处理株高显著降低43.76%,其中基部到子叶节高度降低14.47%,子叶节到生长点高度降低76.72%,株高的显著降低使得茎粗/株高显著增加了71.90%,因而导致壮苗指数和重高比分别显著增加49.31%和54.54%,增加了向日葵穴盘苗素质和抗逆性。综上所述,在3种调控措施中W50+S3307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向日葵穴盘苗壮苗指数和重高比,壮苗效果最好。本研究为指导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向日葵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向日葵穴盘苗 水分亏缺 磷酸二氢钾 烯效唑 壮苗指数


睡莲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睡莲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花粉形态及其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离体萌发法对睡莲品种'彼得'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为睡莲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单粒花粉,形态均为近球体或扁球体,其中巨花睡莲花粉粒最大,体积指数为30.3;埃及白睡莲花粉粒最小,体积指数为19.2.(2)花粉外壁纹饰类型繁多,包括网纹状、小颗粒状、瘤状、小柱状、长条状、微波纹起伏状.(3)根据聚类分析可将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分为4个类群,其中Nymphaea亚属与Brachyceras亚属间亲缘关系最近.(4)'彼得'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高,可达95%以上.研究认为,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特别是花粉萌发沟类型、外壁纹饰等特征可作为睡莲属植物种间分类、亚属间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规律的关键证据.


协同机制下农业科研院所创新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协同创新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组织模式。农业科研院所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对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系统梳理农业科研院所现阶段管理模式和发展水平,深入分析还存在的管理模式不够优化、管理职能不够健全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探索在协调创新机制的高效管理模式下,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体系、打造联合攻关格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立人才奖励机制和创新开发体制,不断提升农业科研院所整体科研水平,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播期和播量对盐麦7号青贮原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3
摘要:为研究播期和播量对大麦新品种盐麦7号青贮原料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设计2个播期(11月1日和11月10日)、3个播量(15.0、17.5、20.0kg/667 m2),研究其对盐麦7号青贮原料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播期(11月1日)相比,晚播环境下(11月10日)冬前苗、干物质含量、粗淀粉含量显著下降,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30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上升;随着播量的升高,基本苗、冬前苗、有效穗数、株高、产量、籽粒产量显著上升,酸性洗涤纤维和30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下降.总体来看,播期主要影响盐麦7号的青贮原料品质相关性状,播量主要影响盐麦7号的产量相关性状,盐麦7号在11月1日播种,播量20.0 kg/667 m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青贮原料产量和品质.


过瘤胃胍基乙酸对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过瘤胃胍基乙酸(RPGAA)对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37.81±4.44) kg]相近的7月龄育肥后期湖羊公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水平组(L组)和高水平组(H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4%、0.08%的RPGAA。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L组第1~20天和第1~40天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各组之间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3)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组的半腱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和半腱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基本正常。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04%的RPGAA能够提高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促进肌肉生长,减少脂肪沉积。


红蓝光和外源钙对番茄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红蓝光和外源钙对番茄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为高品质番茄果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樱粉1号'番茄品种为试材,采用1/2倍的霍格兰营养液,以椰糠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叶面喷施蒸馏水+自然光(CK)、叶面喷施10 g/L CaCl2溶液+自然光(Ca)、叶面喷施蒸馏水+补充红蓝光(LED)、叶面喷施10 g/L CaCl2溶液+补充红蓝光(Ca+LED),其中在番茄初花初果期叶面喷施蒸馏水或者10 g/L CaCl2,在果实转色期进行补充红蓝光或者自然光处理,取各处理第1穗和第2穗完全转色的番茄果实,测定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生长特性、氮代谢、糖代谢、品质以及不同组分钙含量,分析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并且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番茄果实综合评价.[结果]与CK相比,Ca处理番茄果实的单果质量、糖酸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 38.45%,37.83%,40.80%和23.08%;LED处理番茄果实的糖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升高了 25.76%,11.30%,58.60%和22.84%,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 11.58%;Ca+LED处理糖酸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43.80%,30.49%和61.60%,番茄果实硬度、纵径和果型指数均有升高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 9.28%.Ca、LED和Ca+LED处理均能促进果实可溶性钙含量的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番茄果实的硝态氮与总酚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与类黄酮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与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钙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综合评价排名为Ca+LED>LED>Ca>CK.[结论]叶面喷施CaCl2和补充红蓝光均能促进番茄果实生长和品质的改善,并以两者共同作用效果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