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引诱剂和川硬皮肿腿蜂对单丛古茶区天牛的防控效果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引诱剂和川硬皮肿腿蜂对单丛古茶区天牛的防治效果,为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古茶区天牛的生物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引诱剂诱捕的方法研究ZM-80型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利用天牛诱捕器研究F-8、APF-Ⅰ(普通型、持久型、加强型)、蜜糖水、CY-1和CY-2引诱剂对天牛的诱捕效果;采用田间释放法评价川硬皮肿腿蜂不同释放量和释放时间对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并进行川硬皮肿腿蜂区域化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器悬挂高度2 m(高于树冠)诱捕到的天牛总数为13.25头/诱捕器,而悬挂高度1 m(树冠以下)诱捕到的天牛总数仅为2.15头/诱捕器,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APF-Ⅰ加强型和CY-1引诱剂对多种天牛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总数分别为19.40和18.35头/诱捕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对单丛古茶区天牛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9和10月分别释放30000头/ha川硬皮肿腿蜂1次的效果最好,放蜂30和60 d后的防效分别为63.62%和68.72%.川硬皮肿腿蜂区域化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其平均防效为55.03%.[结论]利用APF-Ⅰ加强型或CY-1引诱剂,配合ZM-80型天牛诱捕器悬挂高度高于树冠,对天牛的诱捕效果较好;9和10月分别按照30000头/ha各释放川硬皮肿腿蜂1次,能有效控制潮州凤凰山区单丛古茶园天牛危害.
关键词: 单丛古茶树 引诱剂 川硬皮肿腿蜂 天牛 绿色防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州单丛茶树天牛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型及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为潮州凤凰单丛茶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区选取5块样地(大庵村古茶园、大庵村新茶园、山外山新茶园、竹留村新茶园和深垭村新茶园),采用调查田间区块天牛排粪的方法研究天牛幼虫发生动态,根据种群聚集度指标法计算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法调查天牛成虫种群动态,通过室内观察的方法对天牛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天牛幼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天牛幼虫在3个样地均有发生,高峰期为8—11月,其中大庵村古茶园有虫株率明显高于大庵村新茶园和山外山新茶园,并具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2020年8月中旬—9月中旬和2020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有虫株率分别为12.7%和12.6%;有虫株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其中大庵村新茶园(海拔1100 m)和山外山新茶园(海拔1200 m)9月有虫株率分别为9.3%和8.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天牛幼虫在各样地均为聚集分布.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大庵村古茶园诱捕到的茶树天牛成虫为四脊茶天牛(Trachylophus sinensis Gahan),其羽化期于5月中旬—下旬开始,而后诱捕数量逐渐增加,7月中旬—下旬单个诱捕器的诱捕量为11.67±2.62头,形成一个明显的发生高峰,高峰期雄雌比率为1:1.92;7月下旬—8月上旬结束羽化,诱捕数量逐渐下降.室内观察发现,雌雄成虫可多次交配,雄虫有假交配现象.雌虫多数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是茶叶上产卵量的5.42倍;雌虫可多次产卵,交配后第5 d产卵数量最多,达9.00±5.10粒/雌,随后产卵量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少.[结论]危害潮州单丛茶园的茶树天牛幼虫高峰期在8—11月,田间呈聚集分布;四脊茶天牛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下旬,雌虫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根据潮州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在天牛发生高峰期前进行有效的物理、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减少虫口基数,以达到更高、更生态友好的防效.
关键词: 单丛茶树 四脊茶天牛 空间分布 种群动态 交配和产卵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8周龄慢速型黄羽肉鸡母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8周龄慢速型黄羽肉鸡母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慢速型黄羽肉鸡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3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设定2个代谢能和3个粗蛋白质水平。其中,1~4周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3和12.54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19%和20%;5~8周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54和13.39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17%和18%。分别选取1和29日龄慢速型岭南黄羽肉鸡母鸡进行2个试验,每个试验的饲养周期为28 d。试验1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母雏1 800羽,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鸡;试验2选取29日龄母鸡1 440羽,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羽鸡。试验期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和5~8周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和5~8周龄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其中,1~4周龄阶段,12.54 MJ/kg代谢能和20%粗蛋白质饲粮组料重比最低;5~8周龄阶段,13.39 MJ/kg代谢能和18%粗蛋白质饲粮组料重比最低。2)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和5~8周龄肉鸡腹脂率(P<0.05),且腹脂率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1~4周龄肉鸡全净膛率有升高的趋势(P=0.055),其中20%粗蛋白质组全净膛率最高(57.97%);5~8周龄阶段,17%粗蛋白质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16%粗蛋白质组(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4周龄肉鸡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尿酸(UA)含量(P<0.05),且12.13 MJ/kg代谢能组显著高于12.54 MJ/kg代谢能组(P <0.05),但对8周龄血浆TP、ALB和UA含量则无显著影响(P <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4周龄肉鸡血浆TP和ALB含量(P<0.05),19%粗蛋白质组血浆TP和ALB含量显著低于20%粗蛋白质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等结果,推荐1~4周龄慢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12.13 MJ/kg和20%,饲粮蛋能比为16.49 g/MJ;5~8周龄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12.54 MJ/kg和17%,饲粮蛋能比为13.56 g/MJ。
关键词: 慢速型黄羽肉鸡 代谢能 粗蛋白质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血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叶菊废渣在畜禽饲料中的综合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甜叶菊是一类新型低能甜味剂-甜菊糖苷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甜叶菊的大量种植及甜菊糖苷提取,提取后的甜叶菊废渣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甜叶菊废渣不仅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还富含有甜菊糖苷、绿原酸类及黄酮类等生物活性物质,不合理的处理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甜叶菊废渣可作为新型饲料原料或饲料添加剂,直接添加或经发酵、提取后添加于畜禽饲料中,具有较好的经济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甜叶菊废渣在畜禽饲料中的综合应用,并探讨甜叶菊废渣的有效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为甜叶菊废渣在畜禽饲料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LKL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复制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构建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MLKL)基因敲除的PK-15细胞株(PK-15 MLKL-KO),研究敲除MLKL基因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复制的影响。【方法】根据MLKL序列设计特异性编辑位点,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MLKL-sgRNA编辑载体,转染至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药物筛选获得多克隆细胞系,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PK-15 MLKL-KO单克隆细胞株。通过靶基因组PCR、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MLKL基因在PK-15细胞上的敲除水平;采用Reed-Muench法检测病毒增殖水平;采用PI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坏死情况。【结果】试验成功构建MLKL-sgRNA载体,筛选出1株MLKL基因缺失647 bp的PK-15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未检测到MLKL蛋白的表达。与PK-15细胞相比,PK-15 MLKL-KO细胞极显著或显著提高了PRV GD-WH(感染后36 h除外)和PRV Bartha-K61的病毒滴度(P<0.01;P<0.05)。PRV GD-WH和PRV Bartha-K61感染PK-15 MLKL-KO细胞后,坏死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构建了MLKL基因敲除的PK-15细胞株,与PK-15细胞相比,PK-15 MLKL-KO细胞显著提高了PRV GD-WH和PRV Bartha-K61的复制和存活能力,为PRV Bartha-K61疫苗生产过程中提高病毒产量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MLKL基因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敲除 PK-15细胞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缺钾对香蕉光合特性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钾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香蕉对钾的需求量远远高于其他作物.为研究缺钾对香蕉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和矿质营养状况的影响,本研究以香蕉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法进行缺钾处理.结果表明,缺钾胁迫处理90 d后,香蕉幼苗的生长受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通过对其叶片进行光合特性分析,发现在缺钾条件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受到显著抑制.通过进一步对矿质营养进行分析显示,缺钾培养主要促进了Mg的吸收,而抑制了K的吸收,并且表明可能是因为缺乏钾素而使叶片中光合作用相关的矿质元素的含量下降,导致叶片光合性能的减弱.因此可以得知,钾元素的缺乏会使与香蕉叶片光合作用相关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下降,进一步阻碍光合特性的正常进行,最终抑制了香蕉的正常生长发育.本研究的结果为香蕉生产中钾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关键词: 香蕉;缺钾;植株形态;矿质营养;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南瓜属地方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保护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摸清家底,农业农村部和广西政府先后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和广西创新驱动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收集鉴定与保存",借此对广西区内南瓜属地方资源开展系统性收集,并从植物形态、果实性状、开花习性、口感品质和抗性等农艺性状对地方资源进行鉴定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261份南瓜属地方资源分布在广西各地,桂北、桂西和桂东地区保存种质资源数量高于其他地区且品质、抗性相对优异;所有地方资源均属于南瓜栽培种,具有瓜蒂呈五棱形的南瓜种典型特征;地方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主蔓粗度变异系数介于10.1%~10.7%之间,果形指数介于0.516~3.190之间,果实重量范围0.89~11.40 kg,变异系数38.1%,同时存在遗传稳定性差、总体品质差和综合性状不佳等缺陷;共筛选出首雌花开放早资源53份,品质良好以上资源31份,高抗白粉病资源61份和高抗病毒病资源5份.这些研究工作为南瓜属地方资源的保存和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豆类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农产品加工(下半月) 》 2022
摘要:以鹰嘴豆和绿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豆类发芽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2种豆在发芽1d后蛋白质含量降低,从发芽2d开始蛋白质含量升高.绿豆与鹰嘴豆的脂肪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呈下降的趋势,鹰嘴豆发芽7d后其脂肪含量与发芽前相比,降低了 21.28%,绿豆比发芽前降低了 32.18%.鹰嘴豆发芽1d后,其还原糖含量由1.34 g/100g增加至1.45 g/100g,绿豆的还原糖含量在发芽第2天时最大为0.82 g/100g,2种豆类发芽2d后,随着发芽时间的增加其还原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鹰嘴豆和绿豆发芽后维C和异黄酮含量都比发芽前高,其维C含量从第3天开始有较大的增幅,异黄酮含量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鹰嘴豆;绿豆;发芽;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中天'玫瑰生长及开花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中天'玫瑰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特性、开花品质及活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评价不同肥料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中天'玫瑰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植株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并比较翠筠长效1号缓释肥、康朴缓释肥、两种挪威速效肥、有机肥(花生麸和羊粪)共6种不同肥料处理植株生长特性、花产量和花瓣中活性物质(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翠筠长效1号缓释肥处理'中天'玫瑰株高和冠幅增幅最大,而羊粪处理长势最差.叶片中N、P元素含量在5—8月生长期显著下降,Ca和K元素含量在此期间维持高水平,Mg元素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无显著变化.翠筠长效1号缓释肥处理'中天'玫瑰开花时间最早(6月25日),花期最长(98 d),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该处理花瓣中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也较高,分别为13.33%、5.79%和4.25%.[结论]通过对比不同肥料对'中天'玫瑰的施肥效果,发现翠筠长效1号缓释肥(14:14:14)在促进植株生长和开花品质方面效果最优,可为'中天'玫瑰在广东地区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