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中泰南五味子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中泰南五味子的转录组信息。【方法】中泰南五味子叶片总RNA经过提取、建库、测序、de novo组装,获得Unigene序列,再进行注释和比对,得到中泰南五味子转录组的遗传信息。【结果】共获得29 915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1 033 bp,N50为1 554 bp。共有22 359条Unigene在至少1个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中泰南五味子与荷花Nelumbo nucifera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中共有14 284个Unigene得到注释;在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中共有18 084条中泰南五味子Unigene获得注释,包括ATP结合、膜的组成成分和生物过程等。此外,采用MISA对组装的1 000 bp以上的10 747条Unigene进行简单序列重复(SSR)检测,共鉴定到6 363个SSR位点,并使用Primer 3.0设计引物。【结论】获得的转录组数据为中泰南五味子的药用活性成分合成通路和功能基因的挖掘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 中泰南五味子 转录组 生物信息学 高通量测序 Unigene 功能注释 简单序列重复(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机械修剪方式对桂味荔枝树体生长及坐果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桂味荔枝的机械化修剪模式。【方法】以桂味荔枝为材料,在花期和采果后,分别采用回缩修剪方式,包括单边篱壁形修剪、平头形修剪、整树梯形修剪、轮枝修剪和正常修剪,比较不同修剪方式对桂味荔枝枝梢和叶片生长以及坐果的影响。【结果】不同修剪方式,抽发枝梢次数和枝梢生长量有所不同,对树体的产量影响不同。一般花期修剪影响桂味荔枝坐果,平头形修剪和梯形修剪严重减产,但单边篱壁形修剪处理不影响当年同株未修剪侧的挂果且翌年产量高,当年12月树冠冠幅显著缩减。轮枝修剪处理抽生枝条数目和枝条生长速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不适宜机械化修剪方式。单边篱壁形修剪处理后5—6月抽生枝梢生长速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平头形修剪处理和正常修剪无显著差别。叶片是树体制造养分的重要器官,单边篱壁形修剪处理抽生老熟新梢上成熟叶的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高,有利于坐果。与采果后单边篱壁形修剪处理相比,采果后平头形修剪处理的抽生枝梢在11月中旬能适时老熟,产量高。【结论】花期回缩修剪,采取单边篱壁形修剪方式最佳;采果后回缩修剪,可采取平头形修剪方式,提高修剪效率,不影响产量,实现桂味荔枝的机械化修剪。

关键词: 荔枝 模拟机械修剪 新梢生长 坐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芥菜品种对发酵泡菜品质的影响规律

现代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品种芥菜发酵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该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新鲜芥菜的总糖含量选取12个芥菜品种进行发酵,对发酵后的芥菜进行感官分析、微生物、pH值、总酸、有机酸、亚硝酸盐、抗氧化能力、生物胺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竹冲芥菜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其它发酵芥菜,其中,感官评价为87.0分,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分别为1.18×107 CFU/g和 1.01×107CFU/g,pH 值4.80,总酸 1.73g/kg,亚硝酸盐含量 11.82 mg/kg,DPPH 自由基清除率84.60%,有机酸含量 1543.69 mg/100 g,生物胺含量30.03 mg/kg,其各项理化指标均位于试验品种前列.此外,发酵竹冲芥菜中共检出40类挥发性化合物,总含量达21.0μg/g,优于平均水平.该研究为芥菜发酵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芥菜 发酵 泡菜 品质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对化学感受蛋白在家蚕中肠与脂肪体中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通过探讨高温胁迫对家蚕化学感受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家蚕高温耐受机理的阐明及耐高温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本实验对BmCSPs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高温胁迫不同时间后BmCSPs在中肠和脂肪体内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16个BmCSPs基因依据序列相似性主要聚为2个大类,其中BmCSP 15在中肠、脂肪体中受高温胁迫的大部分时间点均出现表达上调,而BmCSP7、BmCSP9和BmCSP14在这两个组织中均出现表达下调,推测BmCSP15与家蚕对高温的耐受性密切相关,BmCSP7、BmCSP9和BmCSP14与高温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与基因序列的聚类结果大致吻合.由此可见,在家蚕受高温胁迫前后BmCSPs基因发生了转录水平的变化,其参与家蚕对高温胁迫的应答,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家蚕高温响应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高温胁迫;家蚕;化学感受蛋白;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是一门鉴定和量化蛋白质与其他代谢物或蛋白质等分子相互作用的前沿技术,已成为研究植物系统生物学和多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基于质谱的组学技术迅速发展,也促进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Protein-metabolite interaction,PMI)、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的发现和验证方法取得巨大进步,这些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和功能代谢组研究中逐渐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系统总结了过去10年不同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主要包括PMI和PPI)的分析策略,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的相互作用类型,综述了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在植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对植物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的应用策略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瓶颈进行了总结.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植物胞内信号转导及代谢调控通路的解析,而精准解析信号网络中关键相互作用将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等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关键词: 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 蛋白质-代谢物互作 蛋白质-蛋白质互作 蛋白质组学 功能代谢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个外引烤烟品种在韶关生态烟区筛选及适宜性评价

农学学报 2022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韶关生态烟区的烤烟品种,采用大田比较试验,研究了8个外引烤烟品种在农艺性状、病害发生、经济性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K326'相比,'FJ312'、'闽烟7号'和'云烟87'综合表现突出,其株高在78.0~108.5 cm间,最大叶面积在1167.41~1454.26 cm2;产量在1727.05~2178.67 kg/hm2间,较对照'K326'显著提高20.83%~52.43%,产值在43368.90~58946.13元/hm2间,较对照'K326'显著提高29.68%~76.26%;三者的抗病性、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均优于对照'K326',其中'FJ312'和'闽烟7号'的抗病性最强,其烟草花叶病、烟草青枯病、烟草赤星病发生率为0.总的来说,'FJ312'、'闽烟7号'和'云烟87'在韶关烟区适应性较好,可作为当地的后备烤烟品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烤烟品种 外引品种 品种筛选 抗病性 产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一种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牛产生结节特征性病变的动物传染病,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广泛流行,对当地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将LSD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自2019年以来,国内已有10多个省份报告过LSD疫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当前分离增殖LSDV较优的细胞为牛肾细胞.LSDV为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其病毒粒子大小约为290 nm×270 nm,具有两种存在形态,病毒基因组复杂庞大,约为151 kb,包含150多个基因.目前GenBank数据库中仅保存有40多条LSDV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流行毒株除了田间野毒株,近年来在亚洲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田间野毒株和疫苗毒株的重组毒株,并且流行的重组毒株具有致病性,给未来LSD的疫苗研制和防控策略制定提出了新挑战.综述了LSD的病原学,以及非洲、欧洲和亚洲不同地区LSDV毒株全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以期为LSD的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 病原学 基因组学 测序 重组毒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和试点环境的GGE双标图分析

玉米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品种产量和稳产性是区域试验评价的重要任务,不同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受品种基因型、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影响.应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2017~2018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19个参试品种在7个试点的产量数据.结果表明,金百甜15在丰产性和稳产性方面综合表现最好,其适应性也最强,综合品质比对照优势明显;其次是品种HMT9、JBT28和MYT009.GGE-plot方法能够直观有效地评价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甜玉米 区域试验 产量 试点 GGE双标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葡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β-葡聚糖来源广泛,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由葡聚糖单体构成,具有多种结构,因其侧链残基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通过降低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及提高免疫因子的表达发挥调节免疫的作用;通过减少脂质的产生和吸收发挥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通过提高抗氧化酶、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增强缺氧耐受性及提高抗氨氮应激能力、能量代谢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等发挥抗应激作用。自抗生素禁用以来,β-葡聚糖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β-葡聚糖在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和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产养殖中,β-葡聚糖可通过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结构、优化肠道菌群及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β-葡聚糖的联合使用比添加单一种类的免疫刺激剂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作者就β-葡聚糖的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β-葡聚糖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实现水产动物生态健康养殖提供材料。

关键词: β-葡聚糖 水产动物 营养 免疫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菌种有氧发酵对柑橘渣营养价值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菌种有氧发酵对柑橘渣有机酸、总黄酮、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 柑橘渣;黑曲霉;固态发酵;有氧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