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闽北地区不同类型茶园土壤硒赋存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茶叶学报 》 2022
摘要:为探讨闽北典型茶园土壤中硒形态特征,采集了闽北地区4个主要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紫色土)的35份茶园表层土壤(0~20 cm),分析土壤中硒含量、赋存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闽北地区35份茶园土壤全硒含量为0.22~1.07 mg·kg-1,均值为0.59 mg·kg-1,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比例茶园占82.86%;土壤硒活化率均值为8.34%,土壤中硒的有效度较低.不同土壤类型中以黄壤茶园土壤全硒及各形态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含量硒含量最低,但其茶园土壤硒活化率最高.茶园土壤硒形态分布规律表现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形态总体受土壤有机质、氮素形态及pH的影响,土壤有效磷与土壤全硒、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硒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生物有效性不高,如何提高硒生物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荔枝乳酸菌饮品发酵菌种筛选及其发酵特性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筛选适合于荔枝乳酸菌饮品发酵的菌种,选择8个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FJAT 13807、短乳杆菌FJAT 43776、发酵乳杆菌FJAT 13771、德氏乳杆菌FJAT 43773、副干酪乳杆菌FJAT 13741、植物乳杆菌FJAT 13737、嗜酸乳杆菌FJAT 13772、嗜热链球菌FJAT 43774),接种量为3%,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荔枝汁50%+大豆蛋白48%+白砂糖2%,37℃温度下发酵48 h,每6 h测定1次活菌数,引入活菌数分布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类分析,从菌种发酵能力、发酵周期差异、活菌数时间分布均匀性的方面,评判乳酸菌发酵能力.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FJAT 13807发酵水平最高(发酵过程活菌数总和为562.90×107cfu·mL-1);进入发酵对数期快,维持时间长(12~30 h);活菌数分布多样性指数高,优势度指数=0.86、香农指数=2.00、均匀度指数=0.91;聚类分析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FJA T 13807生长能力较强,活菌数时间分布较均匀,最适合用于荔枝乳酸菌饮品发酵.


双模板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同时检测磺胺类抗生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磺胺二甲嘧啶和甲氧苄啶两种磺胺类抗生素为模板分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以此作为分子识别元件构筑了磺胺类抗生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对该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MIP的制备条件和电化学检测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实现磺胺二甲嘧啶和甲氧苄啶的同时测定,两种抗生素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8~50.0、1.0~50.0μmol/L,检出限分别是0.14、0.26μmol/L(R_(SN)=3)。最后将该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磺胺二甲嘧啶和甲氧苄啶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1.20%~103.44%。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甲氧苄啶 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同时检测


光周期对小菜蛾羽化节律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周期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羽化节律的调控作用,为小菜蛾的季节性种群动态预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自然光周期和逆转光周期条件下,观察小菜蛾每日的羽化情况.[结果]在自然光周期和逆转光周期条件下,小菜蛾蛹在24 h均可以羽化.正常光周期下,羽化行为表现为近似抛物线形昼夜节律,雌成虫通常在黑暗阶段羽化(18:00-6:00),而雄成虫大多在光照阶段羽化(6:00-18:00).在逆转光周期下,小菜蛾蛹的羽化无明显规律.在正常光周期下,雌成虫的羽化频率在光期和暗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相比于暗期,雄成虫在光期羽化率较高;在逆转光周期后,雌成虫在暗期(6:00-18:00)的羽化数量比光期(18:00-6:00)高,雄成虫暗期的羽化数量比光期低.[结论]光周期逆转后小菜蛾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羽化节律明显改变,这将有助于阐明害虫光周期变化与生物钟之间的关系.


中国590份大豆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CSCD
摘要:【目的】开展大豆品种炭疽病抗性鉴定,为筛选抗病品种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法鉴定了2011—2019年共590份大豆品种(系)对炭疽病的抗病性。【结果】鉴定出高抗品种(HR)、抗病品种(R)、中抗品种(MR)、中感品种(MS)、感病品种(S)和高感品种(HS)的数量分别为0、70、143、219、148和10份,比率分别为0、11.86%、24.24%、37.12%、25.08%和1.69%。不同年份间抗性品种比率(RR)范围为13.64%~68.00%,其中:2013年抗性品种的比率最高,为68.00%;其次的2012年抗性品种比率为52.00%;2016年抗性品种比率最低,为13.64%。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组(S1)、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组(S2)、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S3)、国家鲜食大豆夏播组(S4)、国家长江流域春大豆组(S5)、福建省大豆新品种组(S6)和其他新品种组(S7)抗性品种的比率范围为5.89%~69.23%,其中: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组(S2)抗性品种比率最高,为69.23%;其次为国家鲜食大豆夏播组(S4),抗性品种比率为57.69%;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S3)抗性品种比率最低,为5.89%。【结论】鉴定结果表明,590份大豆品种(系)中,抗病和中抗品种占比为36.10%,没有对炭疽病高抗的品种;春播鲜食大豆缺乏对炭疽病抗性较好的品种。


茶薪菇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功效评价
《中国食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茶薪菇提取物的酚类物质对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分析茶薪菇水提物、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总酚、总糖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的基础上,以阿魏酸、维生素E为阳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检测连续灌胃10 d茶薪菇水提物[以总酚含量计,12 mg/(kg bw·d)]对正常小鼠的抗氧化功效,采用D-半乳糖衰老小鼠模型评价茶薪菇水提物[以总酚含量计,12,20,40 mg/(kg bw·d)]对衰老小鼠的抗氧化功效。结果:茶薪菇水提物的总酚含量为1.25‰,介于丙酮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之间,当茶薪菇水提物质量浓度为60.00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87.00%,对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的抑制率高达65.31%。茶薪菇水提物对正常小鼠的抗氧化结果显示:茶薪菇水提物不影响正常小鼠体重增长,有调高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的趋势,茶薪菇水提物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高达130.43 U/mL;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抗氧化能力与维生素E和阿魏酸相当。茶薪菇水提物对衰老小鼠的抗氧化结果显示:与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比较,10,20,40 mg/(kg bw·d)的茶薪菇水提物极显著降低了衰老小鼠的MDA含量(P<0.01),20 mg/(kg bw·d)剂量组下降率高达94.53%;10 mg/(kg bw·d)剂量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极显著提高22.98%(P<0.01)。结论:茶薪菇水提物中酚类物质是体外和体内抗氧化的主要功效成分,通过提高SOD、GSH-Px等抗氧化酶活力,降低MDA含量,发挥维持机体抗氧化稳态和拮抗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损伤的作用。


极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杂交新品种'三月白'
《中国热带农业 》 2021
摘要:白肉枇杷是中国特有的种质资源。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筛选培育出的白肉枇杷新品种‘三月白’,是‘早钟6号’ב新白2号’的杂交后代,具有极早熟,优质、果实大、易剥皮,肉质细嫩、味鲜、清甜、风味佳,早结、丰产、稳产等优点,适宜在福建、四川、重庆等枇杷产区种植。2018年3月,‘三月白’枇杷通过福建省科技项目成果评审,评审报告认为,‘三月白’枇杷新品种综合性状整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行列。


早熟优质大果杂交龙眼新品种-宝石1号
《中国果业信息 》 2021
摘要:"宝石1号"龙眼是从"冬宝9号"×"石硖"的杂交子代中,通过选择优良单株定向培育而成的早熟优质大果新品种。2018年9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果实大,单果重14.6~16.7 g,均匀,侧扁圆形,果肩双肩耸起,果顶钝圆,龟裂纹较明显,放射纹不明显,疣状突起不明显,果皮青褐色。果肉乳白色,半透明,不流汁,汁液多,离核易,果肉质地脆,化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3.1%~24.2%,风味浓甜;可食率71.2%~73.5%,香气浓郁,留树保鲜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