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澳洲龙纹斑病害研究现状:基于文献学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为及时了解新品种澳洲龙纹斑病害研究现状,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检索19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中文和外文期刊关于澳洲龙纹斑病害的相关文献,提取并分析发文量、年代、作者、期刊、单位、区域和研究内容等信息。文献计量分析表明,1998-2020年国内外与澳洲龙纹斑病害相关文献28篇;发文量前3名的单位分别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和Deakin University;刊载量前3名的期刊分别为Aquaculture、《福建农业学报》和《中国预防兽医学报》;科研队伍较稳定,核心作者群较稳定;澳洲龙纹斑病害研究最多的是寄生虫病,占总文献数量的35.71%;其次是病毒病,占总文献数量的21.43%;未明确病因病害占总文献数量的3.57%;中国在澳洲龙纹斑病害方面的研究位于国际前列。综合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一是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与企业实践摸索;二是要发挥专业组合优势,开展病害防控技术创新研究;三是要注重科研团队建设,联合攻关突破病害高效治疗技术。

关键词: 澳洲龙纹斑 病害 文献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素IAA诱导红萍结孢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生长素IAA诱导红萍结孢的可行性。【方法】在网室自然条件下进行,采用质量浓度为0(对照)、1、5、10、15、20μg·mL-1的生长素(IAA)对生长期的红萍1001、3001和4018进行不同浓度喷施处理,每周喷施一次,至结孢出现停止喷施。止喷施。【结果】IAA处理5个月后,1、5和10μg·mL-1的细绿萍1001开始结孢,质量浓度为5μg·mL-1时,结孢率、孢子果数量、孢子果?雄比均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在5μg·mL-1时,结孢率为15.0%、孢子果数量为6.31个、孢子果?雄比为0.62∶1;在10μg·mL-1时,结孢率为6.3%、孢子果数量为4.12个、孢子果?雄比为0.53∶1;在1μg·mL-1时,结孢率为4.7%、孢子果数量为3.90个、孢子果?雄比为0.51∶1。其他品种、处理都未能诱导出孢子果。细绿萍1001经IAA处理后,在1、5和10μg·mL-1时萍体的大小和C/N比有明显提高,其余处理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处理萍体大小和C/N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生长素IAA能够诱导细绿萍1001结孢,其中IAA质量浓度为5μg·mL-1时诱导效果最佳,可在生产上进行应用。

关键词: 激素 生长素 红萍 结孢 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肌肉脂肪酸品质比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对脂肪酸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模式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B 5009.168-2016标准,测定稻田、池塘和水泥池等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成虾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含量,并对脂肪酸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评价,筛选最佳养殖模式。【结果】3种养殖模式下的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均含有18种脂肪酸,且均以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饱和脂肪酸、(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以稻田养殖模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以池塘养殖模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9)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总量均以水泥池养殖模式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肉豆蔻酸、花生酸、棕榈油酸、二十碳三烯酸和DHA等5种脂肪酸的载荷权数均大于0.950,是澳洲淡水龙虾的主要特征脂肪酸,其对成虾脂肪酸品质的影响最大;由主成分表达函数式和贡献率,构建了澳洲淡水龙虾成虾脂肪酸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式,计算得到3种养殖模式下成虾脂肪酸品质综合评价分值,表现为稻田养殖模式(4.116)>水泥池养殖模式(-1.851)>池塘养殖模式(-2.265)。【结论】稻田养殖模式下的澳洲淡水龙虾成虾的脂肪酸品质表现最优,为最佳养殖模式。

关键词: 澳洲淡水龙虾 养殖模式 脂肪酸品质 水产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质对红肉桃果肉色泽、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后红肉桃果实成熟期果肉的色泽、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其含量的变化,以红肉桃品种半斤桃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40 d分别进行不同光质纸袋(黄色单层袋、外黄内黑双层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果实成熟时测定半斤桃果实单果质量、硬度、果肉的色差、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照度和光谱处理对半斤桃果实成熟期果实的硬度、果肉色泽、果肉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含量均没有影响,而对果实的单果质量影响不同,其中50%照度、20%蓝光、50%红光(黄色单层袋)处理可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0照度、0光谱(外黄内黑双层袋)处理对果实单果质量没有影响。不同的照度和光谱处理对半斤桃果实成熟期果肉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的累积有一定的影响。其中0照度、0光谱(外黄内黑双层袋)有利于叶黄素含量的累积,主要与红光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0.99;不利于β-胡萝卜素含量的累积,主要与蓝光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0.80。此外,50%照度、20%蓝光、50%红光(黄色单层袋)能提高了半斤桃果实成熟期果肉玉米黄素含量,但与光质无相关性。

关键词: 红肉桃 光质 套袋 类胡萝卜素 色差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在金柑防腐保鲜贮藏中的残留动态及风险评估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经咪鲜胺浸泡处理的金柑中咪鲜胺和2,4,6-三氯苯酚的含量,分析不同浸泡质量浓度和时间对其残留量的影响和变化特征,并评估咪鲜胺的摄入风险。该方法对咪鲜胺和2,4,6-三氯苯酚的检出限、平均加标回收率和重复性(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分别为1.70 μg/kg、0.68 μg/kg,95.7%、98.1%,5.14%、3.89%。结果表明,咪鲜胺浸果质量浓度越高、时间越长,金柑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的残留量越大;咪鲜胺残留量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第3天达到峰值;在21 d贮藏期内,2,4,6-三氯苯酚含量持续升高。用质量浓度450 mg/L咪鲜胺溶液浸泡2min(咪鲜胺农药登记使用方法)金柑,14 d咪鲜胺、2,4,6-三氯苯酚的含量分别为8.180、0.069 mg/kg;浸泡质量浓度增加至900、2 700 mg/L处理,即使在安全间隔期后的21 d咪鲜胺残留量仍高于柑橘类水果对咪鲜胺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安全间隔期14 d金柑咪鲜胺的慢性摄入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急性摄入风险大于100.0%,为不可接受。

关键词: 金柑 咪鲜胺 2,4,6-三氯苯酚 残留动态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双粒播种对珍珠豆花生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为了明确福建气候条件花生单粒和双粒播种对产量和性状的影响,为单粒播种的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方生态区选育的6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开展单粒和双粒播种对比试验,研究单、双粒播种对其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与经济性状关联的其他20个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粒播种较双粒播种能极显著提高株型指数、分枝数、结果枝数、荚果总数、单株荚果产量和单株籽仁产量(P<0.01),饱果率极显著降低(P<0.01),主茎高显著降低(P<0.05),秕果总数的增加是造成单粒播种荚果增加的主要因素,单粒播种能明显促进侧枝生长,导致百果重变小,双仁果率下降,出仁率降低;单双粒播种间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福花31521在单粒播种下能获得更高产量,而福花11510却在单粒播种下减产明显,表明品种存在适宜单粒和双粒播种不同的倾向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相比双粒播种,单粒播种的单仁饱果、双仁率、秕果总数和百仁重等4个性状对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上升较大,饱果总数、单株籽仁重和百果重等3个性状对荚果产量的关联系数下降明显,饱果总数和荚果总数等2个性状对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降低较大。因此,在单粒播种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这些性状的表现。

关键词: 珍珠豆型花生 单粒播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再生稻穗茎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析再生稻穗茎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确立高效准确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为再生稻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年和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再生稻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以7个生育期相近的强再生力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试验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测定指标包括头季和再生季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穗茎比,计算颖花量、库容量、日产量和热能利用率.通过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定量研究决定再生力的关键因子.[结果](1)有效穗数和穗茎比对再生稻产量起决定作用,有效穗数多、穗茎比大,则热能利用率、日产量和产量较高.(2)通过颖花量和库容量的作用,穗粒数对头季产量贡献最大,而有效穗数对再生季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选择头季大穗重穗和再生季多穗特征的品种,有利形成颖花量和库容量优势,易获高产.(3)再生季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这4个性状均与产量相关极显著,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5.40%,17.03%,25.19%和20.52%,均为影响再生力的主要因子.穗茎比与再生季产量关系最密切,相关系数达0.8619,与有效穗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与穗粒数显著相关,穗茎比可作为鉴定再生力的关键指标,预测再生季产量的平均精度达90.10%.(4)以穗茎比为指标,杂交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再生季水稻产量达3750 kg/hm2以上品种的库容特征:穗茎比≥1.1761,有效穗数≥330.24穗/m2,穗粒数≥63.89,结实率≥82.25%,千粒质量≥27.60 g.(5)选择杂交稻组合头季产量满足高产要求的前提下,品种再生力越强、穗茎比越高,再生季产量也越高,将间接指标穗茎比和直接指标产量相结合,经再生力鉴定,筛选出福优366和福两优366适合作再生稻栽培的优良新组合.[结论]头季和再生季的增产因素分别是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穗茎比可作为高效鉴定再生力的共性指标,头季大穗重穗、再生季多穗是再生稻品种总体高产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水稻育种;头季稻;再生稻;再生力;穗茎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0年枇杷若干领域研究进展与展望

东南园艺 2021

摘要:枇杷是原产我国的常绿果树,果实春末夏初鲜果淡季应市,广受消费者青睐。2020年研究同行发布了首个枇杷参考基因组,昭示枇杷基础研究正式进入后基因组学时代。本文综述了2020年枇杷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与生长发育调控、品质调控与采后保鲜、功能组分鉴定与新产品开发、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后基因组学和大数据时代枇杷若干领域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枇杷产业 大数据 品质调控 功能组分 采后保鲜 产业延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挖掘科研档案资源,助力科研文化建设——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兰台内外 2021

摘要:科研档案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承载着科学记忆,蕴含着文化内涵,可以为科研单位文化传承和建设服务。本文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科研档案在农业科研院所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挖掘科研档案资源,服务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科研院所 科研档案 资源 科研文化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研究所育成的5个水稻不育系通过现场鉴定

福建稻麦科技 2021

摘要:近日,受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组织专家在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对福元A、祥源A、墨S(原名玄S)、稔S(原名增S)、古S等5个水稻不育系进行田间现场考察鉴定。专家组听取了各个不育系选育过程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考察了不育系田间群体种植现场。上述5个不育系田间群体整齐,未发现可育株和异型株,不育株率100%。随机取样100株进行花药混合镜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