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酸性河流中浮游动物群落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浮游动物对广东大宝山矿区外排酸性废水的响应,以评估周边及下游水域的水生态环境现状,于2010年9月采样调查了广东大宝山矿区周边河流的浮游动物状况,对比分析了受矿山酸性废水影响严重的水域与影响较小的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指标差异,并探讨了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检出的46种浮游动物中轮虫类种类最多,有24种,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10种和9种,原生动物仅有3种.其中受污染较为严重的受损组(S1~S3)几乎未发现浮游动物,臂尾轮虫和异尾轮虫在相对受污染影响较小的恢复组(S4~S7)占有较大优势.调查得到的浮游动物最大丰度及生物量分别为378.26 ind./L和1.990 1 mg/L.相关分析表明,pH、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Mn)、硅酸盐及重金属铅和铬等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群落分布影响显著.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丰度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水域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甄别

中国水产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稳定碳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距离网箱边缘100 m范围内)及对照区(距离网箱边缘大于500 m)沉积物的δ13C值分别为(-17.72±1.2)‰和(-12.73±0.38)‰,δ15N分别为(6.44±0.2)‰和(5.61±0.2)‰。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的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残饵和鱼类粪便,比例分别占47.70%和27.71%。随着与养殖网箱距离的增加,网箱养殖源有机质(残饵和鱼类粪便之和)的比例降低,变化趋势符合指数方程y=97.167e-0.007 4x(R2=0.848 1),在潮流驱动的沉积物再悬浮及野生鱼类的扰动影响下,网箱养殖源有机质的水平位移可达400 m。鱼类网箱养殖的养殖废物是南沙港水域沉积物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鱼类网箱养殖 沉积物 δ13C δ15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福寿螺形态性状变异及其与体质量的关系

生物安全学报 2012

摘要:【背景】福寿螺是危害极其严重的入侵我国的水生生物,目前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福寿螺形态性状变异的研究较少。【方法】随机采集7个地区的福寿螺(雌雄比例差别很大),测量其壳高、壳宽、口宽、层高4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计算福寿螺的各形态指标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剔除对体质量影响不显著的指标,确定每个地区与体质量最相关的指标。【结果】除惠州之外,其余地区福寿螺的壳高和壳宽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较高,且口宽与壳高共同作用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很大。【结论与意义】此结果为研究不同生境、不同温度下福寿螺的形态性状变异程度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福寿螺形态鉴定、分类及其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福寿螺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tDNA Cytb序列分析养殖与野生刀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刀鲚(Coilia nasus)的人工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为刀鲚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分析法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子三代(F3)、洄游刀鲚(长江野生群体)和湖鲚3个淡水生活环境下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刀鲚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大小为1 141 bp;在3个群体22尾个体中,找到12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为0.922,多态位点(S)为18,其中单一多态位点9个,简约信息位点9个,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4 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4.714,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 2。洄游刀鲚和养殖刀鲚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遗传距离都比湖鲚高,说明养殖刀鲚比湖鲚的遗传多样性要丰富,仍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刀鲚 养殖群体 野生群体 细胞色素b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区域的遥感识别方法进展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CSCD

摘要:在分析遥感数据源的基础上,将水产养殖区域的识别方法归纳为目视解译、比值指数分析、对应分析、空间结构分析和面向对象提取等5大类,并综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最后对其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应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利用人工智能、非线性理论以及专家系统的信息提取方法是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遥感 水产养殖 信息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我国渔港建设财务管理刍议

中国农业会计 2012

摘要:渔港是渔民从事捕捞业的生产设施,也是为渔民的生命财产提供保障的安全设施。针对渔港少和小,功能设施不全等问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渔港建设,根据当地捕捞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投入了大量渔港建设资金。本文指出了当前渔港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加强渔港建设财务管理,提出了改进建议,寄望于渔港建设与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 渔港建设财务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贝类产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科学养鱼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贝类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养殖品种和区域的不断扩大,带动了贝类加工业的发展,我国年均加工出口贝类产品6.9万吨,出口金额约1.1亿美元,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2.3%左右,牡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是水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山东、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是我国贝类养殖、加工、出口的主要基地,澳大利亚、智利和西班牙等国是主要的出口国,欧盟、日本、东南亚等是主要的进口国。贝类加工出口的种类主要是鲜活贝类、加工冷冻品,以及小包装的调制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点叉尾TICAM在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基因表达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研究斑点叉尾在不同病原(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菌、斑点叉尾病毒)感染后TICAM基因在mRNA水平的组织和时空表达特征。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TICAM基因在肝脏和脾脏中的上调表达,在注射后24h和12h后上调最大分别为2.3倍和1.9倍;而在头肾和后肠中的表达则下调到感染后48h的0.15倍和24h的0.53倍;感染链球菌后则导致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TICAM基因表达的强烈上调,最大上调幅度为感染后7d肝脏中表达提高了23倍,其次,在脾脏和头肾中基因表达最大可上调到感染前的10倍左右;在感染迟钝爱德华菌后,TICAM基因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表达上调。其中,感染后7d脾脏中的表达提高到感染前的23.1倍。而感染叉尾病毒后,TICAM基因在肝脏、头肾和后肠的表达上调但幅度不大,基因表达在4种组织内表达变化量在1.5~3.7倍范围内波动,而在脾脏中TICAM表达下调,在感染24h后达到最低为感染前的0.13倍。以上实验结果显示,斑点叉尾TICAM基因表达变化与病原感染密切相关,暗示TICAM基因在斑点叉尾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斑点叉尾 TICAM 基因 基因表达 病原 天然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在修购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2

摘要:文章列举了该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控制程序在修购项目实施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即管理职责更加明确,项目过程更加可控,档案资料更加完整,阐述了该管理模式对项目规范管理的促进作用,并对今后进一步持续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修缮购置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蚊鱼白内障的研究初报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定期观察方法,了解食蚊鱼白内障的发生过程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的食蚊鱼群体的白内障有较高的发生率,白内障鱼一般体色晦暗,经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其摄食和生长也受较大影响。食蚊鱼白内障大多是双眼同时发生的,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浑浊。从外观形态区分,食蚊鱼白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绕核性白内障,另一种无法看到晶状体形状,表现为整个眼球的不透明。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理变化部位主要在晶体,所有病例的晶状体纤维都出现病理变化,最普遍的是晶状体皮质区纤维不同程度变性或断裂;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脱落、增生等。食蚊鱼白内障为鱼类白内障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关键词: 食蚊鱼 晶状体 白内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